翻页   夜间
乐阅读 > 海天荣光 > 第二季 针锋相对_E30 陆战队出击(4)

    天才一秒记住本站地址:[乐阅读] https://www.leduxs.org/最快更新!无广告!

    通过近两天观察,远征军将领们都知道陆战队武器确实精良,可惜人数少还有待于磨合训练,无论如何也不能顶一个师,再说人家话已经放出来,真到了缅甸能不能跟自己尿到一个壶里还两说。

    远征军的组成可以说几乎把国军的底子都拿了出来,本来用远征缅甸想换英美援助,可英国的心思很明显支援的物资先紧着远征军,期望远征军给他们保住后路。如果英军前脚跑,鬼子后脚追,海上补给被切断,只能跟着国军追进云南,那么整个中国出海口真的完蛋。

    史迪威把话点了出来,不等蒋介石开口,带着南部口音的英语继续响在会议室:“据盟军航空侦查,日军舰队还未完全撤退,远征军缺乏航空侦查,我们难以获悉日军动向,如果日军迂回包抄,舰队北上封锁港口,那么中英盟军将会被合围在缅北。”

    蒋介石脸色突变,他同林蔚等将领也进行过推演,根据日军一贯作风,认为日军更喜欢占领城市和交通便利的节点,所以迂回合围的可能性并不大,何况英军还有第七装甲旅这一强大武装在缅甸,却独独忘了海上航空情报侦查这一弱项。关于日军在印度洋还有多少海空兵力,目前大家也没更准确的情报。

    史迪威手指扶下眼镜,指着缅甸中部说:“曼德勒,周围已经集结了日军四个师团,后面还有一个师团充作预备队。我们重点在于,在曼德勒抵挡住日军的攻势,日军战线已经拉的很长,只要挫败他们的进攻,就可以获得休整时间,等待充实力量完成反击。”

    林蔚看着信心满满的史迪威微微摇头,蒋介石在电令中早已强调远征军的战略走向,随即出言:“史迪威参谋长,英军主力第七装甲旅也未曾通报我军进行决战,其他英军各部均在抵抗中撤退,我们不反对防守反击,可是也需要各部团结一致。眼下几乎所有战斗都是英军在后撤,国军最后掩护,然后又让国军来组织力量抵抗日军数个师团,我们缺少飞机和火炮,却面对数倍的敌人。在美国遇到这种情况,怎么做推演呢?”

    史迪威跟他不是第一天认识,也对远征军情况有了解,他并非真的对国军有偏见,喝了口水坦诚的说:“林将军,我明白你和其他将军的想法,目前美军在菲律宾也是深陷泥潭。身为中国战区参谋长,请相信我是为了中国抗战考虑,我们将背后给了英军,完全是因为战略问题,是为了滇缅运输线,可以说我们并非掩护英军,而是掩护国际通道。为了让中国获得更多援助,比如陆军的弹药和海军的补给。”

    李旭东一皱眉,面无表情的添说:“史迪威将军,关于海军的补给中英两国有协议,而且很多东西都是我们的装备专利来交换的,这里涉及不到无私援助。我们海军在作战中的表现有目共睹,皇家海军在我们炮火掩护下多少主力舰幸存就是证明,说是援助,中英之间也是共同的一荣俱荣关系,说到底,中国军人不是雇佣兵。美国也给了英国很多援助,美军肯定也不会容忍英军在缅甸一样向后方进攻。”

    “噗嗤,呵呵。”几名国军将领忍不住笑了出来,他们在心里都为李旭东竖起大拇指,说出了他们的心声。

    的确拿人东西手短,为了战略大家都知道,问题不能欺负老实人吧。

    蒋介石怕两人再杠上,忙出言打断:“咳咳。参谋长阁下为滇缅战区一直操心劳神,我也理解你的意图。下面我们研究下曼德勒会战的可能,以及日军的动向。我认为腊戌方向也应重点对待。”

    关于陆战,海军将领们便旁观不再发言,蒋介石成功的转移了矛盾,但是远征军面临的问题还是没有消除,一是海上运输安全的威胁,日军海空兵力环伺。二是内部的对立,包括史迪威的意图与蒋介石的核心利益,中英之间的矛盾。

    李旭东跟陈季良对视一眼,借上厕所之机聊了两句。

    进入旁边一个军官居住舱室,陈季良低声说:“陆军人多撤退怎么也好说,如果陆战队这千把人投进去,茫茫森林里收拢都不好说,我不懂两栖作战,跟赵团长可要好好交代。你也看出来了,委座还是很心疼陆战队,该怎么干就怎么干,别担心。”

    李旭东心领神会:“我明白。往前训练重点就是丛林作战,我们有我们的优势。”

    陈季良带着一丝骄傲的笑容:“我对陆战队很有信心,有困难就找我和司令,不让弟兄们吃亏就是。”

    回到会议室,人们讨论的正酣,随后李旭东接到了通信部门转来的电报,日军轰炸机分别空袭了科伦坡、马特勒、亭可马里,人员伤亡不大,但建筑设施受到不同程度毁坏。当然还有蒋介石最最关心的问题,自己老婆早在陆战队基地休息,一行人员安然无恙,让蒋介石心中甚慰。

