翻页   夜间
乐阅读 > 妖妃,你也不想被朕打入冷宫吧? > 第45章 形象工程

    天才一秒记住本站地址:[乐阅读] https://www.leduxs.org/最快更新!无广告!

    姬星衍给何倩安排了独立的寝宫,封为四品倩妃,她倒是没有多言。

    这还得拜系统所赐,才没有让何倩这个醋瓶子爆开。

    姬星衍又带着何倩一一见过了其它妃子,这才算完事。

    这晚,姬星衍来找何倩。

    三更天。

    何倩心满意足地窝在姬星衍的怀里沉沉睡去。

    “云鬓花颜金步摇,芙蓉帐暖度春宵。

    春宵苦短日高起,从此君王不早朝。”

    姬星衍蓦然想起白居易《长恨歌》中的这两句千古绝唱,深有感触。

    要感谢时代,这是一个男人三妻四妾却不被诟病反而被称颂的时代。

    姬星衍的身心得到了满足,思路也就更加地清晰,对大大周的未来也有了更加清晰的规划和布局。

    听着何倩的微微鼾声,他披着长袍站到窗边,望着天上一轮圆月,不自觉想到了还有个本属于大周的江阴城,依然还在史思明的手里。

    三藩已经收掉了两个,要收回江阴城更是小儿科。

    除了管理好祖宗留下本有的基业,然后便是挥军拿下其它国家的城池。

    生于乱世,即使你不取别人的城池,别人也是对你的国土虎视眈眈。

    正史上的清朝实行闭关锁国政策,最终还是被外国人的大炮打开了华夏国的大门,这就是很好的案例。

    只是,朱元璋所在的东南方一带的城市可以考虑用软性政策,用洗脑的方式让朱元璋的明国一带并入大周,却实行一国两制的政策。

    正如前世的大陆和港岛的关系。

    作为帝王,特别是要一统华夏,就得有格局和胸襟。

    姬星衍望着圆月,经过一番思索,心中已经有了一番计策。

    翌日早朝,姬星衍将自己昨夜的新构想在早朝上提了出来。

    “众位爱卿,为人君王和父母官,须得为百姓多多考虑,才不至于引来百姓的反抗。

    一会退朝之后,众位爱卿换上便服,随本王去民间走一遭。

    今日本王要带着大家到阳城的粮食种植地看看,看看之前下发的粮食种子种得怎么样了。

    也方便大家和百姓面对面交流,深入了解。”

    在场大臣当即议论纷纷:

    “那田地里是不是得铺上红毯,方便大王视察呀?”

    “还得把附近的游民遣散了,以免危及大王的安全。”

    “一场形象工程而已,应付一下就行了。”

    ......

    诸葛亮和袁天罡互视了一眼,并不说话。

    早膳时间过后,姬星衍和大周的文武大臣,俱都已经换上了便服。

    荆轲、关羽、岳飞、展昭、王朝、马汉、张龙、赵虎也穿着便服,身藏短刀簇拥在姬星衍左右和身后,暗中保护姬星衍。

    阳城的新太守是和?,本在吴三桂身边当助手。

    姬星衍虽然知道和?在正史上是个贪官。

    但是贪官也有贪官的用处,清官也有清官的弊端。

    但是和?脑袋转得快,主意多、执行力强,尤其是阳城还处在发展中的主城,起着整个大周的带头表率作用。

    要贪就让他贪点呗,人都是无利不早起,只要不太过就行了。

    反倒是太清廉的官员,有时反而因为过于死板,而把局面搞僵。

    和?作为阳城的太守,阳城的粮食种植业的扶助发展,也都是他在着力落实。

    这场视察便在由和?的安排下,浩浩荡荡往阳城东边的庄稼地走去。

    按照一亩田用8斤种子来施种,10000斤种子可以种大概1250亩的田。

    一亩地大概是667平方米,1250亩就是83万多平方。

    83万多平方,将近一半阳城的占地面积。

    即使种子发芽率不能100%,但是杂交水稻的种子发芽率还是不错的,起码在90%以上了。

    袁天罡也算过,今年的阳城没有什么大的自然灾害的征兆。

    那么,今年单是阳城的水稻产量就能有100多万斤,也就是50多万石的粮食。

    这个数字算下来,阳城今年是大丰收啊,单是赋税就有5万多斤,折合2500多石。

    比起之前原主不理朝政时,各个城池太守每年才进贡2000石不到要不知道好多少。

    即使给其它23个城池免赋税三年,也完全不影响大周的国库。

    姬星衍和众文武大臣走到城东的水稻种植地段时,已经是将近午时。

    但见一口口的水稻田里,绿油油的一片,仅仅一个月的时间,这片秋稻就已经是绿油油的一大片。

    水稻种植周期为三个月,一年可以种春秋两季。

    再过两个月就可以收成了,到时大周窘迫的境况又可以进一步缓解。

    “诸葛丞相、袁丞相,如今阳城水稻长势良好。

    放眼整个华夏国,根本没有哪个诸侯国有此粮食种植技术。

    若是请明国朱元璋前来一看,用此技术作为和其外交的合作的筹码,两位以为如何?”姬星衍看着左右丞相问。

    诸葛亮和袁天罡闻言,双目顿时灼灼发光,满眼都是对姬星衍的钦佩。

    “大王这个主意不错!

    那朱元璋本来就对大王感恩戴德,无心夺取大周城池,只想与大王交好。

    朱元璋本又是农民出身,对粮食种植也颇有了解,正好投其所好。

    为人君主,不就是该思量为百姓谋福利、安太平吗!

    如果能跟天下诸侯国尽皆如此外交,建立一个和谐统一的华夏国,实在是华夏子民天赐的福利啊!”

    袁天罡也说:“大王所言极是,我袁天罡自愧不如大王的格局和胸怀。”

    姬星衍担心破坏农田,于是将众文武大臣分批次靠近水稻田观察。

    “和?,去把准备的白面馒头和咸菜拿过来,本王看前面那几棵大树底下用餐就行。

    不要惊扰了百姓,午饭过后,再看看井田制的民户落实情况如何。”

    “是,大王。”

    和?又屁颠屁颠地去准备馒头和咸菜去了。

    众文武大臣中,有些没吃过苦的文臣,顿时便又私下议论起来:

    “这不是形象工程吗?和太守没有铺红毯恭请大王视察民田,大王竟然没有怪罪于他!”

    “对呀,现在还要我们吃馒头、咸菜当午餐!

    依我看啊,和大人肯定会另外准备丰盛的酒肉给我们的。”

    “不是给我们,是给大王,大王的那一份饭菜肯定是比较丰盛的。

    还有,大树底下吃饭,看着随意,还不得铺地毯、搭皇架准备得好好的,让大王舒舒服服地用膳!”

    就在众大臣的窃窃议论中,和?带着几个奴仆,推着几大盆白粥、馒头还有一锅咸菜过来了。

    “大王,按你的吩咐,白粥、咸菜、馒头已经准备好了,这就用膳吧!”

    和?端来一碗白粥和一个馒头,笑眯眯地递给了姬星衍。
章节错误,点此报送(免注册), 报送后维护人员会在两分钟内校正章节内容,请耐心等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