翻页   夜间
乐阅读 > 一品寒士 > 第六百八十三章 日新月异

    天才一秒记住本站地址:[乐阅读] https://www.leduxs.org/最快更新!无广告!

    铁锋水军蛮不讲理地称霸黄龙江和山东沿海。

    搞得辽国的水师舰船都有点供应不上了。

    山东半岛的三家人不但守住了固有地盘,还连续挫败了两次辽军的大规模进攻。

    无论水、陆,山东军的战斗力都不可小觑。

    谁能想到,仅仅因为沈麟喜欢吃海鲜。

    铁城和两府十县的百姓也有模学样。

    还别说,海鲜就是比不值钱的河鲜好吃。

    一个冬天下来,竟然让山东半岛的三巨头赚了大把银子。

    开玩笑。

    一次上百艘大船,能拉回多少海鲜甚至干货?

    都得以万吨计算了。

    沈忠孝拍板了。

    他们不要现银,就要猴版具甲了。

    哪怕辛苦两个月,才能换回一万套呢?

    可挡不住天长日久的积累不是?

    谁说夏天就不能运送海鲜了?

    硝石制冰,沈麟三年前就发明了。

    还是救沈忠孝那次弄出来的。

    另外一点,具甲又降价了。

    猴版具甲包括兵器,全套只要一百五十两银子。

    这确实算最低价了。

    就算他们自己用二十炼精铁打造,这种良心价也造不出来。

    大工业冶炼,铁城两个钢铁厂每天产出的钢铁都是以百吨为单位。

    大动力蒸汽机带动几十吨的锻锤,热锻、冷锻都可以。

    产量之大,令人瞠目结舌。

    特种钢的韧性、强度直逼百炼精钢。

    成本还比原来的四十炼精铁更低。

    铁锋军又开始换装了。

    原来的四十炼具甲兵器,包括等级更高的,全部以二百两银子一套良心价卖给了西军。

    他们的购买力远强于山东军。

    铁锋水军的舰队每个月都不得不跑一趟。

    整个陕西路,已经成了沈麟的商品倾销地和牲畜供给方。

    没办法,河套平原甚至河西走廊的牧场,实在太多了。

    西军在西北,已经算霸主级的存在,几乎无人敢招惹。

    就问你,近三十万具甲骑兵齐出,以后还会更多。

    野战,有几个国家接得住?

    特种冷锻的甲胄,完全是按照尖刀的防刺甲设计的。

    外层是布袋缝合冷锻甲叶子。

    内层还有一层钢丝软猬甲,一样用棉布缝合住了。

    看起来,这套防刺具甲就像一件厚棉衣。

    其实重量已经大大减轻,人马具甲,全套只有六十斤。

    马甲更薄一些,跟步人甲一样,各三十斤。

    也就是是说,每个军兵日常出行,套着三十斤的步人防刺甲都不用脱下来。

    跟穿衣服一般方便,外面还能套上一件铁灰色的常服,很有迷惑性。

    就算不穿常服,步人防刺甲也类似于军装,很漂亮。

    如今,重骑和轻骑的甲胄终于统一了。

    区别就在于他们的兵器。

    除了复合弩之外,重骑统一用冷钢马槊,备用苗刀。

    轻骑则只配一把十斤斩马刀。

    反正甲胄轻太多了。

    无论轻重骑的,战马负重都相应减轻,兵器适当增重一点。

    根本不影响战马行进。

    谁叫铁锋军的战马,都是上等马或者宝马良驹呢?

    连着几个月,西军卖给铁锋军的好马数以十万计。

    不是他们自己不需要。

    而是西军的赫赫军威打出来了。

    无论是吐蕃,还是回鹘,甚至更西边的小国家都不敢得罪。

    他们打不过,只能百般讨好了。

    又不需要上供,西军也很客气。

    你给好马,咱给最合适的价钱。

    嘉峪关外的榷场,卖的都是铁城出品的稀罕货。

    你们换回去,也能赚到更高的利润。

    因此,铁锋军不但保证了每个骑兵两匹好马。

    还有了一定的战马储备,而且越来越多。

    这也算是为将来的整编做准备了。

    同样,这次换装,悄无声息。

    三月底,全军就全都脱掉了老式的笨重具甲。

    新的防刺甲穿上身,乍一看,铁锋军好像都不着甲似的。

    不过,军容风貌倒是日新月异,令人羡慕不已。

    特别是那些来自澶州军和大名军的受训军官。

    他们在陆军学院也能享受到铁锋军的待遇。

    穿了新式的防刺甲,用惯了铁锋军的兵器,还见识到了火炮的大规模运用。

    再回到老部队,就感觉回到几百年前一样。

    历史的隔代感,让人难以适应。

    五月份。

    铁城第一发电厂开始运行。

    过年就开始安装的路灯、各家各户的电灯。

    终于在五月初一晚上八点,同时发出了璀璨的光芒。

    从这一天起,铁城的夜晚,就告别了油灯和蜡烛,彻底迈进光明时代。

    几乎每天,都有几万人涌入铁城不愿意离去。

    他们花钱住旅馆,只希望体会一次不夜城的美好。

    安定知府周元,唐州知府李乘风联袂而来,强烈要求沈麟一视同仁。

    甭管电价多贵,咱们两府十县也要享受电气时代。

    沈麟苦笑着指指头顶的黄皮电线。

    “两位老叔,你俩真以为是电费贵么?”

    “非也!”

    “贵的是电线外面这一层绝缘皮啊!”

    “我们储备了三年的杜仲胶,几乎都用光了。”

    “蒸汽机,电线,水管,各种机械,哪里不需要杜仲胶?”

    “没有替代材料,我也没招。”

    周元一愣,抚摸着下颌白须问道。

    “替代?”

    “用何物替代?”

    沈麟笑道。

    “上个月,我们让西军在在延长县找到了石油。”

    “就是辽国曾经用过的猛火油。”

    “这玩意用途非常广泛,我有办法搞出好些种油料出来。”

    “同时,还能通过石油化工制造类似杜仲胶的东西。”

    “不过,需要时间。”

    李乘风疑惑地道。

    “你说的猛火油,不就是地下的黑油蒸煮过滤的么?”

    “这玩意,根据史书的记载,在川北,陕西路都有发现。”

    “那你赶紧整呀!”

    你俩上下嘴皮一磕,说的好轻松。

    你让咱在这个时代搞出石油化工来,太难了。

    光是大批化工设备的制作,就不是短时间能实现的。

    本都督手里的理工科人才,不过大猫小猫两三只。

    哪儿哪儿都不够用啊!

    再说了。

    延长县那边冒出地面的石油才多少?

    用木桶装,顶多几船就拉光了。

    数量太少,能顶什么用?

    咱还不得考虑用蒸汽机带动原始的钻进设备,大规模开采?
章节错误,点此报送(免注册), 报送后维护人员会在两分钟内校正章节内容,请耐心等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