翻页   夜间
乐阅读 > 大明:我真的不想当皇帝! > 第三百七十六章我们跑出来这么远是来烧炭

第三百七十六章我们跑出来这么远是来烧炭

    天才一秒记住本站地址:[乐阅读] https://www.leduxs.org/最快更新!无广告!

    安排完出征的阵营和士兵人数之后,朱瞻基停顿了一下。

    黄淮黄大人,满脑子问号站了出来:

    “皇太孙殿下,那剩下的那些人干嘛?全都守着大营吗?”

    是啊,其他几个大佬也是满脸疑问,他们一共带来了五万人马,殿下这样一安排,只派到战场上三分会议不到,一共一万五千人,那其余的人马呢?

    “继续留守大营,继续烧制木炭,不过黄大人可以派信使去附近的州县调运车辆,等大军班师回朝的时候,好用来拉多余的木炭。”

    这就是朱瞻基这个元帅的不对了,好家伙,皇帝陛下给你五万人马,结果你留下三分之二在北疆这么遥远的地方烧炭!

    而且还要在班师的时候,拉回去!

    你这到底是来打仗的,还是来烧炭的?!

    朱瞻基看着几位的疑惑,进一步解释道:

    “我们这次出征本来就应该速战速决,可是诸位和皇爷爷非得要兴师动众配给我五万人马,

    咱们是去突袭,不能人马太多,否则容易尾大不掉。

    要不是底下的士兵们情绪太高,难以压制,本帅只需要五千人马足够了!

    可是弟兄们全部要求亲临战场,哎,没办法,本帅只能千挑万选出一万精兵,自己带着他们去长长见识了。”

    几个朝堂之上舌灿莲花的大佬听了无不哑口无言,见过凡尔赛的,还真的没见过如此凡尔赛的将军。

    别的将军出门打仗,绞尽脑汁想办法刺激士兵们的士气,鼓励他们勇往直前,他们都不一定买账。

    可是这位,你们听听,他在那说什么呢?!

    他竟然说他的士兵们争先恐后要上战场?

    战场上又没有金子,真是够了!

    大明的士兵觉悟都这么高了吗?

    还是朱瞻基在吹牛?

    金幼孜和黄福等人互相看了看彼此,各自从对方的眼神中看出了戏谑。

    那意思在明显不过,我就静静地看着你在那里吹,我不说话,请继续你的表演。

    朱瞻基还真的没说假话,就在此刻,各个营房内也正在召开小型会议。

    因为殿下只会派出一万五千人马,这让士兵们炸了锅。

    他们都已经从皇太孙殿下的烧炭行动中得到了实惠,就算是那场大雪,也没对他们造成任何冻伤。

    如果放在以往的任何一次出征,只要赶在冬天,对他们这些底层士兵来说,都是一种双重考验,因为士兵们来自全国各地,南方的士兵也不在少数。

    他们不怕死在战场之上,是真的怕了北方这深入骨髓的寒冷。

    躲无可躲,避无可避,手脚上全是冻疮,

    虽然皇宫里的御医一直在改进冻疮药膏的配方,然而对于已经落下病根儿的士兵们来说,冻伤依然无法避免。

    这次早春出征北疆,来自南方的士兵们从出征开始就打怵北方的天气。

    他们已经做好了和严寒作斗争的心里准备,能把生死置之度外的人竟然对冻伤心有余悸。

    结果他们还真的是一如既往的受冻,却没想到这位皇太孙殿下,竟然想出了这么巧妙的办法,让他们现场制作高质量的木炭,

    这种就地取材的简便方法,一下子就解决了冻伤

    这个困扰大部队多年的难题!

    这样的方法,如果推广保留下来,那岂不是彻底解决了部队冬季作战最大的困扰?!

    这样惊才绝艳的操作,出自皇宫里衣食无忧的皇太孙殿下之手,谁敢相信?

    即使士兵们冻饿而死,也跟皇室子孙没有丝毫关系吧?

    可这位就是不但看到了士兵们的苦楚,同时还想方设法的解决了这个难题。

    如果说他心中没有底层士兵,那又是什么呢?

    所以,从那天往后,所有士兵都会在训练之余,自动自发的去砍伐树木,亲自烧炭,现在他们不但每天夜里不冷,烧出来的木炭还有富余。

    吃水不忘挖井人。

    士兵们不会忘记,他们今天的温暖,是他们的大元帅对他们细致入微的关心的结果。

    基于此,所有士兵对这位几乎是无所不能的皇太孙殿下,崇拜至极!

    谁都想跟着他去战场上,亲自听他指挥千军万马,对阵杀敌,那将是一种幸福,就像是王二狗说的那样,死在皇太孙殿下的军中,都是一种幸福。

    现在他们终于理解了,如果能够有幸或者回去,当然值得大吹特吹。

    这就是朱瞻基,大明永乐大帝最宠爱的皇孙的人品。

    几位朝廷的随军大佬,自然也感到十分自豪。

    尤其是金幼孜,他嘴上不说,但是在他心里,他认为,皇太孙贵重的人品中,肯定也有他这个老师的一点点儿功劳。

    这个,倒也未必,是吧?

    如果金大人硬要这么认为,那也无可厚非,毕竟,皇帝陛下可能也是这么想的。

    当锦衣卫以不可思议的速度把朱瞻基他们的作战计划,送到朱棣案头的时候,朱棣沉吟良久,最后依然是嘴角上扬,默许了朱瞻基的作战方案。

    他的这个孙子,还真是料事如神。

    竟然还想织带五千人马去偷袭!

    不过这小子的魄力和勇敢值得表扬。

    他的这种独特的判断力和敏锐的洞察力非常难得。

    “那个臭小子竟然自给自足了军中的木炭供应,还有所剩余,他可真是人才!”

    “难道朕还要为他准备回程之后存放木炭的地方?”

    言语之中尽显自豪!

    那个臭屁的模样和他的好圣孙朱瞻基简直一模一样。

    王公公真心感佩朱瞻基体恤为民的一颗赤子之心,由衷的感叹到:

    “皇太孙殿下此举,为沿途州县百姓省去了多少税负和劳力,这份功德简直浩渺无边。恭喜陛下得此圣孙。”

    朱棣也很满意王公公对自己好圣孙的评价,中肯又不失偏颇。

    【传令下去,犒赏北疆众将士御酒一坛,人人有份。】

    皇帝出手,动辄就是大手笔,虽然看似每人一坛美酒不足为奇,奈何人家这是御酒!

    名头大,牌子亮,口碑好!

    而此时的饮马河畔,一场针对蒙古游牧民族的灭顶之灾,马上就要拉开帷幕。

    朱瞻基宣布:

    “明天寅时一刻出发!”
章节错误,点此报送(免注册), 报送后维护人员会在两分钟内校正章节内容,请耐心等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