天才一秒记住本站地址:[乐阅读]
https://www.leduxs.org/最快更新!无广告!
于是,全家人坐在堂屋,等着一对新人行礼。
按理,新人应该早早过来给公公婆婆行礼才是。但大家等了很久,明贵和刘银凤姗姗来迟。
明和一看到两人的表情,心里咯噔一下。
二兄还是那副事不关己的冷漠表情,似乎该行礼的人不是他,旁边的美女也跟自己没有关系。
二嫂美丽的面庞因为生气看上去竟有些狰狞,完全不同于昨晚惊人的俏丽。
可想而知,昨晚的新婚之夜两人过得并不愉快。
父亲和母亲也发现情况不对。但他们两人交换了眼神,还是按照常理给新媳妇发了红包。
新娘礼貌地谢过公公婆婆。
长兄和大嫂祝福过一对新人,也将红包送上。
明和发现,相比较二兄二嫂,大兄和大嫂倒更像一对新人。
他们俩人脸上带着甜美的笑容,尤其是大嫂,娇羞中带着一丝笑意,看大哥的眼神里都散发着喜爱和敬仰的光芒,温柔中带着浓浓蜜意。
大哥虽然表情严肃些,但看大嫂的眼神里也写尽了关爱与思念。
明和这才想起,大嫂比二嫂小五岁呢!
尽管大嫂已经生了孩子,可她毕竟年纪还小。最重要的是大嫂面相单纯善良。
而二嫂,虽说是新媳妇,不知为什么,李川觉得她更像现代社会里浓妆艳抹的歌厅陪酒女郎。风尘中飘荡地太久,满身都是与平常百姓家格格不入的尴尬。
一点也没有良家女子的清新善良。
两人坐在一处,明和看着二嫂仿佛比大嫂年长十岁。
阿?阿璐行过礼后,二嫂照例一人一个红包。但细心的明和发现,她连看也没看两个小姑子一眼。
阿?阿璐眼神怯怯的,好像很害怕二嫂的样子,行过礼后便躲在明和身后。
气氛有些凝重。
全家人行过礼后,韩钰单独留下了明贵。
明和回到自己房间,拿过一本《春秋左传》翻阅起来。大兄明言走了进来,问:“三弟,你看书呢!”
明和见是大兄,忙起身招呼大兄坐下,兄弟二人席地而坐。
明言问了几句明和在华欣斋的情况,明和一一作答。
明和一直想了解大唐的府兵制度,正好大兄今日得空,明和乘机请教。
大兄告诉明和,府兵制度是西魏北周以来逐步形成的。隋末年间动乱,府兵组织解体,一部分被军阀掌握,变成了私人武装。
李唐建国以后,又恢复了府兵制度。
唐太宗贞观十年(636年),府兵制度经过整顿,进入全盛时期。
大唐统领全国府兵的机构是十二卫和太子卫率。卫下设折冲府。
所谓十二卫,一是左、右卫,领武卫、武成等各五十余府。
二是左、右武卫(或鹰扬卫),领风亭等各四十九府。
三是左、右候卫(金吾卫),领同轨、宝图各五十余府。
四是左、右领军卫(戎卫)。领万年、万敌等各六十余府。
五是左、右屯卫(或威卫),领宜阳等各五十府。
六是左、右骁卫(或武威卫),领永固等各四十九府。
此外,还有太子左右卫率,领广济等各五府。太子左右司御率,领郊城等各五府。太子左右清道率,领绛邑等各三府。
合十二卫和太子卫率所领折冲府的总数共计六百五十七府。
折冲府是府兵的基层组织,专管有关府兵的具体事务。折冲府的分布范围非常广泛,但在全国各道有多又少,很不平衡。
每一道里又分“有军府洲”与“无军府洲”,而一洲之内又有轻役和重役之别。
大唐设置军府的主要目的是保卫首都和皇帝。正因为如此,全国多数军府分布在首都附近。
“内重外轻”是唐朝固定不移的政策。
折冲都尉以下设有校尉,从七品下。校尉以下有旅帅,从八品上。旅帅以下有队长,正九品下。最后一级是火长,系流外官。
折冲府所辖团、队、火的兵额,全国是统一的,都是每火十人,每队五十人。每旅一百人,每团二百人,每府一千二百人。
折冲府虽然分布在全国各县,但是它受十二卫的领导,不受地方长官的管辖。同时,折冲都尉也不干涉地方行政。
兵部尚书和卫大将军不得专决,这是府兵制的特点之一。
全国府兵在皇帝的总领之下,统领于诸卫。
府兵的调发属于尚书省兵部,大唐的军权是高度集中的。
府兵的具体任务有两个。
一是上番宿卫;二是保卫各地。
所谓宿卫,就是定期到首都护卫皇帝和中央政府。
具体办法是:距离京城五百里内的府兵一年之内五番,即分五个组轮流入京值班。
五百至一千里的七番。
一千至一千五的八番。
每次值班都是一个月。
而这一个月,是指在京城实际服役的时间,并不包括旅程往返时间。
因此,五百里五番,一年要上番两次多,每年在京城宿卫须要六十六天的实际日数,再加上旅程往返天数,实际上要比六十六天多得多。
府兵的另一项任务是征防,它和地方兵或边防兵结合在一起,并且时常被看成中坚力量。
其次,府兵资粮自备。
自备物品包括弓一支,矢三十,载矢器、横刀、砺石、解结锥、毡帽、毡装等皆各一件,麦饭九斗,米两斗。
府兵的训练分为两种形式,平时分散练兵,冬季集中校阅,地方刺史有检查督促之权。
府兵所用的马匹的补充和淘汰,也由刺史和折冲都尉共同处理。
所以,地方官可以参与折冲府的军事行政,军队的调动,根据刺史令由刺史和折冲都尉共同执行。
职权范围规定得十分清楚,行政和军事两个系统,互相监督。
明和听明言细细一讲,才彻底明白了大唐的府兵制度。
明和记得,到武周时期,府兵制度便已逐渐破坏。天宝末年,各折冲府已无兵可交,府兵制度彻底破坏。
究其原因,府兵服役的实质,是一种变相的劳役地租。
府兵既然必须自备衣服粮食,农民贫困当然无力服役。
而当兵以后,又受到节度使、都督的剥削,逃役现象十分严重,到最后,恶性循环,府兵制度不复存在是自然而然的。
长兄在部队这么多年,也是逐渐学习和了解的过程,但长兄给明和讲解地非常耐心也非常清楚。
明和能够从长兄的字里行间,听出长兄只是一个小小的队长。
而他现在服役个人所承担的麦饭和大米,以及衣物等,都是长兄替代服役的那家承担。
章节错误,点此报送(免注册),
报送后维护人员会在两分钟内校正章节内容,请耐心等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