翻页   夜间
乐阅读 > 古代神探断案传奇 > 第18章 亲勘灾荒扫除积弊 略施小技惊走群雄

    天才一秒记住本站地址:[乐阅读] https://www.leduxs.org/最快更新!无广告!

    话说陶澍把查赈的事情妥善托付给林公之后,随即吩咐督标谭游击挑选一队精兵,跟随林公一同出发。林公回到衙门,让张幼德、杨彪二人先前往泰兴,面见许县令,设法先将陆长树、王玉淋监视起来;自己则与谭游击率领队伍乘船渡江,直达泰兴县码头停泊。此时许县令已与张、杨二人见过面,并做好了相关布置。得知林公到来,许县令已在江边迎接。林公传张、杨二人上船,幼德禀报说陆长树、王玉淋已经抓获,关押在县衙门里。林公听后嘉奖了几句,又与知县见过面,便登岸召集办赈人员,简单询问了几句,心中已然有了定数。

    当天复查受灾户口,官兵们一同跟随前往。林公命张幼德、杨彪按照受灾户口册挨家挨户、逐人查验,每查完一户,就让杨彪用灰油写上“查过”二字;查完一个村子,就命随行书吏将查到的姓名张贴在村口公示,然后再查第二个村子。总共查了六个村庄,然而户口册上登记的是十三个村,受灾男女人口原本记载为二千三百四十人;如今复查,只有六个村,共计九百一十一人。林公复查完毕,发现受灾区域和户口减少了半数以上,不禁勃然大怒,立刻传齐泰兴知县以及该区乡董、地保等人进行询问。林公先向泰兴县许魁问道:“此次受灾户口册,是不是由贵县所造?为何虚报人数超过半数以上?当时你是否亲自复查过?”

    许魁回答道:“江北这边的惯例,调查受灾区域户口,向来是由各乡董责成地保检查造册后送交到县里,卑职随后派漕书户房的人前去复查,确认无误后才申报给省里,请求派委员来复查,卑职确实没有亲自前往查勘,这实在是卑职疏忽的罪过。”林公说道:“这么说来,其中的弊端显而易见,罪责虽不在你,但你身为地方亲民之官,对于灾赈这么重大的事情,全都交给狡猾的官吏去办,导致滥支浮报的情况发生,你对上如何向朝廷交代,对下又如何面对百姓?”许魁连称自己知罪,神情懊丧地退了出去。林公率领队伍回到船上。

    王、陆两名犯人早已被押解到船上,于是船只解缆渡江,径直抵达下关停泊。

    林公率领队伍登岸,乘轿回到衙门,吩咐将王、陆二犯送到谳局,按照法律从重处理。随后,他亲自前往督辕,向陶制军当面汇报,把抓捕犯人以及复查的详细情况一一说明。陶澍高兴地说:“老兄的干练,当世简直无人能及。江北连年虚报荒情请求赈济,苏省屡次派委员复查,结果只是徒生纠纷,根本查不出弊端。如今老兄亲自前往灾区,不过短短几天,多年的积弊就水落石出,把持虚报荒情、吞没赈济款的地痞和狡猾官吏也一并抓获,这实在出乎我意料。

    不过此次多亏老兄全力彻查,这固然是江北百姓的幸运。但现在虽然抓到了王、陆二犯,从严惩处,固然可以起到惩一儆百的作用,让奸吏和地痞不敢再效仿,但时间一长,恐怕又会故态复萌。若再有类似情况发生,仍然免不了虚耗国家钱财,理应提前预防。我想麻烦老兄妥善拟定赈灾章程,一定要防微杜渐,清除积弊,让赈济款不被浪费,灾民能够真正得到实惠。章程拟定之后,奏请朝廷颁行到各个直隶省,务必切实执行。至于王、陆二犯,是苏省吞没赈济款的重要罪犯,许县令办事糊涂,理应交给程中丞惩处。”林公答应下来,离座告辞回到衙门,亲自拟定了查灾放赈的章程,送交陶制军审阅。陶澍便命折奏师爷恭敬地抄写奏折,在奏折中详细叙述此次林公查明泰兴虚报荒情的弊端,并附上灾赈章程,奏请皇帝钦定颁行,当天就拜发了奏折。不久后,朝廷下旨,批准按照所奏内容办理。

