翻页   夜间
乐阅读 > 贞观,从当村正开始 > 第92章 丰收祭

    天才一秒记住本站地址:[乐阅读] https://www.leduxs.org/最快更新!无广告!

    强忍着异样的感觉,李招娣推开了小翠,双手撑在地面喘着粗气。

    这时,小翠拿出肥皂乳,倒在掌心中,搓出泡沫,然后单手弯曲成空拳,往虎口处吹气。

    一个个泡泡就飞出小翠的手心。

    雾气弥漫中,三女打闹着。

    “这边要系紧一些,避免睡觉时侧漏。”

    “嗯~哼~嗯,这样?”

    “我来帮你吧。”

    从浴室里出来时,李招娣脸上带着一片潮红。

    松散的睡衣时不时滑过肩膀,又被重新提了起来。

    秋天原本是丰收的季节。

    这天,村里人倾巢而出,开始收割田里的作物。

    一捆捆稻杆被堆积起来。

    大小老少齐上阵,青壮们踩着踏板,通过齿轮带动着里面那带着弯曲铁线的滚筒旋转起来。

    这是一种非常简单的脱粒机。

    小孩子们在田间来回跑动,怀中抱着稻穗。

    老村长站在田埂上,看着忙碌的村户,喃喃道:“希望来年能丰收。”

    另一边,林北带着人在土豆田里,由黄牛拉动着改造过的耕犁,直接将地里的土豆铲出,然后再由人工去拾取。

    “今年收获也不错。”

    林北点了点头,看着一筐筐土豆被送了上来。

    落日残阳,经过几天的劳作,地里就被空了出来。

    只留下一堆堆稻杆扎起来的圆锥体。

    大路边上站满了人群。

    几个老人在田地里,戴着面具,发出奇怪的声音,踏着奇怪的步伐,围绕着一头用稻草扎成的牛。

    敲击着腰间的竹子,像天神祈祷来年能够丰收。

    这是一种秋收的祭祀。

    林北并不反对这种东西,节日总是必须的。

    看完这种类似巫师的仪式后,第二天,村民就会准备上一顿丰盛的饭食,在灶台上插上三炷香,等香燃烬之后,这些食物就会落入人类幼崽的肚中。

    也是今天,农户们会上交筛选出来,最好的粮种。

    村子里,一条长长的队伍前头,一张桌子,一把椅子。

    陈旺达记录着每个村户上交的种粮,然后再向他们发放土豆,还有鸡鸭。

    因为圈养的鸡鸭经过繁衍,有产出了很多幼崽。

    每个村户的脸上都带着期待。

    “不一样,当真不一样。”

    杜如晦的身形有些消瘦,但是脸色却有所好转。

    他知道,在外界,朝廷已经开始赈灾了。

    而林北这边,却照常产出粮食。

    特别是那堆积如山的土豆,简直震撼人心。

    难怪这里能一直维持着一片祥和。

    杜如晦没见过土豆地,但也不难猜出,这种东西可以种在山地里,而且产量极高。

    若是以往,他早就跑到林北面前,寻根问底了。

    但是现在他看开了,这东西就算流传出去,也不一定能改变什么。

    看着正在帮忙分配食物的杜荷,杜如晦心中十分感慨。

    养尊处优的国公子,现在正和当朝太子一起,穿如学子,却行如农户。

    没什么比看着自己的孩子逐渐懂事更能让父母欣慰的了。

    和他一样,长孙氏站在酒楼窗前,看着劳动的儿子,嘴角一直带着笑意。

    少倾,她捏紧了手里的信件,这是长孙主家的来信。

    向她探听这林家店里的秘密。

    “也不知道这里的平静能否持久。”长孙氏自语道。

    身旁的老妇一直低着头,没有说话。

    谁都知道,村子也在等待,那些新开的商店便是在等待随之而来的客人。

    官道的岔路口,一条与众不同的道路正在修建。

    好奇者在询问农户之后,沿着道路,就看到了那十分突兀的城墙。

    最先到达的是一些流民,但是林北没有收留。

    他们就像是乞丐,在墙外徘徊,时不时会有村民接济一下。

    和林家店一样,长安城外也排起了长龙。

    也同样是在领取食物。

    但不同的是,来这里的大多是关中的流民,而前方是朝廷搭棚施粥。

    至于对方是不是真流民,那没人知道,毕竟长安城坊中,也有人会跑出来,贪那两碗粥。

    这就让流民队伍一下子莫名其妙增加了许多。

    城中的一些富户也会发发善心,在城外施粥。

    李世民看着奏报,如此以往,这赈灾粮肯定不够。

    揉着额头,单纯的赈灾肯定不是长久之计。

    他不是没想过抓壮丁,但是这种战力并不强,再多也是累赘。

    而以工代赈,总会被大臣们反对。

    这个林北倒是知道,毕竟灾年,那是地方士绅兼并土地和人口的最好机会。

    还有就是聚集大量灾民的工程,很难管理。

    最重要的是,施粥其实最多只是吊着灾民的命,但是体力活需要更多的粮食补充。

    几番比较下来,如果不是很有余力的朝廷,是不会轻易以工代赈的。

    “难怪林北说我保不住农户的地。”

    看着一封封奏报,李世民觉得这位置坐着有点可笑。

    一个个说着凛然大义的话,干的都是那些龌龊事。

    从奏报中抽出关于以工代赈的谏议,这其中,就属马周最上心了。

    清晰的条条目目,让李世民看了很久。

    沉默中,李世民将这奏报重新压到了最下面。

    “人吃马嚼都是损耗,虽有相材,还需多磨炼。”

    平康坊。

    城墙格局了两个世界。

    鼎香阁依旧热闹,来这里的食客依旧习惯了使用代金券。

    在商户之中,甚至出现了用鼎香阁代金券交换商品的行为。

    这种十分方便的付款方式正是他们梦寐以求的,只可惜仅限于长安城,要是在各地都能使用那就更好了。

    而在鼎香阁的周围,一些地块搭起了竹架,就和之前鼎香阁改建一样,大多数人都好奇这又是要搞什么花样。

    乘着城外有灾民,铁牛开始招收灾民做工。

    做的也是简单的搬运。

    因为包吃包住,而且还给工钱,就算是坊中的一些农户也看得眼热。

    只不过鼎香阁只招收难民,而且工钱还是日结。

    这就是没有长期用工的打算。

    原以为会很顺利的铁牛没想到,这次却受到了极大的干扰。

    从城外运输而来的砂土,每天都有泼皮来恐吓工人。

    讲道理,该交的钱他们也和上次一样交了,想不明白的铁牛只能求助林北了。
章节错误,点此报送(免注册), 报送后维护人员会在两分钟内校正章节内容,请耐心等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