翻页   夜间
乐阅读 > 大明:我真的不想当皇帝! > 第二十一章 永乐大典

    天才一秒记住本站地址:[乐阅读] https://www.leduxs.org/最快更新!无广告!

    第二十一章永乐大典

    适时地提出了赏赐朱瞻基的观点。

    “维?此档亩裕?食に锬暧祝??窬???伲

    依我看,就跟着维?窗桑?备龌Р渴汤桑?壤?防?贰!

    户部是明朝主管粮草、钱粮的部门,

    对于各地的税收收入,各项支出,事无巨细一概知晓,

    朱瞻基心想不错,

    在户部可以了解大明朝哪些地方富庶,

    哪些地方盛产有趣的玩物,

    这样以后要封地,更可以有的放矢,

    便欣然接受。

    只是这时,

    解缙在用充满期待的眼神看着自己,

    他也领悟了解缙的意图,

    立马对朱棣说道,

    “皇爷爷,那个兑换券..”

    朱棣正准备将兑换券递给朱瞻基,

    突然被上面的字吸引了,

    问道:

    “这字迹苍劲有力,是好字,这也是孙儿所写?”

    “皇爷爷,这是大学士解缙的字。”

    “哦?谢大学士可在呀?”

    听到朱棣叫他,

    解缙立马一个箭步窜到了前面,回应道:

    “皇上,臣在呢。”

    朱棣看了一眼解缙,

    忍不住笑了出来,

    “噗,听孙儿说谢大学士最近在帮他种地,这一看,确实是黑了不少,朕都差点没认出来。”

    “哈哈哈哈。”

    听到朱棣这样说,在场爆发了一阵哄堂大笑,

    “皇爷爷,谢大学士在帮孙儿种地时,将耕种过程中的各种细节编撰了一本手册,请皇爷爷过目。”

    “哦,快,给朕看看。”

    听到手册,

    朱棣心中一动,

    最近他正动念想编撰一本全书,

    从诗词歌赋,

    到农业百科,

    甚至是礼仪风俗,

    无所不包。

    但这样一本书,

    必定耗资巨大,且难度极高,

    能不能修成,

    朱棣心中毫无把握。

    每每和群臣提起,

    都是反对的声音更多。

    “大明朝现在要修养生息。”

    “边患日重,需得先廓清宇内。”

    每每想到这个事情,

    朱棣的眼前都是大臣劝诫的身影和话语。

    如今这小子不但提到了类似的事情,

    还完成了一个小的版本,

    有意思。

    朱棣看完后,赞叹道:

    “好,细致入微,丝丝入扣,编得好!”

    “解缙,你想不想给朕编撰一本更全的书籍?”

    朱棣看得兴奋,直接问解缙道。

    可是还没等解缙发言,

    其他众臣就立刻出来制止,

    “皇上,不可啊,大明朝钱财粮食消耗过重,无力修书啊。”

    “是啊皇上,边境战事蠢蠢欲动,我们不能顾此失彼呀。”

    “皇上,三思啊!”

    又是这一套说辞,

    朱棣听得头都要大了,

    就不能有些新鲜的嘛?

    他揉了揉脑袋,将期待的目光投向了朱瞻基,

    看到朱棣的目光,

    朱瞻基则站出来说道,

    “皇爷爷,我听过一句话,

    民是国之本,武是国之身,文则是国之魂。”

    一句话,振聋发聩!

    在场所有人包括朱高炽都用异样的眼神看着他,

    谁也不敢相信,

    这话竟然出自一个孩童之口,

    朱高炽又一次产生了自我怀疑,

    但又马上否定了这个想法,

    不不不,他肯定是亲生的。

    可朱瞻基还没有结束,

    他继续说道,

    “人无魂则魂散灵消,国无魂民心不振,民心不振则卑于文明。”

    说到这,朱瞻基没有继续下去,

    朱棣应该已经明白了这个含义,

    作为穿越者,朱瞻基知道,

    修书立著,是朱棣毕生所愿,

    给解缙一个顺水人情,也同样是为了自己,

    要修书,便要寻访天下大儒,

    走遍天下名山大川,

    而且,修书远离政治,

    如果能当主编撰官,

    既能逍遥快活,还不用当这个皇太孙,

    何乐而不为呢?

    所以,朱瞻基今日打定主意,

    要说些惊人之语,

    这样才能一举奠定他未来主编撰官的地位。

    朱棣听到这里,也被深深的打动了,

    他站起身来,

    深情地说道,

    “好,好,我的孙儿,

    我将给大明带来立身之本,带来不败之身,

    而唯独缺的这一丝魂,就由我大明圣孙补齐了!”

    话音一落,

    众臣当众跪拜,高呼,

    “皇上圣明!皇长孙圣明!”

    还有几个人想说些什么,

    看到这个架势,也不好再说,

    只得跟着符合了。

    而只有朱高炽此时还保持着清醒和冷静,

    “父皇,修书立著势在必行,但非一时之功。”

    “是啊是啊父皇。”

    眼看抓到了机会,

    朱高煦立马附和道,

    “我大明目下危机四伏,依儿臣看,还得先廓清四周敌军。”

    “皇爷爷,父亲和叔叔们说的没错,等孙儿的玉米种好了,就有军粮供皇爷爷出征了。”

    朱瞻基见目的基本达到,

    也要懂得见好就收,

    毕竟修书确实需要大量的钱,

    如果只是个穷官穷游,

    那他才不乐意呢。

    “哈哈哈哈,好,不亏是我朱家的好孙子。”

    “这样,咱一步一步来,今日先封你为户部侍郎,每月按例领取俸禄。等把你的玉米种好了,朕再重重赏你。朕的全书你也筹划起来,等朕剑指漠北,驱逐南疆,得胜回朝的那一天,就任命你为总编撰官,让谢大学生辅助你,为朕编一本流芳百世的著作。”

    “好的皇爷爷。”

    “对了,书名你可以先想起来,一定要响亮,可不能丢了我大明的脸面。”

    “皇爷爷,书名孙儿都已经想好了,叫永乐大典。”

    “永乐大典?好,大气,就叫永乐大典!”

    转眼两个月就要过去,

    大量的玉米地都到了要收获的时候,

    大片大片的玉米穗随风飘荡,

    此起彼伏,壮观异常。

    为了庆祝玉米的大丰收,

    朱棣特意为朱瞻基准备了一个收获大典,

    按照计划,

    朱棣将带着朝中重要的大臣们,

    一起来参加这个隆重的典礼,

    并将在典礼上,给朱瞻基一个重重的奖励。

    但是,为了能看到玉米种植的全貌,

    朱棣提前一天,便带着三个儿子,

    以及张氏、夏原吉、道衍、方孝孺等朝中重要人物微服来到了这里。

    刚刚到达,

    便被微风携带着的土壤清香所吸引,

    望着一望无际的玉米田,

    田中的玉米穗有的已经成熟,有的含苞待放,

    看着确实让人心情舒畅。
章节错误,点此报送(免注册), 报送后维护人员会在两分钟内校正章节内容,请耐心等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