翻页   夜间
乐阅读 > 女帝成长记 > 第 228 章 第 228 章

    天才一秒记住本站地址:[乐阅读] https://www.leduxs.org/最快更新!无广告!

    常言道,君子一言重千金,况帝王乎。

    自认为得了体己话的李济美滋滋地回到府邸,独自揣摩一夜。一些事情还未想明白,司明月让人送来的东西就跟上门拜访的大理寺卿和京兆尹前后脚来了。

    “达通兄!昨日面圣如何了?”

    还未进门李济就听见了京兆尹王衍的大嗓门直嚷嚷,恨不得所有人都知道他昨日宴席后悄然面圣。

    李济原本的好心情随即荡然无存。

    “李兄。”接任李济成为新任大理寺卿的是一名新晋白衣,名唤柳泽安。他原名柳顺安,会改名皆因前些日子齐泽改国号为顺安,然后他与同僚喝酒时,一时兴起就给改了。

    可谓是至情至性之人。

    见两人入座,李济这才叹了一口气:“唉,说来也是一波三折。”

    听他这么说,原本还面带喜色的两人神色顿时凝重起来。

    “皇后娘娘她......不愿与达通兄修好么?”王衍隐约知道一些李济和司明月的恩怨,也知道他这次面圣的主要原因之一是想与司明月重归旧好。

    季氏倒台,他们这些寒门出身的官也就失去了依附之处,若是不想未来被氏族蚕食,当务之急便是寻找新的支持。

    会找上司明月也是想一试。

    她虽然出身氏族,但与朝中大多寒门士子关系不错,而且最重要的是,她与皇帝相敬如宾,她的一句话可顶前庭朝臣十句。

    李济摇头,刚想开口却忽然想起了司明月送来的东西,转而说道:“以皇后的心思,怕是隐约有些猜到本官上书之意。罢了,此事还得徐徐图之,不能急于一时。而且皇后如果真的猜到了,想来对此也是乐见其成。对了,昨日陛下说起了一件事情,我想与二位也有些干系。”

    “达通兄请说。”

    “是为行山翻案的事情。”

    李济刚说完就注意到王衍变了神色,反倒是柳泽安,脸上有着迷茫之意。他到底是新进之人,对于过往同僚之事闻所未闻。此时见两人神色不佳,故而开口问道:

    “此人是何人,所犯何事?”

    王衍听他询问,当下面露惊奇,连着打量了他好几眼,确认他是当真不知程一青之事后,幽幽叹息一声道:“此人乃我辈翘楚,若非被他人陷害,如今这阁相之位与他怕是当之无愧。”

    说到这里他又有些感叹:“当年白马红袍状元郎,临安香粉探窗望,何等意气风发。弦之,先帝当年推行的新法纲要你可曾看过?”

    新法纲要?这可是在他们中间流传最多的籍册,柳泽安刚到大理寺任职时就被人塞过一套。挑灯夜读后深感其中精巧玄妙,寻常得空时也不忘翻上一翻。此时听见王衍说起,当即瞪大了眼睛,惊叹道:“莫非那纲要是此人......”

    “非也,新法纲要涉及朝中六部,如何能一人完成?”李济打断了他的话,快速说道,“行山当年虽然是礼部侍郎,但其所著治吏三策却为两位阁相侧目,后来的新法纲要中的吏部纲要便是在治吏三策上做了精修。”

    “原来如此。”柳泽安点头,转而又迫不及待地问道,“那方才二位兄长提及翻案,此人又是遭遇了何事?”

    “造化弄人啊。”王衍手捻胡须道,“行山襟怀坦白,然而却有人告发他,说他参与了启德十二年的孩童拐卖一案,人证物证俱在,被判了斩首于市。行刑那日所到之处一片泥泞,怒骂声更是久久不绝于耳。”

    说到这里,王衍似乎是想起了什么,忽然独自呢喃道:“行刑那日似乎是看见了平南军进城。”

    “王兄,你在说什么?”

    正在沉思的王衍被柳泽安的询问惊到,他整个身子抖了一下,这才回过神来,连连摆手道:“无事无事。”

    他只是忽然想到了一个事情,程一青与司明月交好,行刑那日又有平南军队入城的痕迹,莫不是当时还是宁王的皇帝试图劫了法场?

