翻页   夜间
乐阅读 > 瞎眼五年,大秦统一全球了? > 第371章 赵高被韩信架空了,嬴政的化整为零之策

第371章 赵高被韩信架空了,嬴政的化整为零之策

    天才一秒记住本站地址:[乐阅读] https://www.leduxs.org/最快更新!无广告!

    郁闷的赵高,领命出来,一路到了胡亥这边,他心里面这道弯还没有转过来。

    可是嬴政亲口下令,他除了执行,没有任何选择的权利。

    赵高为了抬高自己,开始高声宣布旨意,并且故意误导韩信。

    “韩信接旨吧。”

    “陛下许你随时去工部要人,并且派我过来一同参与此事。”

    “韩信,你这下明白陛下的心意了吗?”

    后面几个字,赵高咬得很重,赵高这样的举动,换了谁都要多想。

    但是韩信也没打算赵高可以帮什么忙。

    赵高绝不会想到,他早就名声在外。

    当然赵高在民间出得这些名,可不是什么好名。

    好在许彻到来,改变了历史进程,赵高还没有丧心病狂地,干出指鹿为马之事,不然百姓更会恨透这个阉货。

    事实上。

    许彻这场意外的穿越,随着历史进程不断改变。

    赵高已经再无这样的机会。

    时势不光造英雄,也会成就一个时代的好人与坏人。

    冰冻三尺,非一日之寒。

    就算历史还沿了本来的脉络,赵高敢于如此大胆,也是天长日久形成的。

    此时的赵高还没那个的胆量。

    嬴政一直在上面压制赵高,就算他想干祸国殃民的事情,也没有任何机会。

    话虽如此。

    但是赵高这一次,假意歪曲嬴政的意思,也足见他的胆子,已经变得越来越大。

    韩信听完以后,却置之一笑。

    他岂会听不出赵高话中的警告之意。

    但是韩信听后,却全然没有放在心上。

    他现在只一心一意,想造出地动仪。

    韩信一边想着,赵高一定没安好心,却表面装作不知,诺诺称是。

    “以后,还得赵大人多多提携。”

    说这话时,韩信内心一阵言不由衷。

    赵高闻听大笑。

    “哈哈,一定。”

    一边大笑,赵高心中暗道一声。

    “韩信啊,韩信,你要是前面就这样上道,又何必如此?”

    赵高哪里知道,韩信因为醉心某件事情,才导致他显得对于人情世故方面,显得木讷,这本身也算是韩信的另一个缺点。

    就是因为太过于专注某些方面,才使得他,后来发生不可避免的悲剧。

    如今。

    许彻的到来,影响和改变了历史进程。

    韩信接下来的命运走向,会是如何,还无人知道。

    而赵高不会想到,现在韩信有了特权以后,一心投入到研究当中,他表面上一切都以赵高为主,但是整个过程,韩信完全当赵高不存在一样。

    “赵高大人看着便好。”

    “赵大人请放心,韩信不会与你抢这头功。”

    韩信十分清楚,赵高此来,十之八九没安好心,而他现在也不求着在嬴政那边立多大功劳,只要事情成了,嬴政可以赦免他的罪过,并且给他一处可以潜心的研究的地方,韩信就会心满意足。

    所以地动仪研究出来,功劳算在赵高头上,韩信也显得无所谓。

    只要赵高这个阉货,不进行破坏。

    赵高开始的时候,还显得十分得意。

    但是几天以后,赵高发现,根本不是那么回事。

    “可恶的韩信,你这是想架空我?”

    赵高一想到竟然被韩信给耍了,心中有气,他开始琢磨着,要如何破坏韩信的试验。

    ……

    咸阳城,皇宫。

    嬴政琢磨了几天,又加上这几天,又听了几堂课,他终于想出了一套完善的方案。

    他在嬴政化整为零的基础上,将整套方案,进行全面的完善不说,并且还将大秦的造船技术,进行了专利保护。

    对于制造船只的专利保护,周边各国,都觉得这没什么大不了的。

    毕竟,只是打造船只而已。

    这些国家的人,天真的以为,大秦这次只是造常规的船只。

    而嬴政提前,将这一生产流程,都进行了专利保护,这意味着,周边各国,此时就算有了生产巨船的想法,都要得到大秦的授权才行。

    这无形当中,等于限制了周边国家,对于船只的生产。

    随后,嬴政开始筹划着,在沿海一带建立生产基地,甚至一些周边国家,有想参与的人,他们也可以参与零部件的加工制造,大秦方面无条件地提供技术指导。

    胡亥只是船只本身,化整为零。

    而嬴政则是将整个技术,都化整为零,大秦所掌握的,全是核心技术,甚至一些周边的生产技术,大秦会无条件公开。

    这意味着。

    一些基本的零部件,可以交由其他各国去加工生产,然后再运回大秦。

    周边各国的经济,一下子都被盘活了。

    当然嬴政,不会忘记大秦本国的发展。

    一些船只内部的配套设施加工,都分配给各地方去生产加工。

    楼船的生产和制造,已经形成一套产业链。

    可以说一条船,就养活了很大一部分人。

    这正是嬴政听许彻讲课以后,一番心得体会总结,对于经济学的运用。

    最关键的是。

    制造楼船的核心技术,始终都掌握大秦手中。

    周边各国,就算事后醒悟过来,他们能学到的,也仅仅是其中一部分,并且只是皮毛技术。

    更何况,现在各国都忙得不亦乐乎,大秦将各种生产任务下发,依旧沿用招标的方式,各国都有可参与竞争,大家都在忙着,如何跟大秦做生意。

    无人会想到,嬴政背后下得这盘大棋。

    一切,都朝着良性有序的方向在发展。

    这天早朝的时候,李斯向嬴政提出一个建议。

    这一建议的提出,嬴政当即抚掌大笑。

    “哈哈,如此最好。”

    “朕正愁着如何发展东瀛一带,李斯你提出的这一建议很好。”

    李斯提出的建议,其实十分简单。

    就是利用眼下造船这件事情,借周边国家的力量,将东瀛这个地方,快速发展建设起来。

    就好比前面的时候,借各国力量,发展建设北方苦寒之地一样。

    随着大秦版图越来越大。

    想凭大秦自身的力量,要快速地发展建设,已经显得跟不上了。

    既然开发北方时,已经有了现成的经验,为什么不拿来用。

    李斯更进一步表示,还可以将楼船的生产基地,一起搬至那边,这样楼船造好,就可以直接下海。
章节错误,点此报送(免注册), 报送后维护人员会在两分钟内校正章节内容,请耐心等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