翻页   夜间
乐阅读 > 鸿缘的新书 > 第259章 小芹到访电视台达成栏目合作意向

第259章 小芹到访电视台达成栏目合作意向

    天才一秒记住本站地址:[乐阅读] https://www.leduxs.org/最快更新!无广告!

    很多人眼中的上海,是一个繁华的商业都会。的确,南京路上比肩接踵的商场,琳琅满目的商品,熙熙攘攘的人群。在世界范围内都是居潮流之上的。

    其实上海很多面的,它也是个美食之都。虽然在八大菜系里,上海本帮菜不在其中,但每逢周末,上海的知名餐馆门前都会排起长龙,感觉上海人为了一顿饭等上一两个小时,真的有耐心。

    除此之外,上海还有许多特色小吃。生煎包、小笼包、蟹壳黄、葱油饼......每一种都令人垂涎欲滴。在一些弄堂小巷里,还能找到老上海的味道。那些传统的点心铺子,虽然店面不大,但手艺却是代代相传。品尝一口,仿佛时光倒流,回到了过去的岁月。而且,上海的美食文化也在不断发展创新。各种外国美食与本地口味融合,形成了独特的风味。这座城市,正用它的魅力吸引着无数食客前来探寻美味的奥秘。

    有时候口味代表品味,似乎有一定道理。但要说品味,上海与其他地方不同,在于它的味道很杂。比较其他城市,它更多了些西洋味道。其他城市在外国品牌入驻之前,大多都是本地菜。上海不同,很早就有洋人开的餐馆,酒肆。光是喝咖啡,上海人的咖啡时间就远远超出其他城市。

    再就是穿戴了,上海女子喜欢打扮,在全国都是出了名的。听过一个桥段,说是一对上海夫妇到北京长城游览,明明爬长城就是一件很辛苦的事情,可是他们二人还背了一个大大的包。原来,包里装的全是女人的衣服,鞋子。丈夫出发前,想到拍摄长城,景致未免单调。于是她想到让妻子换上不同的衣服,鞋子,拍出来,虽然北京单一,可人物还是有变化的。也算对得起一个只能拍三十六张照片的胶卷了。好多人听了,都觉得这夫妻太讲究了,但也有人说:还不够费劲的呢。想想看,如果连自己的事情都怕麻烦,还能把什么事情做好啊。

    讲究的上海人,一说到住房,就讲究不起来了。说北京的居住条件差,上海的鸽子窝、亭子间就更不堪了。可生命的精神顽强似乎都遗传给了上海,走在大街上的上海女子个个光鲜亮丽,你不知道的是,门里门外就是天地,只隔了一扇门。门里是只能转身的一方寸土,门外就是呼吸都能让你甘愿花钱买醉的奢靡。

    专家说人们的消费热情是气候决定的,所以,北方人喜欢自己在家做饭,习惯等全家人到齐了,一起动筷子。求人办事的时候,也就总说:"改天请您吃饭。”南方人则喜欢去外面餐馆吃,习惯亲戚们、朋友们经常在餐馆小聚,把操办饭菜和刷锅洗碗的烦心事丢给餐馆的服务员。求人办事,先说一起喝茶,事情办成了,才会说一起吃个饭吧。因为南方的餐馆多,价位也相差很大,如果你请人家吃饭,请的价位不高,兴许人家对你反倒不满意了。

    全国人民都崇拜的城市是北京,对上海,许多人都心怀不满。或者说看不惯。比如上海人的精细,似乎让人比痛恨山西人的“抠”,还更痛恨百倍、千倍,殊不知精细是有点呐。上海人很少把朋友请到家里做客,不像北方人,“到我那儿坐坐”,“常来啊。”这样的邀请几乎是口头禅,而且听者会当真。

