天才一秒记住本站地址:[乐阅读]
https://www.leduxs.org/最快更新!无广告!
猛然听到姚老伯明日奏请皇上的话,明和顿时如梦初醒。他蓦然想起,这位姚老伯,莫不是一生为政以公,才干出众,三登相位的姚崇?
姚崇,本名元崇,字元之。武则天时,因与突厥一反叛人叱利元崇同名,故以字行。玄宗时,又为避开元年号,遂改名崇。
姚崇出生于官僚家庭,系显赫的吴兴姚氏二十一世孙。
咸亨元年(670年),出为孝敬挽郎。仪凤二年(677年),授濮州司仓参军。不几年,又至京师任司刑丞,参与审定刑狱。
天授元年(690年),由于武则天大兴告密之风,任用酷吏,造成冤假错案数不胜数。姚崇持法公正,保全了很多人的性命。不久,被升为夏官员外郎。
万岁通天元年(696年),契丹大举侵犯河北一带,姚崇因对各州檄书剖析若流,深受武则天赏识,被升为夏官侍郎。
圣历元年(698年),姚崇针对周兴、来俊臣主持刑狱以来所制造的冤假错案一事,对武则天直言不讳,武则天很高兴,当即赐银千两,嘉奖姚崇对朝廷的忠贞。
长安元年(701年),姚崇被任命为凤阁侍郎,赴并州以北检校各军州兵马。
长安四年(704年),姚崇以母亲年老为由,上表请求解职侍养。武则天再三挽留,姚崇坚辞。改拜姚崇为春官尚书。
武则天的面首张易之为充实私置的寺院,擅自调遣京城大德寺数十僧人至定州,僧人诉苦,姚崇断停。张易之又多次说情,屡次遭到姚崇拒绝。遂怀恨在心,在武则天面前极力诽谤姚崇。
武则天一怒之下,贬姚崇为司仆卿,充任灵武道大总管,后改任安抚大使。
姚崇离京赴任时,武则天让他推荐宰相,姚崇推荐了张柬之。同年十月,年逾八十的张柬之被武则天任命为宰相。
神龙元年(705年),武则天病重,适逢姚崇自军还都,遂与张柬之密谋诛杀张易之兄弟,逼迫武则天让位于太子李显。
中宗复位,以姚崇和张柬之为宰相。
中宗临朝听政,群臣无不欢欣鼓舞。唯姚崇因为感念旧主武则天独自哭泣。就在当天,姚崇被出为亳州刺史。
此后,姚崇历任宋州、常州、越州和许州刺史。
景云元年(710年),相王李旦复位。复位后的睿宗立即将姚崇从许州刺史任上召回京师,拜为兵部尚书、同中书门下三品,进中书令。
姚崇辅佐睿宗,使其复有贞观、永徽遗风。
景云二年(711年),姚崇和宋?密奏睿宗:建议将诸王出为刺史,排除对朝政的干扰,并请将太平公主及其驸马迁居东都洛阳。
而睿宗却将姚崇他们的建议泄露给太平公主,公主十分恼火。
太子李隆基为摆脱一时的困境,遂上奏睿宗,姚崇、宋?挑拨皇帝与皇妹的亲情关系。
同年二月,睿宗罢免姚崇的宰相职务,出为申州刺史,宋?也被贬职。
姚崇被贬后,历任徐州、潞州刺史,又迁为扬州长史及淮南察史等职务。后又迁同州刺史。
姚崇在任期间,政绩卓越,深得民心。以至于他离任时,境内百姓泣拥马首,遮道挽留。
姚崇所用之马鞭、马镫,被民吏截留,以表瞻恋。
开元元年(713年),太子李隆基即位。后又诛灭了太平公主及其党羽,玄宗又决定启用姚崇为相。
现任宰相张说闻之此事,出于嫉妒,指使别人对姚崇进行弹劾,玄宗未听。张说不死心,又指使人向玄宗建议,派姚崇去当河东总管,被玄宗识破,大怒。提建议的人差一点丢了脑袋。
明和记得,史书上姚崇最著名的事件便是向玄宗建言“十言”。
大意是:实行仁政,不贪边功,法行自近,杜绝宦官参与朝政,拒绝赋贡,戚属不任台省官员,礼待朝臣,纳谏从善等。玄宗应允,姚崇这才答应出任宰相之职。
明和没有想到,这位姚老伯,正是与太宗朝的房玄龄、杜如晦,以及玄宗朝的宋?并称为中国古代四大贤相的姚崇!
