翻页   夜间
乐阅读 > 明末:我重建铁血大明,崇祯懵了 > 第147章 大饥荒,准备推作物

    天才一秒记住本站地址:[乐阅读] https://www.leduxs.org/最快更新!无广告!

    “父皇,这玉米还能做窝窝头,可以磨成玉米面粉煮粥,还可以做成爆米花之类的零食,以慰顽童。”

    “总之,玉米的好处多多,更重要的是,父皇,这东西一般的土地都能生长。除非是盐碱地,别的都能种植!”

    朱纯臣上前施礼笑道:“启禀万岁,太子殿下种出玉米,实乃我大明饥民之幸,没想到这南方的玉米,居然在北京城依旧如此茂盛,将来一定要将此物大力普及,让民间百姓耕种起来。”

    “正是,臣附议。”

    “成国公所言极是,臣也附议。”

    这个朱纯成不是什么好东西,上回“大明平安牌”的事好像也没搞利索,这么久了,没见给自己送多少银子。

    不过今天他说的这句话倒是很对朱慈?R的胃口,讲的好!

    “王大伴,麻烦您派人去慈宁宫,将花生,土豆再采一些过来,煮熟了一起呈给父皇。”

    王承恩闻言,看向崇祯。

    “嗯,去吧,朕也想看看那两样东西。”

    崇祯早就关注了,张嫣也给他说了两三次,只是未成熟,还没有尝过。

    今天正好对了日子,如果可行,他就即刻下令推行,大明现在饥民众多,正缺粮食。

    不多时,一碟煮花生,煮土豆便端上了崇祯的龙案。

    “陛下,这土豆比宫廷种植的还要硕大,依老臣看,这种东西只有皇家才能享用,不可外传啊!”朱纯成站了出来,开口道。

    在明朝当时宫廷里有专门负责种植土豆的机构,但这个机构只为宫廷服务,土豆的种子和种植技术根本就不会传入民间。

    故此虽然土豆在明朝已经引入中国,但绝大多数的老百姓却无机会使用。

    到了清朝以后,明代专门负责种植土豆的机构被取缔,机构的种植人员被贬,土豆的种植技术和种子才有机会传入民间,故此,土豆逐步在北京地区乃至全国大范围推广种植。

    到了清朝中后期,由于人口的日渐增加,对粮食的需求也越来越大,水稻和小麦等传统作物已经不能满足粮食供应,在这种情况下,在全国范围内大面积种植土豆,已经是势在必行。

    到了清朝道光年间,我国西北地区已经成为土豆的重要产区,而且种植技术和产量不断提高,一跃成为了我国的第三大粮食品种。

    土豆虽然传入我国的时间比较早,但在明朝时代,土豆并未在民间广泛种植推广,直到清朝中后期,这种外来的高产农作物,才正式进入普通老百姓的厨房。

    “成国公,你!”朱慈?R转过头,他真想一巴掌呼过去,不外传,不外传你想饿死百姓不成?

    “……”朱纯成连忙闭了嘴,他感受到了杀气。

    “父皇,还望以大明百姓计,这土豆产量极高,一亩足有万斤!种植又方便,还非常耐旱,很适合百姓种植!”

    “什么?”

    一万斤!!!

    崇祯惊得浑身一震,朱纯臣几个官员竟不由自主的退了一步,一万斤,这土豆的亩产竟然能有一万斤!

    他们可都是见过世面的人,宫廷种植的土豆产量也只有几百斤,平时一般官员都享用不到。

    只有位份高,或者立了大功皇室才会当做奖励赐下一二斤。

    这亩产一万斤?这可是足足拉低了土豆的珍贵程度,如果在大明普及了,岂不是都能拿来喂猪?

    啥也不说了,崇祯整个人都被彻底的镇住了!

    就这几种作物的产量,若是再给大明二十年时间,则大明定会起死回生,建成一个强大繁盛的帝国。

    “好!!!”

