翻页   夜间
乐阅读 > 明末:我重建铁血大明,崇祯懵了 > 第157章 准备御寒

    天才一秒记住本站地址:[乐阅读] https://www.leduxs.org/最快更新!无广告!

    马文升踌躇两下,说道:“恕老臣直言,太子的火炉之策,的确对百姓们渡寒有用,不过开矿挖煤,又低价甚至无偿给予百姓,这代价是否太大了?”

    “以国库的储存银两来说,虽足以完成,但会造成国库空虚,动摇国之根本啊。”

    本来刚刚缓过来一点元气,现在又要大动干戈。

    这一番话,看似并无问题,实则上是在说朱慈?R是不是太败家了,是要将国库掏空啊!

    以泥火炉的造价,暂定为一百文。

    大明如今有一万万人,按照每户五人计算,就是两千万户,需要泥火炉两千万个,也就是二十万万铜钱,换成白银就是两百万两。(一两白银换一千文铜钱)

    这么一算,感觉上是不多。

    可这只是预算的泥火炉可这只是预算的泥火炉钱,还没算人工月奉,以及补贴的钱,最少还需要几百万两。

    而且开矿挖煤才是重头,以马文升换算,如此大规模,至少不低四百万两白银。

    才能让大明所有的百姓,安全的渡过寒冬。

    如今国库才多少钱,四百万出头!

    太子爷这是要将太子爷这是要将国库败光,没有这么玩的!

    “可本宫觉得,百姓才是国之根本,钱没了可以想想办法,要是因此失了民心,我大明岂能安稳!”朱慈?R说道。

    “太子爷,老臣不是这个意思。”马文升也急了,连忙解释道:“老臣的意思是,能否提高泥火炉的价格,提高挖出煤炭的价格,保证百姓们买得起的同时,还能保证国库亏损不多,以防备不时之需。”

    “是这样吗?”朱慈?R面色缓和起来,当即说道:“那便这样吧,泥火炉图纸广布天下,让百姓们自己制作,实在无力制作的便去各地官府购买,泥火炉的价格上涨到五十文,其他条件不变,核实登记清贫人家免费给予。”

    “至于煤炭的价格,每斤涨到十文钱,仅此今年的寒冬价格,待过了寒冬之后,价格另外再定。”

    马文升闻言,感觉到还是有些少了,再次出声劝解道:“太子爷,这个价格是否还是太低了,能不能在涨一点?”

    “不涨了。”朱慈?R连连摇头,直接回绝,带着一丝赌气的情绪说道:“再涨百姓们买得起吗?”

    “马大人你也别在劝了,本宫是寒冬大作战的总指挥,你们大骂本宫败家也好,瞎搞也罢,但本宫明确的告诉你们,这个银钱本宫败定了!”

    “太子爷。”兵部尚书刘大夏,顶着黑眼圈走出。

    朱慈?R见此,面无表情的质问道:“怎么,刘大人也觉得本宫的决定,也有问题吗!”

    “太子爷别误会。”刘大夏摇头说道:“老臣对此事保留意见,老臣是想问太子爷,离初冬还有不到二十几日,我大明真的能完成一系列的渡寒之策吗?”

    “以老臣估算,旨意下达各地,以最快的速度就需要一周左右,远的地方需要十日时间。”

    “泥火炉的制造不难,百姓自己花费个两日时间,便能做出来,可是这开矿挖煤,在人力的充足下,运输快速的情况下,想要满足大明百姓所用,没有两三个月,恐怕是难以完成。”

    “而如今晚秋的天气,就冷的让人刺骨,两三个月的时间已是正值寒冬,太子爷可有想到,百姓们能否支撑得住煤炭到达他们手中?”

