天才一秒记住本站地址:[乐阅读]
https://www.leduxs.org/最快更新!无广告!
四年前,张冲他带着弟兄们从泰山的封锁区一路冲上来,就曾短暂的占领过开封这个小邑,并对当时的开封行营汉军造成了致命打击。
但当时众人虽然取得了又一个胜利,但大部分人都对未来是迷茫的,他们只是凭借着本能跟张冲走。
因为当时的泰山军兵不过万,骑不过千,和那诺大的大汉帝国相比,简直就如同蝼蚁。
但四年过去了,没人再迷茫,所有人都坚定的追随在张王身后,甘心匍匐在他的身后,见证大太取得一个又一个奇迹。
没人会怀疑张王高瞻远瞩和魄力,就从这四年泰山军取得的成就,谁敢质疑王上的决断?
仅仅四年,泰山军就击破了天柱巨人大汉,取得了半个天下。
而现在,王上要将大军停在这开封,虽然众将不解其意,毕竟当时出兵的时候那么着急,怎么现在反倒停下来了呢。
但再主意正的将帅,在张冲面前都收敛住自己的聪明才智。
毕竟你再智慧,比得上有如渊智慧的王上?
如是,大军在停留在开封后,就按照大本营划分的营区,分地驻扎了。
当然,虽然大本营暂时停在了开封,但对于各军的作战规划却没有停。
自十二月开始,大本营停驻到开封后,各部就开始进入到兖州地区,一方面在当地建立冬营准备过冬,另一方面利用这个冬天去消灭地方上的豪强残余势力。
兖州的豪强整体实力是不弱的,但奈何之前袁绍大点兵时,这些小军头的很多精锐部队都被袁绍给抽调走了,所以现在实力大降。
而本就弱了不止一层,又遇到泰山军饱腾之军,结局可想而知。
在这个冬天,这些分扎在各地的泰山军就开始四处出击,利用寒冬的掩护,不断袭击攻破豪强的坞壁。
在解放了大量人口后,这些泰山军又开始按照河北经验开始在兖州腹地丈量土地,建立里社。
在泰山军十万大军的帮助下,只是一个冬日,兖州地区就分布着大量的自耕农里社,一座座简陋的木排屋拔地而起,一支支护田兵也不断被整训出来。
而泰山军做这一切,都是为了一个目的,那就是在兖、豫地区建立扎实的根据地,好在来年春日到来,组织大规模的恢复生产活动。
今年秋的这次大旱情无疑是一场巨大的天灾人祸,整个中原地区几乎都被这场旱情摧毁。
虽然救灾活动让泰山军付出了巨大的财政负担,但却也给泰山军带来了政权的合法性。
一个能救民于水火的政权,天然的就是黔首大众的政权,是受命于民!
此外,因为旱情严重,导致兖豫地区的基层组织基本陷入瘫痪,同时受创的豪强、地头也因为想要迅速弥补损失,所以加紧从那些黔首和徒隶身上盘剥。
也因此,当泰山军进入到兖州地区后,这里已经有不少自发起义的黔首武装正攻打地方豪强。
如此,泰山军很顺利的就在地方义军的帮助下,平定了兖州地区,并开始在瘫痪的基层组织上开始重建。
在废墟上规划新的里社,让民众接受泰山军的治理,整个流程都变得顺理成章。
而当军队在兖州地区整肃地头、建立里社时,延津这几座大河上的津桥也是车水马龙。
为了恢复中原地区的生产力,让他们可以成为泰山军攻略天下的基地,邺城的政事堂上,由首席门下度满亲自下发的援助令也送到了北疆各区。
大量草原牧民在北地精骑的护送下,驱赶着无数的草原牛南下中原。
光是为了供应这些牛群沿路的草料,邺城政事堂都花了血本,光是从民户、里社中收购的草料,就使得草料的市价涨了一半。
这还是泰山军利用里社这个基层机构来收购的,要是直接从市面上买,那怕是涨个三四倍也是可能的。
不过虽然这次收购草料颇有点手忙脚乱的样子,但也给政事堂诸公上了一堂生动的课。
以前泰山军的这些智库们在推行里社制度时,更多的是从土地和行政去考虑的,认为这是泰山军的立业之基,是合法之石。
但这一次利用里社收购草料,却给诸门下见识到了里社制度的另一个巨大作用。
那就是它可以以一个非常低的成本去汲取社会资源,今日他们可以通过里社收购草料,明日就可以收购其他农物。
而且通过财政而不是行政命令,让这种汲取物资的手段更加温和,也让效率得到了提高。
可以说,由泰山军结合此世情况的里社制度,终于成为了一种调动社会资源、分配社会资源的抓手。
也因此,它必将在很长一段时间内会成为大太的祖宗之法。
此外,这一次政事堂之所以能这么迅速配合中原大本营开展赈济活动,也和度满这一次乾坤独断有关系。
当张冲在河洛地区大败袁绍后,当时邺城方面就形成了共识,认为下一阶段大太的战略重心就是经营中原。
