翻页   夜间
乐阅读 > 大明:我真的不想当皇帝! > 第八十一章 瓦剌的突袭?

    天才一秒记住本站地址:[乐阅读] https://www.leduxs.org/最快更新!无广告!

    第八十一章瓦剌的突袭?

    回到北平,朱瞻基立即召集了所有在北平的将领,

    “皇长孙大人,究竟为何如此着急?”

    所有人到齐,符凝终于忍不住问了出来,

    “瓦剌士兵突然出现在我大明边境,接下来恐有战祸了,我们要早做准备。”

    朱瞻基作为穿越者,对大明朝这段历史还是有些了解,

    要说从太祖时期,蓝玉将蒙古部族正式打趴下,

    至今已经过去了好几年,这几年中蒙古发生的最大事情,

    便是建文四年,蒙古本部首领被不属于黄金家族的鬼力赤所篡夺,并改国名为鞑靼,

    他废除了元朝国号,并向大明称臣,建立了朝贡关系。从此,北方边境进入了和平时期。

    “鞑靼近年来并无异动,皇长孙因何认为战祸将至?”

    这些事,生活在这个年代的孙愚等将领们自然也是十分清楚,

    对于朱瞻基的判断自然也十分疑惑。

    “鬼力赤虽然甘愿俯首称臣,但阿鲁台可不是这样的人。”

    朱瞻基一句话,就让在场诸多将领钦佩不止,

    这位皇长孙虽然从未涉及北方战场,但却对蒙古部族的几个核心人物如数家珍,

    阿鲁台的野心在北方将领心中人尽皆知,

    但由于他非常会隐忍,每日俯首称臣从未有过逾矩之举,

    因而朝堂中的那些文臣,反而认为阿鲁台是可以长期争取的对象,

    这一点,一直是北方将领心中愤愤不平的一桩事。

    而今日这位朝堂来的皇长孙,完全没有带着朝堂上固有的偏见,

    光这一点,就足以让人肃然起敬。

    “但您所说的还是鞑靼,可我们看到的士兵是瓦剌呀。”

    对于朱瞻基的说法虽然认同,但这并没有解决他对于当下局势的困惑,

    鞑靼和瓦剌都是蒙古现有三大部族之二,

    鞑靼部落自认为是蒙古正统,瞧不起其他两个部落,而且他们和明朝有深仇大恨,一直以来都采取敌对态度,

    虽然目前鬼力赤的带领下,他们对明朝称臣,但始终还是心腹大患。

    而瓦剌就不同了,他们原先受黄金家族管辖,

    黄金家族衰落后,他们趁机崛起,企图获得蒙古的统治权。

    朱棣敏锐地发现了这个问题,并加以利用,

    他通过给予瓦剌封号,并提供援助的方式扶持瓦剌势力,以对抗鞑靼。

    所以在明朝所以人看来,瓦剌都是大漠中制衡鞑靼的一颗棋子,

    如今朱瞻基说这颗棋子会反戈一击,他们自然无法相信。

    “瓦剌人毕竟还是蒙古人,你们说他是和鞑靼亲,还是和我们亲?”

    朱瞻基这话让那些心存幻想的人瞬间清醒,

    确实,虽然有深仇大恨,但内部矛盾在外部矛盾面前,还是微不足道的,

    况且这些年,朱棣为了维系蒙古局势的平衡,

    无论瓦剌强盛还是鞑靼强盛,

    都会派军队打一圈,让局势重归平衡,

    要说瓦剌想明白这些事,倒戈一击不是没有可能。

    “那就让他来好了,马哈木敢来,我们就让他有来无回!”

    马哈木是目前瓦剌部族的首领,不过对战这位明朝所扶持的瓦剌首领,几位将士还是信心满满。

    “如果正常作战,我们当然信心十足。”

    一旁的孙愚却有着他的担心,

    “可眼下最大的问题,在于时间。如果瓦剌大军的先遣队已经到了北平城郊,说明大军也陈,军在不远的地方。”

    孙愚说到这,所有人都明白了他的意思,

    瓦剌大军已经兵临城下,而明朝的大军,还远在千里之外,

    这仗怎么打?

    “皇长孙大人,现在该如何是好?”

    所有人都将目光看向了这位从应天来的皇长孙,

    从身份来说,他应该是这场战役当之无愧的总指挥。

    “赵将军,北平有多少守军?”

    赵将军是北平留守城防军的指挥使,朱瞻基首先要向他了解一些情况。

    “回禀皇长孙大人,大约三千人,靖难之后皇上就把原燕王守军调回了应天成了京城守卫,而朵颜三卫也回了大漠,所以只有这些人了。”

    赵将军将北平大体的情况介绍了一下。

    “好,请赵将军迅速将所有人马集结,我要看看他们有多少战力。”

    “末将领命!”赵将军领命而去,朱瞻基又又到了另一位将军面前。

    “请问李将军,北平城内还有多少武器辎重?”

    这位李将军是北平的后勤总管,靖难之前朱瞻基也曾经见过,那时候朱棣所需的武器,铠甲都是这位李将军瞒着所有人秘密督造的,

    可以说为靖难之役的获胜,立下了汗马功劳,

    只可惜因为当时常年在地下室督造兵器,

    空气湿热无比,两条腿留下了顽疾,

    一到南方那潮湿的环境里,便终日疼痛不能自拔,便主动申请调回了应天。

    “回禀皇长孙,自从皇上当年靖难开始,就将所有冲车、云梯等辎重全部带走,武器装备这些也是皇上登基后重新调配,大约也就有一千来套。”

    朱瞻基听完点了点头,这个数量比他想象中的少了太多,

    看来朱棣当年离开北平,确实是倾巢而出,把所有能带上的工具全部带上,

    登基这几年又忙于应天事宜,还没有功夫重新充实北平物资。

    “嗯,冲车云梯等攻城物资这次用不到,但武器和铠甲这些实在有些少了,那马匹呢?北平还有多少?”

    “额。”

    朱瞻基知道明朝初期的战争,骑兵才是最有力的战场主力军,

    只要有了健壮的马匹,战争就先赢了一半,

    但听到朱瞻基说到马匹,几位将领都欲言又止。

    “怎么回事?如是说!”

    看到这一幕,一旁的孙愚非常着急,催促着几位将领将实情说出来,

    “按照大明的法度,马匹也是各地赋税的一部分,每位纳税人一年都要缴纳一定数量的马匹,况且北平肯定也设置了专门的养马官,由他们担当收马和养马之责。”

    符凝来之前特意做了准备,将大明的法度倒背如流,如今正好派上了用场。

    “皇长孙大人,您听我们说,北平马匹的问题,也不是一时半会的事了。”
章节错误,点此报送(免注册), 报送后维护人员会在两分钟内校正章节内容,请耐心等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