翻页   夜间
乐阅读 > 华夏名人录 > 第80章 汉景帝刘启

    天才一秒记住本站地址:[乐阅读] https://www.leduxs.org/最快更新!无广告!

    一、出生与早年经历

    汉景帝刘启,生于汉惠帝七年(前188年),是汉高祖刘邦的孙子,汉文帝刘恒的儿子,母亲是窦氏,即后来的窦太后。刘启出生时,他的父亲刘恒还在代国为代王。在刘恒的几个儿子中,刘启排行居中。刘恒为代王时,与代王后生有四子,但在刘恒未即位之前,代王后便已去世。这四个儿子在刘恒即位后也相继病死。

    刘启自幼便生活在宫廷之中,受到了良好的教育。汉高后八年(前180年),刘恒被拥立为皇帝,即汉文帝。由于刘恒诸子中刘启年龄最长,因此他被立为太子,母亲窦氏也被立为皇后。文帝为了培养刘启,先后任命张相如和石奋为太子太傅,负责教导他治国理政的知识。

    刘启的早年经历并非一帆风顺。据《汉书》记载,刘启为太子时,曾与吴王刘濞的世子刘贤一起饮酒下棋。刘贤的师傅都是楚人,这使他养成了轻佻、剽悍的个性,平时很骄矜。在一次下棋时,两人因棋路相争,刘贤态度不恭敬,刘启便拿起棋盘打向刘贤,不料竟将他打死了。汉文帝得知后,派人将刘贤的遗体送回吴国安葬。这一事件为后来刘濞发动七国之乱埋下了祸根。刘濞怨恨刘启,认为他杀死了自己的儿子,从此对朝廷怀恨在心,暗中准备谋反。

    二、登基为帝

    后元七年六月己亥日(前157年7月4日),汉文帝去世。同年六月丁未日(7月12日),太子刘启继承帝位,是为汉景帝。他尊祖母皇太后薄姬为太皇太后,尊母亲皇后窦氏为皇太后。

    刘启即位后,面临着诸多挑战。首先,诸侯王势力膨胀,对中央政权构成了严重威胁。为了加强中央集权,刘启采纳了御史大夫晁错的建议,决定削夺各诸侯王的封地,即削藩。这一政策触动了诸侯王的利益,引起了他们的强烈不满和反抗。

    此外,刘启还面临着国内经济的恢复和发展问题。他继承了汉文帝的黄老无为、与民休息的政策,继续实行轻徭薄赋、重农抑商等措施,以促进农业生产和经济复苏。同时,他也注重整顿吏治,打击贪污腐败现象,提高政府效率。

    三、平定藩王叛乱

    刘启即位后,首先提拔晁错担任内史,然后又升晁错为御史大夫,位列三公之一。晁错经过分析,认为吴王刘濞的势力最为强大,必须首先削弱他的力量。于是,刘启决定先削夺吴国的会稽和豫章两郡。

    刘濞得知消息后,不愿束手就擒。他在汉景帝前元三年(前154年)联合其他六位诸侯王,以诛杀晁错、安定国家的旗号反叛作乱。这次叛乱共有七个诸侯王参加,史称为“七国之乱”。

    面对七国之乱,刘启最初采取了错误的策略。他听信了袁盎的建议,杀掉了晁错,企图平息叛乱。然而,七国之乱并没有因此停止。刘启这才意识到问题的严重性,他调派周亚夫等将领领兵平叛。

    周亚夫采用截断叛军粮道然后坚守不出的战略,最终击溃了叛军。经过三个月的激战,七国之乱被彻底平定。刘启趁机将各诸侯王国的权利收回中央,又大量裁撤诸侯国的官吏数量。诸侯王不再有行政权和司法特权。经过七国之乱,诸侯王的割据问题得以彻底解决。