虽然后面度满他们在和洛阳的张冲交换了意见,得知王上在东西两面的考量,清楚虽然东面很重要,但西面的关中却可能随时有变故。
所以当时张冲这边更多的是负责关西那边的准备,也有了之后先关西后关东的战略规划。
但谁也想不到,关东局势变化太快,本该是死对头的青徐竟然出现了联合,眼见着青、徐、扬三州在江淮地区对中原形成了新的包围网。
当时张冲立即决定将攻略重心重新放在中原地区。
实际上,在当时的邺城方面看来,这才是正确的道路,因为泰山军在中原地区本就是有根基的。
先是泰山的关羽在汶水地区坚持苦战三年,然后是鲁中南、河济两个地区的根据地像巨大的磁石吸引着中原地区的人口,成为泰山军在东方的活招牌。
所以,论经略中原,泰山军先天就比江淮群雄们要有优势。
而且,中原这个地区太重要了。
虽然经历了三个月大旱,又频遭战乱,但中原地区不论是战略地缘还是人口、文化都是帝国最核心的地区。
当时邺城的度满就在写给张冲的奏疏中强调了中原地区对大太的重要性。
在其奏疏中,度满开宗明义就是一句话:
“得中原者得天下,得中原民心者得天下。”
短短一句话,将中原之于大太的重要性强调的一清二楚。
而现在,中原地区的形势出现了巨大变化。
随着江淮群雄的结盟,他们正将势力侵入中原地区,其中泗水附近的梁、沛等地已经有不少豪强倒入了徐州。
如果泰山军不能迅速占据中原地区,不能恢复中原生产,那在南北的对抗中,泰山军会困难重重。
所以,在当时张冲还在派遣于禁西征关中的时候,度满就力排众议,先行下发了调动草原的牛群南下冀州的决定。
做了这些,度满才将他对中原形势的看法和我军的应对俱写了条陈,发给了河洛行营的张冲。
在写下这些条陈的时候,其实度满已经有了某种觉悟。
那就是别看他好像是对的,但他的行为从本质上却是侵蚀了大量属于王上的权柄。
将数万头草原牛运到中原,中间涉及多少任命,钱粮,整个行动的开关就是政事堂直接决定了?
虽然度满在事后做了详尽汇报,但大错已经得铸,不可挽回,所以度满的自封奏疏实际上就是请罪表。
而当张冲收到这奏疏后是什么心情呢?
张冲十分为度满的主观能动性而高兴,他知道官僚们都是什么样的行为作风,那就是只要有的选就一定会做那种两面光的角色。
只要不做事就不会错,手往袖口一插,谈谈心性道德,荣华富贵少不得他的。
但度满偏偏做了对自己最不利的事情。
张冲明白,度满当然可以先请示自己,然后再下发公文到北地、草原,然后再准备迁移牛群南下。
但等这些四平八稳结束了,到时候冬天就到了,大雪寒冬的,人都呆不住野外,如何赶路。
而等寒冬一过,立马就是春耕,到时候牛群还在黄河以北,到时候大太花费了那么多精力、钱粮,辛辛苦苦把牛群赶到中原,最后还是没用白搭。
所以度满要想办这事,就一定要独断专行。
而越是了解官僚的基本操行后,张冲就越发珍惜像度满这样的门下,能做事,能扛事,此为真宰相也。
所以,张冲大笔一动,同意了度满的政令,并为他之后的一系列任命做了背书。
至此,张冲的豁达大度和度满的勇于人世,两者一结合才有了今年冬的壮举。
十万头计的草原牛源源不断从延津一带南下,同时南下的还有大量种子和农具,甚至邺城方面还组织了大量的农家好手,南下中原指导黔首们耕作。
可以说,万事俱备,就等来年开春。
而与此同时,随着“南下中原”政策经过整个大本营的背书,邺城方面也得以调动了大量人力、物资南下支援中原。
其中度满光将本年河北考核的上吏全部都派往了中原郡县,准备和当地的泰山军配合,建立郡县一级别的行政。
在动员县令们南下的大会上,度满再一次强调了中原对泰山军的重要。
度满对所有人道:
“早一日复中原,天下穷苦人就少一日苦。早一日复中原,这天下安康就早一日。”
可以说,对中原地区的光复进程直接决定了天下光复的进程。
就这样,在一声声“全力支援中原”的口号中,数百名河北吏沿着邺城道南下中原。
他们将沿着延津到白马一带,等候王上行营的到来,然后就会由大本营的统一安排,前往中原各郡县。
而当张冲带着六万多大军抵达开封一带后,意外的接受了这一笔意外之喜。
可以说,正是邺城方面的妥善部署,泰山军才能这么快的控制中原地区。
而这还是第一批的进入中原的政务吏。
章节错误,点此报送(免注册),
报送后维护人员会在两分钟内校正章节内容,请耐心等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