    从这以后,朝廷对林公更加倚重,正打算提拔他为巡抚,没想到林公接到父亲去世的家报,他立刻带着官印前往辕门,向制军禀明要回家奔丧的情况,他的职位由陶制军派人代理。林公回到衙门处理好一切事务,就连夜带着张、杨二人启程回乡。好在郑氏夫人早已回到故乡,等林公到家时,棺殓等事宜都已由夫人妥善办理。林公在家守孝期间,看到福建濒临海峡,地势倾斜险峻,河流湍急,农业发展受限,便想为家乡谋取福祉,于是召集各位乡绅商议。林公问道:“侯官境内有不少空地,为什么不种植杂粮,来解决百姓的粮食问题呢?”宋太史回答说:“因为境内山多河少,下雨的时候,山水顺势而下,到处积聚;天晴的时候,各处又干旱无雨,没有水可以灌溉,所以只能种植果木。”林公说:“福州西湖面积广阔,如果加以疏浚,下雨时可以容纳山水,天晴时能用来灌溉,这对农民的好处可不小,各位为什么不疏浚呢?”宋太史回答:“疏浚西湖确实是当务之急,只是所需经费庞大,不知从何下手。”林公说:“我也算本地居民之一,只是一直在外从政,无暇顾及家乡事务。如今在家守孝,疏浚西湖,我义不容辞。至于经费,确实是个重要问题,我有三个办法:一是在座各位乡绅分担募捐;二是暂时借地方公款以解燃眉之急;三是请求官厅在税捐项目下,代征疏浚西湖的经费。不知各位觉得这些办法如何?”在场的绅士们见林公愿意负责此事,自然都表示同意。于是大家各自承担起募捐的任务,另外林公负责与闽督及各司接洽,商议移借公款、代征疏浚费用等事宜,同时着手筹备开工挖掘,林公担任董事,办事认真负责,仅仅一个月时间,工程就顺利完成,当地居民从中受益颇多。

    林公守孝期满,奉圣旨补授湖北布政司。第二年春天,又调任江宁。

    过了三个月,林公被提拔为河督,专门负责运河及黄河的堤工,责任极其重大。

    因为黄河是中国第一大河,上游地势高峻,下游地势特别低,所以水势湍急。每当春暖冰融以及夏秋洪水泛滥的时候,水势更加迅猛,一泻千里。堤岸稍有松动损坏,就会决口,常常冲毁几个县的田地。所以每年夏秋两季,河工最为关键,一旦疏忽,就会变成一片汪洋。每次决口,百姓的财产损失不计其数。朝廷因此特设河道总督,专门负责防洪工程,每年耗费巨额的修堤费用,各项设施可谓周密至极,可决口的情况还是时常发生。朝廷选派大员查验河工,却总是得不到切实的奏报。朝廷一向知道林公办事认真,政绩卓着,所以特地颁发圣旨,提拔林公为河道总督。按照清朝惯例,外省大员升任,需要入京朝见皇帝并聆听训示。林公在江宁接到圣旨后,赶忙将布政司的各项事务办理交接,与后任交接完毕,就带着家眷启程入京朝见。