明和虽然没有机会问姚涵冰,但他确信无疑,眼前的这位老伯,确实是不以高官而凌下,不以位尊而专横,虽多次遭遇贬斥,仍能赤胆忠心,视天下为己任的名相姚崇!
此刻,明和的心里就像军鼓齐鸣,万马奔腾。内心波澜狂起。他用非常崇拜的眼神敬畏地看着姚崇,不知该怎样表达自己的仰慕之情。
姚崇觉出异样,他微微一笑,招呼明和吃菜。
明和喏喏,他机械地举着筷子吃饭,这才明白什么叫食之无味。
对姚崇的敬仰之心,使得明和甚至忘记了涵冰。
姚涵冰见明和突然神情大变,以为明和听到父亲明日要觐见皇上而产生忧虑。
她笑着对姚崇说道:“父亲,今日李郎君前来做客,您能否不要再谈论朝堂之事?”
姚崇看女儿面露嗔怪之意,忙答应道:“好!听涵冰的!明和,老伯记得你曾经养过羊,不知现在是否还在养羊?若是养了,一定要把羊毛剪下来纺成毛线,拿来送给涵冰呀!哈哈!”
这本是一句玩笑话,明和却老老实实地回答道:“回老伯的话,明和又养了三只。如果涵冰小姐喜欢,明和一定纺好送来府上。不过,这次的羊毛量少…”
明和没有说完,涵冰掩口失笑道:“李郎君,父亲和您说笑呢!”
明和闹了个大红脸,但内心还是非常欢喜。
晚饭过后,姚崇邀请明和去书房喝茶。涵冰静静坐在一旁,聆听父亲和明和两人谈天说地。
姚崇为人豪爽,仗义执言,是一名才华出众的宰相。但明和知道,姚崇的两个儿子很不争气,总是给他添乱。
姚崇的两个儿子都在东都做官。他们经常找魏知古走后门谋取私利。
魏知古,早先只是一名黄门监,后经姚崇推荐,一步步提升,竟与姚崇并列相位。后来,两人因为意见不合,姚崇渐渐瞧不起魏知古,将他排挤到东都洛阳去专管那里的吏部事务。魏知古为此心怀不满。
姚崇的两个儿子,知道魏知古是父亲一手提拔的,他们不知道魏知古已经和父亲成了冤家对头,继续找魏知古谋取不正当利益。魏知古回到长安时,便将他们的所作所为报告给了玄宗。
玄宗听了,招来姚崇故意问,他的儿子才能与品德如何?现在在做什么官?
玄宗以为姚崇一定要为儿子隐瞒,没想到姚崇实话实说,原原本本将儿子的贪欲告诉了玄宗。
玄宗听了,认为姚崇为人高尚,而鄙视魏知古,认为他有负于姚崇,遂迁魏知古为工部尚书。
姚崇说起两个儿子,头痛不已。
明和见此,便起身告辞。
姚崇真诚地对明和说:“明和,有时间过来陪陪老伯,老伯尚有许多事情与你商讨。涵冰,送送明和吧!”
涵冰和明和从书房出来,两人顺着花园慢慢走到大门口。
涵冰羞涩地说:“明和,你哪日休息,来看看涵冰与雪歆所织花色毛毯吧!”
明和看着涵冰,郑重地承诺道:“明和一定前来!”
章节错误,点此报送(免注册),
报送后维护人员会在两分钟内校正章节内容,请耐心等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