    刘大夏说完这最后一句话,不由的深深叹气。

    在他身后的百官闻言,也猛然的反应过来,他们现在的时间不多啊,就算是他们支持朱厚照败家,但似乎还有更困难的事摆在他们眼前。

    朱慈?R眼眸一闪,看着束手无策的百官,开口道:“刘大人所言直指渡寒之策的问题关键。”

    “但刘师傅似乎忘记了,大明各地的天气温度,不是每一个地方都是一样的,有着明显的差距。”

    “我们争取到了时间,开出的煤炭优先满足较为寒冷的北方,其次是南方,最后是东部沿海有些地区。”

    在朱慈?R道出各方温度有异,并且说出解决之法后,百官们全部惊愕起来,看向朱慈?R的眼神变了。

    牛逼啊!

    大臣们纷纷惊呼不已。

    他们怎么就没有想到这一点。

    完全可以按温度的差异,先后安排煤炭。

    再不济,还可以下令百姓,提早准备柴火熬上一阵再不济,还可以下令百姓,提早准备柴火熬上一阵子,待煤炭到达之后,便能用泥火炉取暖。

    带着丝丝震惊,百官们向着朱慈?R躬吹捧道:“太子爷神人也,臣等不及太子爷半分。”

    朱慈?R笑道:“各位大人也是急而生乱,待冷静下来,早晚也能想到这点。”

    语气是多么的谦逊~

    一时间让百官们生出好感。

    其实也不怪百官想不到,他们这是在京城待久了,早已习惯了京城的四季,甚至有的官员连南方,以及沿海地区都没去过,又怎能知道各地的温度有异?

    “煤炭时间问题已解,敢问太子爷这粮食又该怎么解决?”刘大夏面带希望的问道。

    “让各地官府立马检查粮仓是否充足,若是有缺找粮食商贾购买补齐,不可滋扰百姓让其卖粮充库!”朱慈?R想了想说道。

    “本宫相信,以百姓家的存粮,加上官府的充足粮仓,完全可以帮扶百姓渡过寒冬。”

    “在这之中,两厂一卫务必监察仔细,若是有阳奉阴违的官员,立马带回京城由内阁三老受审,抄家卖物补充粮仓!”

    “臣等遵命。”百官应声。

    “嗯~”

    “当务之急,是尔等齐心协力,将眼前的困难克服过去,否则怎去谈以后的事情。”

    朱慈?R打了个呵欠,问道:“各位大人是否还有意见?”

    “臣等没有。”

    “既然没有了,便下去传旨吧。”

    早朝之后。

    “去给本宫备马,前往西山。”朱慈?R吩咐随行太监道。

    “谭飞,你前去兵部找刘大夏,问他抽调的三万兵卒,是否齐全了,如果齐全了,开拔进入西山门头沟一带。”朱慈?R对着身前的谭飞吩咐起来。

    他给了内阁以及六部一天一夜的时间,现在也该他去西山办正事了,扩大煤炭的开采量。

    因为煤炭的开采难度,以及用处未被现在的古人,完全开发出来,所以开的矿洞也只是小打小闹。

    主要是用来炼铁,以及少部分人用来取暖,烧水煮饭。

    但因不善使用,中毒死亡的人也多,因此大部分百姓,对煤炭是充满了忌惮与害怕的。

    如今朱慈?R告诉他们,怎么去规避中毒一事,相信煤炭很快就会被百姓接受,并且成为常用之物。

    西山门头沟。

    北京西部属于太行山脉东麓也叫西山。门头沟地处西山山区与平原交汇,大部分地区是山区。

    自元代开始,便有官府以及民间之人采煤。

    也因此形成了规模不小的集镇。

    拉煤的牲畜与运煤的脚夫,还有其他商贩,在集镇上来来去去,热闹程度不下于京城的庙会。

    不过,由于民间私人采煤的人颇多,也导致了门头沟一带混乱无比,什么龌龊之事,时常发生。

    特别是一些采煤的地主人家,对采煤的工匠黑心压榨之外,还在采煤的民窑前铸起高墙,以防止采煤工匠逃脱。

    而民窑更无安全可言,每日都会出现伤亡。

    朱慈?R乘马抵达了门头沟集镇,望着杂乱无章的场景,眉头微微皱了起来。
章节错误,点此报送(免注册), 报送后维护人员会在两分钟内校正章节内容,请耐心等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