    此时,张幼德因为两耳重听,告病回家;侠女红娥也被丈夫周保绪接到扬州,夫妻团聚。红娥拜认郑氏夫人为义母,由于周保绪的原配妻子凶悍泼辣,红娥情愿随侍义母,不愿与丈夫和原配共同生活;郑氏夫人膝下无女儿,所以把红娥当作亲生女儿一样疼爱。不料周保绪的原配产后去世,周保绪早就想将红娥扶正,如今可谓天从人愿,他马上写信禀告林公和郑氏夫人,声明要将红娥迎回扶正,不再续娶。郑氏夫人考虑到红娥的名分问题,不得不放她回去。红娥临行前,留下贴心的使女燕儿侍奉郑夫人。燕儿年仅十八岁,生得娇小玲珑,她本是镖师的女儿,又得到红娥的真传,红娥将自己的一身本领毫无保留地传授给她,加上燕儿刻苦练习,她的本事简直不逊色于红娥。红娥临别时叮嘱她:“我和你相处已久,我的心思你应该明白。我走之后,你要代替我的职责,保护好林公和郑氏夫人。你一定要忠心为主,不要辜负我的重托。我把你当义妹看待,郑氏夫人等人也一定会对你另眼相看。”燕儿非常感激,一一答应下来。没想到红娥走后不到一个月,林公就接到升任河督的圣旨,当天就交接职务,进京赴任。这次没有太多人保护,他们在浦口雇了驴车,一路取道进京。

    有一天,他们行至山东境内,还没到傍晚,燕儿突然对郑氏夫人说:“请夫人跟大人说一声,让车夫就在临城找个客店歇夜。”郑氏夫人惊讶地问:“现在才刚过中午不久,时间还早,还能赶几十里路呢,为什么要急着住店?”燕儿回答说:“夫人有所不知,这里的道路可不比江南平静,走路得处处小心。小婢曾经跟随先父走镖,也走过几次山东的路,所以知道临城以北响马很多。上午经过这里可以平安无事,过了中午,踏入响马的地盘,除非是插有镖旗的镖车,或者镖师喊出镖令,才能顺利通过,其他过往的行商旅客,都难以幸免。况且小婢刚刚看到有四个大汉骑马从车旁掠过,看样子就不是好人,所以才向夫人说明。”郑氏夫人说:“行李中又没有金银珠宝,只有一些路费和衣物,还怕什么响马呢?”燕儿说:“夫人说得固然有道理,但多一事不如少一事。要是真的遭遇盗贼,到时候肯定麻烦不断,还会受累,不如提前住店,避开他们为好。”郑氏夫人觉得有理,便让随从把这个意思告诉林公,并吩咐车夫就在此地找客店歇夜。车夫本就是走江湖的,也知道往前走响马多,便欣然答应,赶着车来到招商客店门前停下,店小二赶忙过来招呼。林公夫妇下车,在客店内选好房间,稍作休息,行李则由常福搬到后面的客房安置。

    黄昏过后,大家用过晚餐,林公先去休息。房间里设有三张床,林公睡在中间,夫人睡在左边,右边的床留给燕儿。燕儿服侍夫人安歇后,便从行李箱中拿出针线,坐在灯下做自己的绣鞋。郑氏夫人因为燕儿白天说的那番话,心里一直惦记着,所以翻来覆去难以入睡。听到街上已经敲响二更鼓,看到灯还没熄,她抬眼望去,见燕儿还坐在灯前做针线,便开口说:“燕儿,怎么还不睡觉呢?明天还要赶早赶路,早点休息吧!”燕儿回答说:“小婢脚上的鞋子破旧,进京去穿太不像样,想赶做一双新鞋替换。夫人您先安稳睡吧,小婢再做一会儿也睡了。”郑氏夫人也不再多说。燕儿又做了一会儿,便收拾好针线,吹灭灯火,上床睡觉。等林公和夫人熟睡后,她又悄悄地起身,在靠窗的暗处坐下。

    燕儿到底是镖师的女儿,对江湖上的情况很熟悉。因为白天看到那四个大汉后,她就决定早早住店,又担心今晚有响马来找麻烦,所以才悄悄坐在窗下防守。一直守到三更过后,她正觉得疲倦,想要睡觉,忽然听到窗外有石子落地的声音,她知道这是夜行人用来问路的石子,接着又看到窗上有黑影闪过,心想:果然不出我所料,盗匪真的来了!
章节错误,点此报送(免注册), 报送后维护人员会在两分钟内校正章节内容,请耐心等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