    李济见柳泽安还想继续打听程一青的事情,心中便有了几分不耐。只是他惯于以笑脸待人,于是强行压下了心中不悦开口:“如今陛下说起行山一案,断定其中定有冤情,若真是如此,三司会审怕是免不了要走一回了。不过毕竟是十年前的案子,想要查清楚免不了大理寺和京兆府一并协助。”

    “我等一直坚信行山之清白!若能亲手为他翻案定然义不容辞!”王衍脸上终于是露出了笑意,“而且有达通兄你坐镇,此事定然很快就能水落石出。”

    柳泽安也在一旁连着点头,他现在对这个蒙冤才子充满了好奇,恨不得现在立刻回去将相关卷宗调出来好生翻阅一遍。

    李济从他的眼中看出了跃跃欲试,心里的不快倒是散去一些。

    他与程一青相识多年,虽然后来闹了嫌隙,但为昔日好友翻案这种能博得美名的事情他自然也不会拒绝。

    只是程一青冤案背后并非当下人知道的这么简单。

    如今朝中流传的吏部纲要版本早就删去了有关氏族和吏治的冲突对立,所以很少有人知道程一青获罪的真实原因。

    虽说氏族之中最大的季氏和李氏已经没落,但氏族在朝野的影响力依旧很大,为程一青翻案就意味着他当年所著有机会公之于众,届时但凡参与者在明面上都会与这些氏族对立起来。别看他们现在群龙无首,一盘散沙,李济无比确信,只要他敢重审此案,听说过治吏三策的氏族就会像饿狼般闻着味扑上来。

    所以早在上书之前他就想好了,利用翻案这件事情缓和自己与司明月的关系,然后将真正会得罪人的部分交给大理寺和京兆府去办。

    而且他已经是刑部尚书,事情最后都要捅到他这里,待到这个时候,皇帝也差不多知道了。皇帝身边有司明月,以她的心机劝服皇帝鼎力支持翻案不是问题。

    所以这件事情于他而言是一笔稳赚不赔的买卖。

    带着这种心态,李济安排好了一切,送走了柳泽安,正欲回书房时却发现身边的王衍欲言又止的模样,于是他奇怪地问道:“长牧兄可还有要事?”

    他本是随口一问,却不想王衍当真朝着他走了几步过来,神色严肃,眉毛都挤在了一起。

    “达通,目下只有你我二人,有件事情愚兄不知当讲不当讲。”

    这副谨慎模样让李济心中更是疑窦丛生,当下便笑道:“王长牧当年可是能跟先帝叫板的人,何时变得如此小心了?”

    “不是不是。”王衍连连摆手摇头,见四下无人,这才悄声说道,“咱们这些人中也就你消息灵通,当年行山行刑,你可曾听过什么风声?”

    听他这么问,李济立刻收敛了笑意,转而板着脸道:“行山乃我至交好友,若是与他翻案之事相关,长牧兄但讲无妨。”

    “那你可知当年行刑之时,平南军进过城?”

    李济闻言仔细回想了一番,随即点头道:“这件事情确实发生过,不过当时是听说平南军与左精羽龙卫因为驻地产生了冲突,所以才不得不进城换驻地。然而驻地更换一事需要提前上报兵部,由兵部奏请安排才能换。陛下的举动惹怒了先帝,这才导致原本富庶的静安府封地变成了贫瘠的淮南府。”

    “原来如此,还是你消息灵通。”王衍听闻终于是松了一口气,原本僵硬的背部也随之放松,他轻轻地拍了拍李济的肩膀,又变回了以往大大咧咧的样子,“方才说起行山行刑,愚兄才想起了这桩事情,还以为陛下当年就把行山给救下来了。”

    话到此处,他又有些沮丧,垂着头一边念叨着“可惜了”一边缓缓朝着李府大门走去。

    李济目送着他离开,直到人完全消失在视线,面色才逐渐阴沉下去。

    当年验证程一青尸身的人来自大理寺,应该不会有假才对。
章节错误,点此报送(免注册), 报送后维护人员会在两分钟内校正章节内容,请耐心等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