    用一句话总结毫不为过,大上海,小市民。地域上讲,上海面积不小,可称其为大。住在弄堂里的老上海,活得就是滋味。弄一碟小菜吃吃,煮一碗馄饨,要全是肉的,也可以算是一顿美餐。白相嘛,也是讲讲物价涨了没有,哪里的东西便宜。

    但如果谁说上海人庸俗,就真的是瞎了眼。着名小提琴家耶胡迪

    梅纽因曾经到访中国,他预定一南一北两座城市开音乐会,北京明明是发票,但大多数座位都空着。大艺术家本想立刻返回,不去上海了,况且经纪公司告诉他上海在下雨。但第二天的报纸上登出了照片,上海人连夜冒雨排长队购票,当晚音乐会的票被抢购一空。耶胡迪

    梅纽因被上海市民感动了,他大概也会好奇,同样是中国的城市,怎么会有如此大的差别呢?

    上海是许多文艺样式的源头,尤其电影。看电影被当成谈恋爱的手段时,电影还是很大众的艺术。尤其经典的台词靠着学生当“志愿者”,在街头巷尾流行,传播速度之快,其深入人心的程度,都远远超出专家的想象。

    随着电视进入家庭,从最初的一两个台,到十几个台,再到几十个台,上海的媒介发展迅速,频道多,竞争激烈。在这个繁华的都市里,电视节目成为了人们生活中不可或缺的一部分。

    每个频道都在努力打造自己的特色栏目,以吸引观众的目光。新闻频道及时报道国内外的重大事件;综艺频道推出各种精彩纷呈的娱乐节目;电视剧频道播放着热门剧集,让观众们沉浸在精彩的剧情中。各村有各村的高招,各村有各村的难题。做新闻的,眼睛都冒绿光,紧盯着每一条街巷,唯恐新闻被别家抢跑了。做娱乐的,傍明星,不亚于小女子傍大款,苦心经营。做电视剧的,看似轻松,但片后的贴片广告是他们的收入,为此跑断腿、磨破嘴。

    这些栏目不仅丰富了人们的生活,也为上海的媒介发展注入了新的活力。

    上海人做事本来就细腻,这么些栏目,各家有各家的特色,也是顺理成章的。栏目主编都开始琢磨,自己该吸引哪些人,哪些观众对他们无所谓,不在争取之列。

    小芹为了学上海话,一直在看一档本地话主持的栏目,都是家长里短、邻里纠纷,开始她觉得很无趣,可渐渐地她竟然离不开这个栏目了,每天都要看最新一期的节目。她发现,用栏目中的事情做例子,与身边的人聊天很容易产生共鸣。她也发现,原来生活里有那么多复杂的关系,有太多的纠葛。

    ”小姑娘,你看上去这么年轻,实力蛮强的嘞。我们台长都说你们的栏目会火。“面前坐着的是戏曲生活栏目的负责人刘廉,他大学学的是新闻,但现在在台里做栏目,也是什么都干。

    ”哪里,比起你我差得远呢。我最近看那档美食栏目,镜头拍做菜的程序,一边介绍菜的历史,相关的故事,很吸引人。我挺受启发的。我想我们音配画,把老唱片里的京剧重拍,咱们可以请老艺术家来现场讲解,同时请票友现场表演,你大概也知道,票友的热情都很高。这样,栏目可看性更强,因为喜欢戏的人,都很爱参与。你觉得呢?“小芹说道。

    “这想法的确好,我汇报给领导。那老艺术家也是您去找吗?”

    刘廉问。

    “可以,我们负责联系。”

    小芹自信地说道。

    从电视台出来,她接到了大哥的电话,告诉她柳枝生了个男孩儿。小芹听到大哥少有的笑声,那么开朗,满满的幸福都溢出了手机屏幕。小芹不是被这幸福感染,而是被这幸福“击倒”了。喜欢鸿缘的新书请大家收藏:
章节错误,点此报送(免注册), 报送后维护人员会在两分钟内校正章节内容,请耐心等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