翻页   夜间
乐阅读 > 贞观,从当村正开始 > 第56章 马周入京献策

    天才一秒记住本站地址:[乐阅读] https://www.leduxs.org/最快更新!无广告!

    之后林北简短的告诫了一下同学:“自强不息,方得始终,在学堂里,他们就只是学生,我不希望听到任何仗势欺人的事情,也不希望同学们孤立新同学,明白了吗?”

    “明白了!”

    台下的学生整齐划一回答。

    之后就是安排座位。

    尉迟宝琪很碰巧的和狗子坐在了一起。

    两人都盯着对方,也都不服对方。

    正所谓,一山不容二虎。

    有竞争才有进步嘛。

    林北带着尉迟融和杜如晦走出课堂。

    老村长不知道从哪里冒了出来,一把拉住林北,走出一段距离后,轻声道:“林北,成了!”

    “哦?成功了几支?”

    林北一听,喜上眉梢,连忙追问。

    村长激动地伸出四根手指,道:“四支,机床钻通之后,单独试验,十支里面有四支并未毁坏。”

    “材料配比记录了吗?”

    “记录了!”

    两人鬼鬼祟祟的样子,让尉迟融和杜如晦满是狐疑。

    在林北回到他们身边后,看着满脸喜色的林北,杜如晦好奇道:“林先生何事如此开心?”

    “没什么,就是那蝗虫往东边飞去了。”

    林北找了个消息应付过去。

    可是杜如晦的脸色顿时黑了下来,急切道:“可是当真!”

    “那是自然,村子一直关注蝗虫的动向,它们正向东汇聚,应该不会再来了。”林北开口道。

    杜如晦急切道:“此事重大,还需要向朝廷禀报。”

    林北表示无所谓,于是就看到杜如晦和尉迟融匆匆回去酒店。

    这蝗灾大致已经过了,不过林北收到的消息,长安周遭都遭受了巨大损失,禾苗可以说是无一幸存。

    今年没有收成已经是板上钉钉的事情了。

    林北赶回住处之后,就听到三女的嬉笑声。

    在别野的后远处,一处由卵石铺制而成的水池里。

    三个娇俏的身影正穿着长衣在水里扑腾着。

    出水芙蓉,从水里下潜上升之后,衣物仅仅贴合着身体,能够勾勒出小荷才露尖尖角的玲珑曲线。

    在桃花和小翠的蛊惑下,刘凝香越来越没心没肺。

    就算是被林北看到些什么,也不像之前那样羞怯。

    林北站在一处遮阳伞旁,开口道:“蝗灾过了,要准备开席,按祭典的方式办,桃花,你去清点一下仓库,小翠,你去通知其他人开会。”

    一听到要开席,小翠立马从水中一跃而起,欢呼着:“开席咯!”

    而桃花则是立马上岸,身体湿漉漉地直扑林北。

    显然,林北很灵巧地躲避了过去。

    没过多久,村子就发出通告,蝗虫向东飞,蝗灾已过,准备庆祝。

    众人突然有种恍惚的感觉。

    蝗灾就这么过去了?

    只有看到村外那些残损的禾苗,才能感到真实。

    但是和以前比起来,这蝗灾好像也就那样,村子里的鸡鸭正在茁壮成长。

    每天都有母鸡下蛋,也不断有新的鸡仔破壳而出。

    正在酒店写奏报的杜如晦,看着窗外热闹的气氛,只能感慨着叹气,他知道,这外头一定遭受了不小的灾害。

    研磨的马周叹道:“学生来时,一路遍地疮痍,与这里相比,外处简直是人间炼狱。”

    “莫要多想,之前论策整理之后,与奏报一同呈递,就有劳马郎走一趟了。”

    马周点了点头,这也是他第一次献策,和杜如晦联名,想想都有点小激动。

    ……

    两天之后,长安城。

    马周骑着马,看到城门口旁边汇聚着不少百姓,这还只是开始。

    通过城门之后,长安的横街上,所有人都埋着头,缓慢地行走,还能看到一些富户正拖家带口地前往别处避灾。

    显德殿里,李世民看着一封封受灾报告,额头上冒起了青筋。

    虽然受灾极广,但是各地都在焚香祷告,而朝中大臣依旧阻挠着灭蝗的政令。

    “荒唐,实在是荒唐。”

    李世民叹息着,唯一值得庆幸的是,东南那边筹措粮食进展顺利,应该能在入冬前送达京师。

    这时,内侍来报,说是杜尚书托人呈报。

    李世民没多想,立马让人宣了进来。

    殿外,马周抱着一大叠纸等候,听到宣见,整理了一下衣物,昂首挺胸跨进了殿门。

    “呈上来。”

    李世民没有多看马周一眼,就让内侍将马周手中的奏报接了过来。

    这一叠纸,直接超过了御案上的奏报。

    李世民看到第一张,最开头就写着:“杜如晦奏告,蝗虫已向东而去,七月二十日。”

    揉了揉眉间,李世民翻开之后,印入眼帘的是:“农利策论,马周、杜如晦署。”

    “你是马周?”

    这时,李世民才抬眼看了眼前人,问道。

    “回禀陛下,正是小民。”马周微微躬身行礼后,道。

    “先坐吧。”李世民开口道。

    马周在一旁找了个位置正襟危坐,同时,眼观鼻,鼻观心入定。

    上面是纸张翻动的声音,李世民详细看着这份不拘一格的策论。

    也就只有杜如晦这样的大员上呈,他才能看到,剩下的就是那些堆砌辞藻的骈文,实在是不忍直视。

    随着从开头论证农业为国事基础,到后面展开至工匠对于水利农具的改进是如何增加产量。

    李世民捏住纸张的手指泛白。

    这策论对于百废待兴的朝廷,可谓是雪中送炭。

    虽然只是列举了各项例子,却给国策提供了一个清晰的方向。

    “好,好,好。”

    李世民许久后大笑着说了三个好。

    然后对着马周说道:“马周,你来给朕详细说说,这策论可如何施展。”

    闻言,马周从入定中醒来,他知道,这是他的机会。

    于是,他微微弯腰,挺身道:“此乃民与杜尚书在鸡苟唤村中所见所思,以工匠之利,助农业之丰,这其中,有一关键点,民与杜尚书并未写入。”

    “是何关键?为何不入策论?”李世民连忙说道。

    马周抿了抿嘴,鼓起勇气说道:“若农户无地,必然没有种田之积极性。”

    “如今以均田制,百姓不可能无地可种。”李世民自豪说道。

    而马周却回道:“职分田、公廨田、诸王诸爵之封地。”

    一时间,殿中突然陷入了沉默。
章节错误,点此报送(免注册), 报送后维护人员会在两分钟内校正章节内容,请耐心等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