翻页   夜间
乐阅读 > 大明略 > 第261章 兵临城下(下)

    天才一秒记住本站地址:[乐阅读] https://www.leduxs.org/最快更新!无广告!

    “据末将观察,敌军此次兵力不及我朝廷大军,但极善骑射,一路南下连连过关,故此,士气也颇为高涨。目前敌军聚集在潞河东、汝口等处,若想撤军,应以西走塞外,眼下,我们应守好白家口,才可钳制敌军进退之路”。

    数日前,仲逸奉旨秘密潜入敌军阵营刺探军情,与他通往的还有十余名随从,而这些人大多参加过当年北征事时的那支“奇兵”。

    “至于我朝廷大军多败胜少,其一是因敌军来势凶猛,其二则是近年来除参与抗倭的将士外,尤其北方兵马少于战事,战斗力自不用说,城中守备兵若将寡,惧战情绪蔓延”。

    “那统兵之将呢?”,当宗武说到两方兵力时,朱厚?蟹次实馈

    “末将只能在暗中秘密查看,并未见统兵主将,但……”,宗武欲言又止。

    朱厚?欣淅涞囊痪洌骸八担?灰?掏掏峦隆薄

    宗武顿顿神儿,也不掩饰心中所想:“就眼下双方的战况来看,显然统兵之将御下无方。虽然朝廷大军兵力弱些,但自古以少胜多、以弱胜强的不在少数,就目前的士气低落一项,与主将干系重大”。

    “各地报到朝廷的,不也有捷报吗?”。

    “若捷报都是真的,那为何敌军迟迟不撤军?这不是显而易见……吗?”。

    宗武脱口而出,却一时忘了他面前的人是皇帝。

    毕竟面圣的机会还是少了些,回过神来时,话已出口。

    “嗯?……”,朱厚?形⑽⒁徽??涣车牟辉谩

    “末将失言,请万岁恕罪”,宗武急忙上前拜道。

    “启禀万岁,有人来报……”,这时,一直在门外侍候的黄锦缓缓走了进来。

    见一旁的林宗武,黄锦只得等朱厚?忻魇尽

    “什么事?说吧”,朱厚?屑?慈耸腔平酰??蓝ㄊ欠⑸?裁创笫隆

    “启禀圣上,方才内宫监来报:有个七品编修在翰林院大喊:朝中有奸臣、奸臣误国、大明危也”。

    末了,黄锦毕恭毕敬道:‘对了,此人名叫仲逸’。

    “师弟?”,一旁的宗武心中暗暗一惊:“师弟一向行事谨慎,谋定而后动,为何言语如此过失?”。

    “仲逸?……”,朱厚?忻纪方羲??靡苫蟮难凵裎⑽⑾蚧平躅┝艘谎郏?床⑽囱杂铩

    宗武几次欲言又止,所谓伴君如伴虎,喜怒无常,一语不慎,适得其反。

    “带他来见朕……”。

    “遵旨”,黄锦立刻领旨。

    “万岁,这个叫仲逸的,是不是前段日子去博野县督查?大柱夫妇被杀一案的那个翰林院庶吉士?”。

    沉默片刻,宗武只得试探性的微微问了一句。

    毕竟,仲逸在调查?大柱被杀一案中立功,这是有目共睹的。

    “是啊,博野县?大柱夫妇一案,朝中人人皆知,而方才之事,你怎么看?”,朱厚?谢夯鹤?讼吕矗?凵袢绰湓诟崭斩松侠吹牟璞??稀

    “既是翰林院的编修,又能将一桩错综复杂的命案查的水落之处,想必此人定有过人之处,此次翰林院之事,或许另有隐情”。

    事已至此,相对于凌云山,相对于师兄弟情义,宗武也只得“欺君”一次了。

    他心中再明白不过:一旦说出他与仲逸的关系,势必要说出凌云山之事,而说出凌云山之事,又势必会要说出师父凌云子。

    与其如此,还不如不说。

    “都在大庭广众之下说这样的话了,还有何隐情可言?”。

    见朱厚?辛成?汉托矶啵?谖涑没?锨暗溃骸耙阅┙?矗?耸拢?蛐碛胙巯鲁峭獾恼绞掠泄兀?缁乒???裕??皇撬导槌嘉蠊??蛐硎翘?匠?杏腥硕源舜握绞滦傅。?皇逼?叨?选薄

    “万岁,翰林院编修仲逸已在门外候着”,二人言语之间,黄锦已来到门外。

    “让他候着……”,朱厚?欣淅湟痪洌???绦?蜃谖渌档溃骸澳隳乔Щ??谋?恚?哺门缮嫌贸×恕薄

    “上阵杀敌,末将及属下一千多弟兄万死不辞”,宗武立刻上前拜道。

    “你先退下,会有旨意给你”,朱厚?邢蛎磐馔??骸敖?窗伞薄

    宗武缓缓退出,仲逸迈脚而进,二人擦肩而过,只是一个眼神对视,却并未半句言语。

    见到师兄,仲逸心中立刻想到:之前师兄曾说过,皇帝秘密命他训练麾下一千多人,可做一柄随时插入敌军心脏的利刃。

    而此刻是师兄奉旨面圣,定是为眼下城中鞑靼兵临城下之事。

    毋庸置疑,皇帝此意正是剑指敌军力战。

    从小一起长大,仅是一个眼神,宗武从仲逸平静的面色不难判断:他之所以在翰林院出言不逊,定是另有深意。

    至于师弟到底意欲何为,以他一贯处事谨慎的风格,自然想好了退路。

    ……

    “堂堂翰林院七品编修,才被朝廷嘉奖,为何如此放肆?”,朱厚?衅鹕矶?ⅲ?扯宰胖僖萦牖平醵?耍?ブ赶蛏现傅溃骸俺珊翁逋常俊薄

    “启禀万岁,所谓天下兴亡匹夫有责,眼下正逢战事,微臣有事禀奏,奈何品佚太低,翰林院又不问军政大事,这才出此下策,为的就是面见圣上,请圣上责罚”。

    仲逸上前拜道:“只要万岁容微臣把话讲完,任何处置皆听圣裁,绝无半点怨言”。

    “好大的胆子,你以为这满朝文武就无一人都是无用之人?你一个翰林院的编修,不做好自己手头的差事,倒开始指手画脚了?”,朱厚?械呐??坪跤性鑫藜酢

    “朝中文武自有公断,圣上更是高瞻远瞩,微臣虽人微言轻,翰林院虽有翰林院的职责,但眼下鞑靼直逼京城,作为朝廷命官,作为大明子民,微臣有言相谏,有何不可?”。

    仲逸的这个举动,倒是与当初在博野县?大柱夫妇被杀时,那个被称为‘愣头青’的铁面御史相差无几。

    “万岁,恕老奴之言,仲编修虽言语过激,但所言皆是眼下战事,可谓有攻心而无私意,既然他执意为面圣,何不听他说说?”,一旁的黄锦微微上前劝道。

    ……
章节错误,点此报送(免注册), 报送后维护人员会在两分钟内校正章节内容,请耐心等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