天才一秒记住本站地址:[乐阅读]
https://www.leduxs.org/最快更新!无广告!
当盖勋大叫一声的时候,突然从西面传来地震的声音。
这个时候所有人的脸都变得煞白,他们当然知道这是什么声音。
盖勋在狂吼,夏桓也催动骑兵准备战斗,但一切都来不及了。
伴随着地动山摇,西面的山谷线,有一阵洪流涌了下来,多达万骑的骑兵部队正向着盖勋他们狂卷而来。
夏桓回过头看了一眼盖勋,看见他在大声的对着自己吼叫,笑了一下。
然后他带着阵线不乱的度辽骑兵迎了上去。
片刻后,他们被淹没在潮流中。
……
雁门关一战,泰山军打得顺利的不行。
当张冲带着万余骑兵从马邑谷口外冲出后,汉度辽将军盖勋猝不及防,其军本因奔袭而脱节,在被万余骑兵冲锋下,其结果可想而知。
万余骑兵,这是泰山军从来没有拥有过的庞大兵力。
而在征辽后,在兼并了辽东各势力的士马,尤其是乌桓人的力量后,此时的张冲就可以组织起万人骑团。
这是谁都没想到的。
就是连张冲本人自己也没想过,只是打下辽东,其麾下的骑军武备竟然会膨胀到这个程度。
可以说,如今单论骑兵数量,天下各势力没有能比得过泰山军的。
而既然拥有此等庞大的骑兵,张冲自然是要利用起来的。
对于此战,其实张冲早就有了定略。
当他在平城坐镇,招徕四方杂胡的时候,其实就是在确定此战的关键,那就是从平城向北进入草原,然后沿着云冈的西麓一直向南,最后在马邑这个地方转道向东。
换句话说,张冲实际上从一开始就没有打算从平城直接南下。
这时候可能会奇怪了,张冲走的地方不就是拓跋部所在的草场吗?
现在泰山军出现在雁门关外,拓跋部就一点没吭声?
他们吭声了,然后他们就被灭了。
是的,日后本该奠定北朝基业的拓跋鲜卑就这样一个囫囵声都没有,就被扫进了废墟。
甚至当张冲灭掉这个碍事的部落的时候,都还不清楚他们叫拓跋部。
仅仅是因为他们挡了道,一个三千落的大部落就这样被消灭了。经此一举,泰山军给草原带来的威吓可想而知。
不过拓跋部也不冤,毕竟之前他们不还和雁门关的汉军互盟,要袭击泰山军的后路嘛。
只是还没来得及行动,就被突然出现的泰山军给一锅端了。
而对于泰山军的神兵天降,实际上盖勋是反应过来了,他那声大叫就是因为这个。
因为他发现自己一直以来都忽视了另外一条通往雁门的道路,而这条道路确是当年匈奴人常南下走的。
之前因为泰山军驻扎在平城,它和雁门关一样都是在云冈的东麓,所以他就思维定势,也以为人家只会从平城南下。
但可惜,盖勋是猜对了,但醒悟的却太迟了,所以他付出了生命。
随盖勋一并战死的还有上千人,胡汉皆有,他们在最后一刻都还选择进攻。
在一战击破雁门关的主力后,张冲带着万骑加速急趋雁门关。因为即便消灭了大部分守军,但只要关内的守军及时落关,雁门关依旧难克。
但等张冲黄旗漫卷,席至雁门关的时候,却发现关门上竟然插着自家的旗帜。
而看到关门外铺天盖地的骑军,雁门关也在吱吱呀呀中开了城门。
这个时候,张冲看见走在前面的不正是吕翔那小子吗?这是怎么回事?
……
午后,张冲等一众骑将正在雁门关内吃着烤全羊。
在场的人中,有一个大家都非常陌生的人,正是徐盛。在一众军中大佬的审视中,徐盛非常乖,只顾低着头吃着盘里的羊腿。
这是刚刚王上亲自割给他的,以奖励他的夺关之功。
而这会,徐盛的老上级吕翔正兴奋的和一众同僚夸耀:
“我就说小徐这个人不是凡物,你们有谁听过仅凭二百人就拿下天险雁门关的?别说听了,光想想这事就不可思议。”
吕翔喝着酒,满脸通红。
他的这份激动不知道有几分是因为能喝上酒的缘故。
而当吕翔越是这么夸耀,徐盛就越是谦卑。因为他知道自家校尉说再多,不如眼前的王上一个眼神。
这个时候,一直笑容不断的张冲,说话了:
“文向,你来和大伙说说,你是如何做到这一不可思议的?”
