天才一秒记住本站地址:[乐阅读]
https://www.leduxs.org/最快更新!无广告!
因为他们所提出的和亲之策,让他感到无比愤怒与无奈。
要知道,如果真的按照这些臣子所说去实行和亲政策,那么毫无疑问,首选之人必定是他的亲妹妹——李清露。
他心中清楚,自己其他的女儿年龄尚小,根本无法承担这样的重任。
可问题在于,这件事情无论如何也绕不过太后李秋水那一关。
众所周知,银川公主李清露不仅容貌出众、气质高雅,更是一个极具主见且聪慧过人的女子。
她拥有足够的智慧和学识,对许多事物都有着自己独特的见解。而且,她还有着一股不达目的誓不罢休的执拗劲儿,正因如此,深得太后李秋水的宠爱。
西夏国主深知,想要说服太后同意将李清露送去和亲,简直比登天还难。仅仅是李秋水这一道关卡,就让他觉得自己几乎没有任何胜算可言。
而此时,站在朝堂之下的那些臣子们自然也是心知肚明这个道理的。
但他们已经绞尽脑汁想出了这个应对之法,并呈报到了国主面前。至于最终该如何抉择,则完全取决于国主本人了。
这些臣子心里同样明白,如果不能及时找到解决当前危机的办法,一旦宋军兵临城下,那么所有人恐怕都难逃一死。
甚至有人暗自揣测道:“若是宋军中那位大名鼎鼎的蜀王得知我们主动给他送上美貌如花的公主作为妻子,说不定心情大好之下,还会饶我们一命呢……”
西夏国主坐在那金碧辉煌的龙椅之上,眉头紧皱,陷入了深深的沉思之中。时间一分一秒地过去,整个朝堂都沉浸在一片凝重的氛围里。
终于,过了许久,西夏国主才缓缓抬起头来,目光扫视着下方一众噤若寒蝉的臣子们,然后用低沉而缓慢的声音说道:“和亲之事,兹事体大,关乎国家社稷与黎民百姓之福祉,实非轻易可定夺之举。此事还需从长计议,容朕再仔细斟酌、权衡利弊一番。”
听到国主如此表态,众臣子不禁面面相觑,心中虽各有所思,但谁也不敢贸然多言一句。
毕竟这等军国大事,稍有不慎便可能引来杀身之祸。于是乎,整个朝堂之上除了偶尔传来的轻微咳嗽声外,竟是鸦雀无声。
待退朝之后,西夏国主并未如往常一般回到御书房处理政务,而是面色阴沉地径直朝着后宫走去。
一路上,那些宫女和太监见国主神色不对,皆是远远地避开,生怕一不小心触怒了这位平日里喜怒无常的君王。
不多时,西夏国主便来到了李秋水所居住的宫殿前。只见这座宫殿雕梁画栋、美轮美奂,彰显着主人尊贵无比的身份地位。
国主踏入宫门后,立即挥手示意左右侍从全部退下。待四周无人之后,他方才快步走进内殿,见到了正端坐在软榻之上的李秋水。
李秋水见国主前来,原本慵懒的神情瞬间变得严肃起来。
“国主这次前来是为了什么?”不等国主开口,她便抢先问道
西夏国主轻叹一声,将朝堂之上发生的事情一五一十地向李秋水讲述了一遍,
“今日早朝,诸位大臣提议要用清露和…和亲,来交好大宋!”
果不其然,当李秋水听完国主所言之后,顿时气得柳眉倒竖、杏眼圆睁,猛地一拍身旁的桌子,站起身来大声怒斥道:“清露乃是本宫最为疼爱之人,更是你的嫡亲妹妹,怎可被送去他国和亲?简直就是荒唐至极!”
李秋水向来霸道惯了,在这西夏都是说一不二的,不是她舍不得李清露,只是这一旦和亲,那就是打她的脸,她当然不愿意!
就连李青萝这个对她来说有着特殊意义的女儿她都可以不管不顾,更何况一个孙女!
然而,面对李秋水的怒火,西夏国主却是一脸的无奈与苦涩。
他苦笑着摇了摇头,叹气道:“祖母啊,孙儿又何尝愿意将清露远嫁他乡呢?但您想想看,只怕宋军大兵压境,毕竟现在我西夏三面都被大宋包围,如果我们不能尽快想出应对之策,只怕我西夏就要面临亡国灭种的危险了呀!”
李秋水并没有立刻回应,而是微微皱起眉头,陷入了沉思之中。
时间仿佛凝固了一般,过了好一会儿,她缓缓开口,
“你且按兵不动,我前去中原探查一番!一切等我回来再说!”
李秋水心中暗自思忖着,那个与自己纠缠多年的老冤家、曾经的好师姐巫行云如今又到了三十年重修的时候了!
这可真是一个绝佳的机会。待此次前往中原之后,一定要顺道拐上天山,将那巫行云彻底解决掉!
在李秋水的眼中,当前局势已然明了。若想确保西夏安然无恙,关键就在于能否搞定大宋蜀王。
只要能让这位大宋王爷点头应承下来不再对西夏发动攻势,那么一切问题都将迎刃而解。
毕竟,她心里跟明镜儿似的,深知宋朝皇宫之中隐藏着一些深不可测的老家伙,以自己目前的实力,根本无法与之抗衡。
正所谓“好汉不吃眼前亏”,柿子当然得捡软的捏啦!