    在平定七国之乱的过程中,刘启展现出了果断和决心。他明白只有彻底消除诸侯王的威胁,才能确保中央政权的稳定和国家的长治久安。因此,他不惜一切代价也要平定这场叛乱。

    四、立子立后

    七国之乱前夕,刘启之弟梁王刘武来朝。刘启酒后戏言:“千秋万岁后传于王。”梁王辞谢,但仗着窦太后支持,对皇位有觊觎之心。七国之乱平息后,刘启于前元四年(前153年)四月立皇长子刘荣为皇太子。

    然而,刘启的皇后薄皇后并未生育子女。刘启的姐姐馆陶公主刘嫖希望自己的女儿能成为皇后,就想把女儿嫁给尚未婚配的太子刘荣。不料刘荣生母栗姬因厌恶馆陶屡次给刘启进献美女而拒绝这桩婚事。刘嫖十分恼火,于是为女儿和(刘启和王?椭?樱┙憾?趿醭苟┝嘶槭隆

    在此之后,刘嫖不时在刘启面前说栗姬的坏话外加称赞刘彻。刘启也认为刘彻德才兼备,所以对他格外宠爱。有一次,长公主刘嫖和刘启说,栗姬经常让宫女们在背后用巫术诅咒唾骂皇帝喜爱的妃子。刘启听后,对栗姬生出厌恶之心。后来,刘启生病时曾试探栗姬,说:“我百岁之后,你要善待其他妃子和她们的儿子啊。”栗姬当时怀有愤恨之心,不但没有答应刘启,反而口出恶言。刘启对栗姬彻底失望,决定废黜她。

    前元六年(前151年)农历九月,刘启废黜皇后薄皇后。前元七年四月乙巳日(前150年6月3日),王?捅涣⑽?屎螅??露∷热眨?月15日),王?偷亩?恿醭贡涣⑽??印A跞俦环鲜保?继?笙氤没?⒘和跷?茫??淮蟪荚?蛔柚埂A和跖扇松绷嗽?坏热耍?暗鄱粤和醯牟宦?锏郊?悖?笠虿蝗恬继?笊诵模?⑽创χ昧和酢

    五、为政举措

    政治

    削藩

    汉景帝即位后,加强中央集权,重用御史大夫晁错,大力推行削藩政策。平定“七国之乱”后,绝大多数诸侯王国仅领有一郡之地,其实际地位已经降为郡级,国与郡基本上趋于一致。诸侯王国领郡由汉高祖时的42郡减为26郡,而中央直辖郡由汉高祖时的15郡增加至44郡,使汉郡总数大大超过诸侯王国郡数。

    汉景帝抑贬诸侯王的地位,剥夺和削弱诸侯国的权力,收回王国的官吏任免权,仅保留其“食租税”之权,并且收夺盐铁铜等利源及有关租税。然而,诸侯王势力并未彻底解决,以致后来汉武帝不得不继续采取相应的措施。

    提拔外戚

    汉景帝即位时,母亲窦太后的兄长窦长君已死,景帝只好封舅舅窦少君(窦广国)以及窦长君的儿子窦彭祖分别为章武侯、南皮侯。而窦长君、窦彭祖叔侄皆未有功劳,《汉书·外戚恩泽侯表》云二人封侯皆因为是皇太后(窦太后)的姻亲之故。所以历史上真正以姻亲封帝舅为侯始于此。国舅以姻亲封侯,违背了白马之盟“无功不得封侯”的规定,由此开启了汉代以姻亲封外戚为侯的先例。

    军事

    对于匈奴的小股骚扰,景帝并没有大规模地反攻,而是以大局为重,注重的是积极的防御。在不多的反击匈奴的战斗中,涌现了李广、程不识和郅都等一批将领。匈奴人一听李广的名字,就感到害怕,以致他们称李广为“飞将军”。