    “皇儿,你为朕办了件大事!”

    “来人,速速诏来倪元璐,朕要他办大事!”崇祯连忙道。

    朱慈?R眼睛一亮,忠臣啊!

    这个倪元璐是谁,那可是大明有名的书法家。

    天启二年,倪元璐成进士,改庶吉士,授编修。倪元璐、黄道周、刘理顺俱为名臣袁可立门生,死事最为悲壮,天下公认忠烈。

    倪元璐、黄道周、王铎皆于天启二年成进士,其时孙承宗、袁可立等为考官,后二公联兵抗清共筑辽海屏障,且二公皆不为阉党所喜,时人有指其为孙党者自此始。元璐曾为袁可立撰有《袁节寰大司马像赞》,言语间充溢着对先师的敬仰。册封德府,移疾归。还朝,出典江西乡试。

    暨复命,则庄烈帝践阼,魏忠贤已伏诛矣。杨维垣者,逆奄遗孽也,至是上疏并诋东林、崔、魏。

    元璐不能平,崇祯元年正月上疏曰:臣顷阅章奏,见攻崔、魏者必与东林并称邪党。

    夫以东林为邪党,将以何者名崔、魏?崔、魏既邪党矣,击忠贤、呈秀者又邪党乎哉!东林,天下才薮也,而或树高明之帜,绳人过刻,持论太深,谓之非中行则可,谓之非狂狷不可。

    且天下议论,宁假借,必不可失名义;士人行己,宁矫激,必不可忘廉隅。自以假借矫激为大咎,于是彪虎之徒公然背畔名义,决裂廉隅。

    颂德不已,必将劝进;建祠不已,必且呼嵩。而人犹且宽之曰:“无可奈何,不得不然耳。”充此无可奈何、不得不然之心,又将何所不至哉!乃议者以忠厚之心曲原此辈,而独持已甚之论苛责吾徒,所谓舛也。

    今大狱之后,汤火仅存,屡奉明纶,俾之酌用,而当事者犹以道学封疆,持为铁案,毋亦深防其报复乎?

    然臣以为过矣。年来借东林媚崔、魏者,其人自败,何待东林报复?

    若不附崔、魏,又能攻去之,其人已乔岳矣,虽百东林乌能报复哉?臣又伏读圣旨,有“韩?p清忠有执,朕所鉴知”之谕。而近闻廷臣之议,殊有异同,可为大怪。?p相业光伟,他不具论,即如红丸议起,举国沸然,?p独侃侃条揭,明其不然。夫孙慎行,君子也,?p且不附,况他人乎!

    而今推毂不及,点灼横加,则徒以其票拟熊廷弼一事耳。廷弼固当诛,?p不为无说,封疆失事,累累有徒,乃欲独杀一廷弼,岂平论哉?此?p所以阁笔也。

    然廷弼究不死于封疆而死于局面,不死于法吏而死于奸?,则又不可谓后之人能杀廷弼,而?p独不能杀之也。

    又如词臣文震孟正学劲骨,有古大臣之品,三月居官,昌言获罪,人以方之罗伦、舒芬。

    而今起用之旨再下,谬悠之谭不已,将毋门户二字不可重提耶?用更端以相遮抑耶?书院、生祠,相胜负者也,生祠毁,书院岂不当修复!

    时柄国者悉忠贤遗党,疏入,以论奏不当责之。于是维垣复疏驳元璐。元璐再疏曰:臣前疏原为维垣发也。

    陛下明旨曰:“分别门户,已非治征”,曰“化异为同”,曰“天下为公”,而维垣则倡为孙党、赵党、熊党、邹党之说。是陛下于方隅无不化,而维垣实未化;陛下于正气无不伸,而维垣不肯伸。

    当初李自成攻进京城,作为忠臣的倪元璐,毫不犹豫的自杀了,比很多大臣有气节。
章节错误,点此报送(免注册), 报送后维护人员会在两分钟内校正章节内容,请耐心等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