对于宋子文在少林寺的事情,李秋水还是保持怀疑的态度的,毕竟宋子文年纪轻轻的就成为了大宗师,她可不相信,自己的师傅逍遥子已经够天才了,也才在不惑之年成就的大宗师,她觉得宋子文只是吹出来的,都是一场迷惑别人的戏!
……
与西夏那一方忧心忡忡、惶惶不可终日的状况截然不同的是,此时的大宋可谓是一片欢天喜地、热闹非凡的景象。
整个国家都沉浸在喜悦之中,到处洋溢着欢快的氛围。
就在这喜气洋洋的时候,哲宗皇帝更是颁布诏书,大赦天下,赦免了一大批罪犯和囚犯。
此举一出,百姓们无不拍手称快,对这位仁慈的君主感恩戴德。
朝堂之上,诸位大臣们也纷纷向皇帝表示祝贺,并对他的英明决策赞不绝口。一时间,朝堂内充满了歌功颂德之声。
然而,就在这时,哲宗皇帝话锋一转,将话题引到了如何赏赐那些在此次大战中立下赫赫战功的将士们身上。
他目光扫视群臣,缓缓开口问道:“诸位爱卿,你们认为应当如何赏赐这次大战中的有功之人呢?!”
话音刚落,只见苏老头率先一步从队列中走出,躬身施礼后说道:“启禀陛下,微臣以为对于此次大战的有功之臣理应予以重赏。唯有如此,方能彰显出我大宋绝不会亏待任何一位为国尽忠、奋勇杀敌的功臣良将!这样一来,不仅可以激励更多的将士们保家卫国、英勇作战,同时也能让天下臣民看到朝廷对于功臣的重视和关爱。”
苏老头说完这番话后,便退回原位。而其他的文臣们则面面相觑,一时之间竟无人应答。原来,自从这场大战以来,武将们凭借着卓越的军功声名鹊起,其势力日益壮大。
相比之下,文臣们的地位显得有些岌岌可危,日子过得大不如前。因此,面对这个问题,他们心中虽有想法,但却不敢轻易表态,生怕一不小心得罪了那帮风头正盛的武将们。
哲宗端坐在龙椅之上,目光缓缓扫过朝堂之下的众多臣子。只见那些文臣们一个个都低垂着头,仿佛要将脑袋埋进地里一般,没有一人敢与皇帝对视。
哲宗皱了皱眉,提高声音说道:“诸位爱卿,对于此事,还有其他人有不同的意见吗?不必拘谨,尽管畅所欲言便是!”然而,回应他的依旧是一片沉默。
这时,终于有人打破了寂静:“臣等皆赞同苏大人的看法!”说话之人正是站在前列的几位大臣。
哲宗见状,心中略感无奈,但还是大手一挥,果断地做出决定:“既然如此,那这件事便交由苏枢密使负责拟定一个详细的章程吧,待完成后呈给朕审阅!”
听到这话,苏轼连忙走出队列,躬身行礼道:“臣苏轼领旨谢恩!”
待到退朝之后,苏轼却是满脸愁容,原本挺直的腰板也微微弯了下来,整个人犹如霜打的茄子一般无精打采。
他一边迈着沉重的步伐往宫外走去,一边喃喃自语道:“这该如何是好啊!这赏赐之事着实难以处理。像宗泽将军他们已然身居正二品之高位,若是再行加封,实在是有些困难啊。
毕竟那些一品官职大多只是虚名而已,并不能真正给予实质性的权力和待遇。此次若封赏过度,日后再有功劳之时,恐怕就真的会出现功高震主的局面了……”
想到此处,苏轼不禁长叹一口气,眉头紧紧锁在一起,陷入了深深的沉思之中。
就在苏轼缓缓踱步至枢密院那气势恢宏的大门前时,只见宋子文的几名属下早已恭恭敬敬地守候于此。他们身着统一的服饰,站姿笔挺,神情肃穆,仿佛是在等待着一场重要仪式的开始。
其中一名属下见到苏轼到来,立刻快步上前,躬身行礼道:“小的拜见苏大人!蜀王殿下特意吩咐小的将此信交于您手中。”说着,便双手呈上一封密封完好的信件。
苏轼微微一愣,心中不禁涌起一丝疑惑,但还是伸手接过了这封信。信封上的字迹龙飞凤舞,显然出自大家之手。他轻轻摩挲着信封,开口问道:“不知蜀王殿下可还有其他交代?”
那名属下赶忙答道:“回苏大人,蜀王殿下说了,所有事宜皆已在信中详述。”
苏轼若有所思地点了点头,然后从自己宽大的袖子里摸索出一块沉甸甸、亮闪闪的银锭,递到传信人的面前,微笑着说道:“有劳这位小兄弟跑这一趟,这点银子权当是我的谢礼。”
传信人见状,连忙摆手推辞道:“苏大人,这万万使不得啊!能为苏大人和蜀王殿下来往传递消息,乃是小的分内之事,怎敢收取酬劳呢?”
苏轼却不以为意,硬是将银锭塞到了传信人的手中,宽慰道:“无妨无妨,你只管收下便是。若是蜀王殿下问起,你就如实告知是我所赠,不过区区一点茶水钱罢了,想来蜀王殿下也不会怪罪于你的。”
章节错误,点此报送(免注册),
报送后维护人员会在两分钟内校正章节内容,请耐心等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