翻页   夜间
乐阅读 > 全能夫君重生妃 > 第575章 怀疑

    天才一秒记住本站地址:[乐阅读] https://www.leduxs.org/最快更新!无广告!

    皇帝耷拉着眼眉:“沈家没有反对,南宫宸也没有求情,是朕猜错了吗?”

    大总管将茶盏端到了桌前,笑着说:“沈家对陛下感恩戴德,哪里会有意见,九皇子更是服从陛下您的每一个安排,孝顺得很。”

    皇帝眼皮子都不抬,对这些安慰的话嗤之以鼻。君臣斗法,父子斗法,专门往人软肋上的戳,沈家不愿意姑娘远嫁,南宫宸就得来他面前低头,可偏偏姑娘远嫁了,一切都若无其事。

    皇帝慢吞吞地开口:“看来还是沈棠对此无意见。”

    大总管昧着良心说:“九殿下看着耳根子软,实则心硬着呢,心里有乾坤,怎么会听夫人指手画脚?我看平日里不过就是给夫人几分薄面而已。”

    皇帝撇了撇嘴:“朕那个儿子自个儿都不敢这么说,你倒是替他托大,你以为朕不知道他在外面出了名的惧内?”

    大总管干笑着:“女人于年轻少妙之时,容貌端庄,有如生菩萨,哪有人不怕生菩萨的?到了养育儿女之后,又像是九子魔母,哪有人不怕九子魔母的?到了五六十的年纪,脸上的妆粉或青或黑,就像是鸠盘荼,哪有人不怕鸠盘荼的?”

    皇帝一脸古怪地看着他:“你倒是很清楚。”

    大总管有心无力,这辈子就没个婆娘,于是越发尴尬,不再瞎说话。

    皇帝:“朕总在想,臭小子不想接手皇位,是发自内心地不想,还是受人挟制。”

    这人所指的自然是沈棠,皇帝说这话的时候风轻云淡,大总管却是寒毛竖起,不得不防。

    他大着胆子说:“九殿下是像了陛下,是情种。陛下当初对淑妃娘娘便有求必应,淑妃娘娘皱一皱眉头陛下都要心疼,淑妃娘娘看一眼珠宝,您便要双手奉上。我记得那些年难得一见的粉珍珠就十颗,只有三个赏了妃嫔,她们眼巴巴地做成了发簪,只有淑妃娘娘用剩下的全部做了一双鞋。”

    皇帝:“朕可没他那么没出息,朕是屈一人之下,能伸万人之上。”

    大总管在心中腹诽,还不是惧内。

    皇帝见他不接话,有些没面子,又说:“而且这怕娘子也分好几种,势怕:畏妻之贵、畏妻之富、畏妻之悍。理怕:敬妻之贤、服妻之才、量妻之苦。情怕:爱妻之美、怜妻之少、惜妻之娇。朕是最后一种。”

    大总管:“那九殿下兴许是因为第二种。”

    皇帝含糊道:“那勉强算他还不算丢脸。”

    大总管一看糊弄过去,脸上的笑容便越发真切:“那陛下可要去看看淑妃娘娘?”

    皇帝翻遍山川才找到了一颗能够阻止尸体腐烂的定魂珠,淑妃含在口中被置放在水晶棺木里,模样一直和死去那年没有区别。他一直抱着有朝一日复活心爱之人的想法,就将人安置在了炼丹楼,白泽说炼丹楼内有法阵,能够温养尸身,为将来复活做准备。

    皇帝想了想说:“先不去了,朕这双腿算是废了,外边稍稍一阴,就疼得厉害,她活着的时候就常说,雨天不要四处走。”

    淑妃娘娘死了那么多年,但每一句话陛下都记住了。

    就算是大总管伺候陛下多年,也有摸不透陛下的时候,淑妃娘娘像是一个禁忌,不能经常提及,谁知道哪下触了陛下的眉头。如果不是摸不透陛下对沈棠的态度,大总管也不会急于岔开话题。

    皇帝却好像来了兴致,说:“我们还年轻那会儿,朝臣逼着朕选秀,送了好些人家的女儿入宫,有贵族有平民,每次一选秀她就大发雷霆,有几个不长眼睛的跑到她跟前,用《关雎》和《螽斯》劝她说女子有不妒之德,淑妃就问,是谁写的这两首诗,答周公,她便说:周公是男子,当然这么写,要是周公夫人来写,一定不会这么写。”

    大总管记得是有这么一桩事,“淑妃娘娘机敏。”

    皇帝摇头:“她是不学无术,这才什么话都能说出来,把人噎得哑口无言,诗书礼乐她一个都不喜欢,只惦记着东家的包子,西家的烤肠,外面广阔无垠的天地。”

    话说到后来已经很伤感了,淑妃娘娘就像是悬在空中的情绪,永远不知道往上还是往下,很容易就触碰到皇帝的内心痛苦。

    皇帝咬着牙说:“那么快乐的一个孩子,生生让他们逼疯了!他们的女儿都得死!”

    和淑妃同一批出现的后宫妃嫔几乎不存在。

    那些官员也被一次一次的清剿,成为了历史记忆里的尘埃。

    大总管知道,陛下一直在复仇,每个人都是复仇的棋子,那些皇子们天生就带着罪,是原生之罪。

    他的话题提的不好,联想到了皇帝痛苦的情绪,接下来要格外谨慎的面对,才不至于引起更大的波折。

    皇帝阴森森地说:“朕以为快结束了,可好像还是在那儿藏着见不得光的鱼,露出了一些马脚,又迅速地躲了起来。”

    大总管:“已经在查了,只是对方比想象中埋的更深,奴才怀疑是皇族中人,因为在一次查勘当中,找到了皇宫的绸缎,不过因为陛下都已经赏赐下去,所以极难查证。”

    皇帝回想着:“老二性格软弱,应该不是他;老四身子太弱,动辄病上一年半载,虽然聪明,但没精力;老五不像是心机这么深沉的人,老七先存疑,老十今年长大不少,但是这么紧密的布置应该耗费了很久,老七护送沈瑶前去和亲,等回来后你盯紧他。”

    大总管:“七皇子一向只和文人结教,最喜欢附庸风雅,他做得出这么缜密的计划?”

    “老七大概八岁那年,朕下令仗责一批官员,叫他们脱了官服,滚回原籍,他恰好来御书房请安,看见那些官员说,你们回家了也挺好,不像我,今天切掉一只脚,明天割掉一只手,后天小命在不在还不知道呢。”皇帝至今记得他那软软糯糯的声音。
章节错误,点此报送(免注册), 报送后维护人员会在两分钟内校正章节内容,请耐心等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