    经济

    景帝即位后,继续执行重农抑商这一既定国策。他多次下令郡国官员以劝勉农桑为首要政务。景帝允许居住在土壤贫瘠地方的农民迁徙到土地肥沃、水源丰富的地方从事垦殖,并“租长陵田”给无地少地的农民。同时,还多次颁诏,以法律手段打击那些擅用民力的官吏,从而保证了正常的农业生产。

    景帝时期,继续采取黄老无为而治的手段,实行轻徭薄赋、与民休息的政策。前元元年(前156年),景帝即位伊始就下令将田租减掉一半,也就是将十五税一降到了三十税一。从此,这一新的田租税率成为西汉定制。在降低田租的第二年(前155年),景帝又下令推迟男子开始服徭役的年龄三年,缩短服役的时间。这一规定一直沿用至西汉的汉昭帝时代。

    景帝即位之后,继续进行马政建设。他下令扩大设在西边(如北地郡)、北边(如上郡)的马苑,而且鼓励各郡国及民间饲养马匹。由于景帝时期养马业的大发展,军马生产颇具规模,属于官府的马匹发展到了40万匹,民间的尚且未计。

    法律

    景帝在法律上实行轻刑慎罚的政策。他继续减轻刑罚,对文帝废肉刑改革中一些不当之处的修正。同时,强调用法谨慎,增强司法过程中的公平性。此外,还对特殊罪犯给予某些照顾。景帝还实行“卖爵令”及“黩罪之法”,这两项措施都是在文帝时由太子家令晁错提出,并被文帝批准实行的。景帝即位后,继续执行了这些被证实是有效的措施,并使它更为完善。

    文化

    景帝时期,由于社会经济的恢复及发展已达到相当的程度,所以统治阶级上自景帝,下至郡县官都逐渐重视文教事业的发展。景帝末年任命文翁为蜀郡太守,文翁开创了郡国官学。对于思想,景帝也不再严厉禁止其他学派的发展。当时的西汉初期,朝廷流行的黄老学派,即以黄帝和老子命名的学派,主张无为而治,轻徭薄赋。景帝在提倡黄老的同时也让包括儒家学说的其他各派存在、发展,这为后来董仲舒学说的发展以及被汉武帝的重视采用提供了前提条件。

    外交

    外交方面,景帝继续采取和匈奴和亲的政策,对匈奴进行安抚。同时在匈奴的边界地区设立关市,和匈奴贸易,这也在一定程度上消解了匈奴的骚扰。

    六、轶事典故

    弈棋事件

    刘启为太子时,吴王刘濞的世子刘贤入京,陪伴刘启喝酒下六博棋。刘贤的师傅都是楚人,从而使他养成轻佻、剽悍的个性,平时又很骄矜。在与刘启博弈时,为棋路相争,态度不恭敬。刘启一怒之下,拿起棋盘打向刘贤,不料竟将他打死了。汉文帝得知后,派人将刘贤的遗体送回吴国去埋葬。从此,刘濞怨恨刘启,认为他杀死了自己的儿子,为后续刘濞发动七国之乱埋下了祸根。

    劾奏之恨

    刘启为太子时,与梁王刘揖同乘一辆车入朝。到了皇宫外的司马门,他们却不下车,违反了宫卫令。当时张释之担任公车令,掌管宫门事宜。他追上刘启和梁王,阻止他们进宫,并以“过司马门不下车为不敬”的罪名向汉文帝弹劾刘启和梁王。汉文帝只得摘下帽子自责道:“教儿子不谨。”薄太后知道了这件事,亲自下达特赦令,刘启、梁王才得以进入宫中。文帝觉察到张释之刚正不阿、不避权贵,就提拔他为中大夫。后来汉文帝去世,刘启即位。由于张释之因此事得罪了刘启,一年后就被贬为淮南王的国相,不久便过世了。后世学者评价刘启时指出:“张释之,文帝之名臣也,以劾奏之恨,斥死淮南。”
章节错误,点此报送(免注册), 报送后维护人员会在两分钟内校正章节内容,请耐心等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