    会议持续两个多小时,于是返航途中便在舰上军官餐厅用餐。蒋介石胃口不好,只是吃了两块鱼和素材以及一小碗米饭,但是对舰上的设施观察很用心,首先全封闭的空调环境就很舒适,看的出其他高级军官也很满意伙食。

    返回马特勒港,蒋介石下船前再次来到舰桥,远眺马特勒城景,心中已经对宁甬舰有了强烈的认同感,暗暗决心一定要将海军抓在手里。

    先去下榻的酒店问宋美龄有没有受到惊吓,然后改变原日程内容由林蔚和史迪威代劳去和英军商谈,自己继续前往陆战队基地视察训练。他已经了解到这边官兵素质比较高,装备比国内又好,想让陆军也全盘学习不可能,只有一步步改变,顺便也提带下蒋经国。

    陆战队已经恢复了正常训练,部分人员正在进行重机枪射击,远处还有迫击炮和步炮操演。

    蒋介石观看完12.7mm重机枪射击,感觉自己也找到了年轻时候的意气,忍不住亲自上手打了几个连射,直到将弹链打尽,尽兴后才放手。记得陈诚曾带回一挺气冷式通用机枪,可以改变水冷马克沁的战场勤务问题,他曾让兵工署试制,但因材料和技术问题还未定型。

    明天的日程是视察海军在锡兰的兵工厂,忍不住先提出了问题:“能否在这里海军兵工厂生产通用79口径通用机枪。”

    陈季良先不忙答应:“现在海军兵工厂以生产舰用炮弹和一些步兵轻武器为主,包括长江布雷总队需要的武器弹药,我们可以在确认机器生产能力之后再做考虑。目前海军兵工厂在试制轻机枪,可能更适合国军使用。出于成本和工时考虑,等能制出79口径轻机枪,完全可以供应陆军。”

    蒋介石对回答感到很满意:“从无到有,海军能有如此成果,旭东你们居功甚伟。先满足海军使用然后再支援陆军,慢慢做强。”

    李旭东微微一笑:“委员长过奖,这是海军应有的。”

    蒋介石随后说:“军委会同盟军有协议,在远征军师级以上部队设置联络处,陆战队虽然不是师级,但跟陆军并不同属,而且会近一步升级,还是需要设立联络处,你们没有意思吧。”

    陈季良点头:“当然没有。”

    蒋介石指着正在作训的陆战队员,带着特有的个人情绪说:“厚甫(陈绍宽的字)告诉我陆战队的种种,我知道在海外发展艰难,将士们也会怀念故土,你们可以轮换着回国休养啊。我已经告诉了陆军那边,不要跟你们产生矛盾,抗战当前务必精诚团结,切莫让盟军看我们的笑话。好好打,我从不吝惜奖励。”

    说完,陈季良带头鼓掌,看来海军在老蒋心中的地位有相当的改变。

    第二天,蒋介石不顾连日的疲劳来到海军兵工厂视察。兵工厂经过精心建设,现在分为三个总装车间,一个进行舰炮主副弹的生产;一个进行7.62口径各型子弹的生产,包括m43弹给仿制的ak系列使用,还有将来通用机枪使用的7.62x51mm弹,因为将来不能使用俄式7.62x54r弹,也因为专利问题不用美式的点3006弹,又是在丛林环境下强调机动性,所以干脆使用7.62x51未来的北约弹,后坐力比国军的小,威力也足够跟鬼子对射。第三个车间则进行火炮的成产和研发,利用从美国加工的迫击炮零件,先完成组装,然后扩大生产增加人员以后在完成更多型号。

    目前能独立生产的是日式掷弹筒和40mm榴弹枪,掷弹筒生产简单,榴弹便于从战场获得,可以满足陆战队和国内双重使用。

    一批60迫击炮和81迫击炮炮管是在美国加工,运到这里组装,由于炮管是在锡兰切割,关键数据美国人也不清楚,两种迫击炮加长炮管,用后世技术进行了部分改进,射程均优于美日同类武器。

    其中60迫击炮有效射程达2000米,火炮全重19公斤。81迫击炮有效射程3700米,可以完全同日军惯用的92步兵炮对抗,全重只有58公斤。分解后,三个人就可以抬走。

    面对国内缺少直瞄火炮的问题,兵工厂也在组织技术人员研究改进日式92步兵炮。无后坐力炮虽好,但比如发射药的生产、尾烟容易暴露等一些问题在国内就成了事,还有便是海军怕陆军保护不好装备让日军俘获,所以不如从日械下手。

    舰船上的枪炮长无法长时间驻厂,而且专研的方向不同,兵工署到底还是跟陆军更亲,于是海军从西南联大找来工科教授,来解决技术问题。

    没想到这也促成日后的一系列昆明之行,影响甚大。

    原计划下午休息片刻后,蒋介石一行乘专机离开锡兰中转缅甸后前往昆明,但是远征军长官部的来电让他匆忙召开军事会议,这次会议赵长宏赫然在内。

    “日军猛攻腊戌,守军伤亡惨重,腊戌恐将不保,曼德勒英军放弃重装备开始向印度后撤。日军33师团沿着伊洛瓦底河溯流直上,意在实兑。这次形式所迫,恐怕陆战团得出击了。”林蔚在会前跟李旭东先透了风。
章节错误,点此报送(免注册), 报送后维护人员会在两分钟内校正章节内容,请耐心等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