翻页   夜间
乐阅读 > 醉唐烟云 > 第九十四章 明贵搬家

    天才一秒记住本站地址:[乐阅读] https://www.leduxs.org/最快更新!无广告!

    银凤听了明贵的话,心里的石头总算落了地。

    她没在多想,高高兴兴地跟着明贵去给两位老人请安。

    阿婆看到如此貌美的孙媳妇。乐得合不拢嘴,当下就赏了银凤一个红包。

    银凤看着阿婆善良的笑脸,心里暗想,只要能躲过这一劫,自己一定侍奉老人,好好和明贵过日子,再也不能像过去那样胡来了!

    明贵看银凤今日如此听话,心下大喜,放心去织染署做事了。

    看来明和说得对,搬出来不一定是坏事。

    看今日银凤乖巧的样子,明贵充满信心地断定,以后的日子一定能越过越红火!

    他们的东西本来也不多,又有明和和大嫂帮着一起搬,一会功夫就搬完了。

    明和和大嫂搬完东西,收拾的差不多了,又一起去帮大大做胡饼。

    秀英很少来这里,很是好奇,她新奇地跟着大大学做胡饼,居然做得有模有样!

    做好后,两人辞别老人,明和提着胡饼,准备送往华欣斋。秀英正好要去西市买东西,两人一路向西市走去。

    路上,明和想到二嫂刚才的表情,有些奇怪。

    他看二嫂慌里慌张,很不自在。

    全无平日咄咄逼人的霸蛮之气。

    仿佛偷东西被人抓了现行。

    在拜见过大大和阿婆后,二嫂的表情才略有缓和。

    李川在后世阅人无数,一眼看出二嫂心里有鬼。从这个女人进门第一天,他的内心里就隐约觉得以后一定会有什么事情发生。

    他不知道该不该把自己的感觉在适当的时候提醒一下二哥,但二兄今日心情很好,根本没有察觉。

    明和想到二嫂躲躲闪闪的眼神,心里隐隐生出些不安来。

    两人分手后,秀英在西市买了些东西。

    想到明言马上就要回家,她心里有说不出的欢喜。走路的时候步伐都特别明快。买东西更是喜笑颜开。

    凡是明言可能需要的,秀英能想到的,她都采办一番。剩下的钱,又割了一块肉,想着等明言回来包饺子吃。

    包饺子这个厨艺,还是跟着小叔子明和学到的。

    自从嫁进李家,除了明言不在身边,有些遗憾。秀英很满足。

    公公、婆婆对自己很好,尤其是婆婆,对自己比亲女儿还亲。

    两个小姑子年纪虽小,但天真可爱,明白事理,对自己非常尊重。

    小叔子明和,不但人谦和明理,还很聪明。什么点子都想得出,什么麻烦事都能解决。

    自从跟着明和学了做煎饼的手艺后,虽说辛苦一点,每天早起,但只要拿到坊里叫卖,生意好得很,一会儿功夫就抢光了。

    后来,明和又教自己做各种不同的煎饼,颜色、口味不断翻新。要不是自己一个人忙不过来,秀英真想再多做些煎饼卖,好补贴家用。

    卖早点的钱,秀英除了成本,剩下的都交给婆婆,但婆婆说什么也不要,让她留着自己用。

    秀英曾经请银凤早上帮自己一起做早点,卖的钱两人一人一半。

    但银凤问她有多少利润,一听只有这点利润,根本不看在眼里。

    她说,卖一个月还不如她卖一瓶酒利润多,太不划算了。看银凤不愿意,秀英只好放弃。

    听小叔子讲,明言这几日就能回家!秀英一向看重小叔子,对此深信不疑,她做好一切准备,就等着明言回家。

    秀英从西市回去。家里安静极了。婆婆和小姑子在纺线织布,脸上带着安详平和的笑容。

    秀英很久没有见到婆婆如此开心,她高兴地喊道:“阿娘,秀英回来了!”

    看到秀英进门。韩钰抬起头,感觉心里很舒坦。

    自从银凤进门,被搅和的乱七八糟的生活,总算又恢复了正常。

    明和这边,因为帮二兄搬家,赶到华欣斋已经比平时晚了几个时辰。

    胡峰见明和姗姗来迟,故意笑着问:“明和,相亲去了?”

    明和笑笑说:“胡兄取笑了!”

    胡峰凑过来悄悄说:“有人等你呢!就是经常来找你的那位老爷子!像是有急事。”

    明和一听,心想坏了,一定是大兄的事情出了差错!他三步并作两步两步跑进去。

    高掌柜看到明和,喊着让他速去古香阁,有人在等他。

    明和一边答应,一边跑上楼去。

    他定定神,礼貌地敲敲门。姚老伯说:“进来吧!明和。”

    明和推门进去,惊奇地问:“老伯如何知道是明和?”

    姚老伯笑着说:“听脚步声就知道了!你一向聪明,今日如何愚笨了!”

    明和看老伯的神态比较安稳,笑着问道:“老伯,可是大兄的事情出了岔子?”

    姚老伯摇摇头,眉头紧锁,说:“你大兄的那点事情早已办妥。这几日就应该回来了。老伯说的是山东蝗灾。”

    “蝗灾?”明和一听,眼前立即密密麻麻如下雨般显现出千万只飞舞的蝗虫。

    姚老伯说:“是啊!蝗虫们在百姓辛苦种的庄稼地里横行而过,所到之处,颗粒无收。”

    一提起这个话题,老伯的脸上顿时眉头紧锁。

    “老百姓苦不堪言,可是朝廷的大臣们一个个拼命反对,怕触犯上天发怒,不让捕杀蝗虫。”

    李川心里赶紧搜索着自己的历史知识,这次蝗灾后来怎样了,有没有什么好办法解决一下?

    姚老伯继续说:“不说别人,就是副相卢怀慎也认为,杀蝗虫太多,会伤天地之和。要知道,他一向支持老夫的决定,还从来没有在朝堂之上给过老夫难堪过。今日,他站出来反对,是老夫万万没有想到的。”

    明和急了,说:“蝗虫这样肆意泛滥下去,庄稼很快就被吃光了!到时候,受苦受灾的还是老百姓啊!”

    姚老伯也着急地说:“谁说不是呢!现在,群臣反对,老伯一人力量薄弱。最重要的是,上头也有些动摇。这正是让老伯头疼的原因。”

    李川想:这事如果发生在现代,政府一定会组织农业部门喷洒大量杀虫剂去治理蝗灾。没几天功夫,蝗虫就一命呜呼了!

    可现在是在古代!人们并不具备完善的科学知识,很多人对于蝗灾的出现,怀着一种恐惧心理,认为是上天发怒,给人间的警告。

    有了这种想法,上至朝廷,下至草民,都不再想着如何治理消灭蝗灾的办法,而是在地里进行祷告,祈求蝗虫嘴下留情,祈求上苍息怒。

    说实话,在科普知识很不普及的大唐,像姚崇这种脑子清醒的人不多,可以说是寥寥无几。

    明和看姚老伯如此发愁,不知老伯要自己帮什么忙?他试探着问:“姚老伯,您觉得明和能做什么?”

    姚老伯看着明和说:“刚才,你问到你大兄的事情。老伯突然有个想法。”

    明和说:“老伯不必客气,您直说就是。明和一定鼎力支持。”

    姚老伯意味深长地说:“此事你支持不能解决问题,老伯需要另一个人亲自跑一趟!”

    明和问道:“老伯,此人是谁?”
章节错误,点此报送(免注册), 报送后维护人员会在两分钟内校正章节内容,请耐心等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