听到自家王上也说“不可思议”这个词,吕翔的酒糟鼻就更加红晕了。
徐盛非常谨慎,他谦虚道:
“王上,徐盛不敢贪天之功。我等之所以能夺关,全是因为校尉以身为饵,调动了关内的汉军,而校尉诱敌之策又是王上的安排。所以这功劳本就是王上的。”
在张冲边上的是荀攸,这一次作为随军幕僚参战。
此刻听了徐盛谦卑的话,大有好感:
“徐君,你就好好说说你的壮举。你的功劳都在王上心里的。”
荀攸看出了徐盛的紧张,毕竟作为一个中低级军吏参加这样一场高规格军议,还要向在场这些宿将虎将分享成功经验,落谁头上都紧张。
而有了荀攸的铺垫,徐盛果然舒缓不少,他感激的看了一眼荀攸,随后就将自己做的事都一一道来了。
该说不说,徐盛的运道果然是来了。
本来他只不过是比军中其他人更熟路,所以就被吕翔安排到了雁门关附近,其实这就是吕翔的一个闲棋,也没想过有什么结果。
但徐盛竟然在潜伏的过程中意外抓获了王邑一干人。其中这个王邑还决定献关作为投名状。
而当王邑下定这个决心的时候,关内的汉军主力竟然会倾巢出动追击吕翔。
而这一切的意外和巧合,最终让徐盛捡到了一个大便宜。
当王邑叫开关门时,徐盛甚至还不敢相信。而当他真的进入雁门关,看见大量的行商正急不可待的准备出关时,他又有点理解了。
之后的事情变得非常顺利。
有王邑的作保,徐盛等二百人顺利在关内留下。而等吕翔带着两千大军出现在雁门关,甚至还只是在叫关。
徐盛他们就杀出,一举夺下关门,使得吕翔大军不费吹灰之力就拿下了天险雁门关。
但当徐盛向着张冲他们娓娓道来的时候,在场人没人觉得眼前这个徐盛是贪了他们的功劳,或者认为这就是侥幸。
他们更明白,这个徐盛是个有大勇气的人。
二百人,在完全没有任何主力配合的情况下,甚至对王邑的忠诚都不能确定的情况下,就真的闯入了龙潭虎穴。
所以,当徐盛讲完后,连一直话都不多的虎将李大目都忍不住问道:
“徐君,你是为何会堵上这一切的呢?”
徐盛抬起头看了一眼张冲,看到他的眼中也带着这点疑惑,于是再忍不住心中的起伏。
他对张冲动容道:
“王上,我徐盛的命是泰山军救出来的,泰山军于我就是天恩。而当我入了泰山军后,我也常常遇到过这样的事,听到过一些袍泽明明是必死的任务,最后还毅然决然去做了。当时我不理解,甚至有点不想理解。”
此刻张冲似乎明白了什么,他脸上的笑也退去了,他认真的听着眼前这个人说。
“王上,但后来我理解了。在那一刻我脑子里就一个念头,我的时候到了,我一生的时候到了。没有那么多为什么,也没有那么去想,那一刻我知道我就应该去做,那就是我的时刻。那时候我就理解了我之前的那些袍泽。他们有些是在中人亭战场上战死的,有些是在征辽战事中,在守护大军后方时,他们都明白,那就是他们的时刻。”
当徐盛说完这番话的时候,全场都在沉默。
在场的这些军将,几乎都是泰山军的高级军将,他们追随张冲打天下最少的都有四五年了。在这个过程中,他们不知道遇见了多少死亡,也不知道送走了多少袍泽。
他们不是最强的,也不是最优秀的,他们之所以能活到现在,就是因为他们更幸运。
所以他们也更明白徐盛这番话的分量。
这不是简单的军功,这是一份信念,这是一份为了泰山军事业而奉献一切的决心。
他们可以想象,当自己这一方只有二百人,而关内的敌人近乎是他们的数十倍。他们完全可以只做一个屯将该做的,那就是留在那里继续等候军令。
虽然这个军令可能在战争结束后都不一定能送到,但只要他们这样做了,没人会指责他们什么。
而却相反,一旦选择去诈关,不成就是死。
李大目这些人当然相信,徐盛他们这样冒死的背后肯定是有求功的现实要求,但他们更相信徐盛现在说的。
这就是他们的时刻,作为泰山军,他们必须这么做。
这就是现在的泰山军,其军心士气和信念已经如钢铁一般坚硬。他们就是来替天行道的,他们就是来建立太平盛世的。
这个过程中必然会有牺牲,但就从我们开始,这就是我们的时刻。
张冲默然,他走到徐盛的面前,给他斟满了一杯酒,动容道:
“徐君,我明白你的意思。我也有过那么一刻,那就是上天告诉我,这就是我的时刻,我不需要想那么多,就是向前冲。往前冲就是答案,就是理由,它不需要再有其他的理由。来,这一杯你和我一起喝,我们一起再静敬一敬那些有这一时刻的牺牲者们!”
于是,徐盛激动的拿起酒杯,对面一众军将们也拿起。
他们随着张冲一起,举杯摇摇祭向东南,那里是泰山的方向。
泰山军的人们相信,他们在死后都会返回到泰山,返回到那个他们曾经战斗过的地方,在那里泰山府君会接引他们走入黄天之世。
当众人一饮而尽后,张冲大赞一声:
“为有牺牲多壮志,敢教日月换新天。”
众人心潮澎湃,齐齐高呼:
“为有牺牲多壮志,敢教日月换新天。”
这里的声音传到了外面,越来越多的吏士在传这一句话,一时间雁门关内,人声如潮,呼声鼎沸。
之后这场小酒会就这样结束了,徐盛也和众将一起退下了,他会获得他应有的荣誉和军功。
章节错误,点此报送(免注册),
报送后维护人员会在两分钟内校正章节内容,请耐心等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