天才一秒记住本站地址:[乐阅读]
https://www.leduxs.org/最快更新!无广告!
刘禅知道大汉的结局,在经历魏、蜀、吴三国鼎力之后,最终合归于晋。
“也就是说,在晋之后,中原将陷入一片地狱般的噩梦之中!”在刘禅看来,那些画面只可能来自于后世。
不然,他或多或少会有所耳闻。
刘禅也曾想过,让王权永固。可惜他最终发现,没有人能逃离王朝轮回的巍巍大山。
“爱妃,本王想……找孔融谈谈!”
“那臣妾去陪太后!”唐姬听懂了刘禅的话外之意,主动提出暂避。
“殿下!”孔融上了车驾,朝刘禅拱手行礼道。
“文举不必多礼,且座!”
待孔融正襟危坐,刘禅缓缓开口,问道:“文举,你说儒家的道究竟是什么?”
“儒家之道?”孔融被问了个猝不及防。“殿下何故有此一问?”
“昔日,武帝尊儒学为唯一国策,以为用儒道来引导士族,便能开万世之太平,不料百年之后,就有王莽篡汉,天下大乱。幸有光武中兴,力挽狂澜,然而,传至今也不过百余年,却又有黄巾之乱,董卓篡权,乱世将至。”
“适才,大殿之内,我仿佛看到了后世!”
“那如地狱般的乱世,降临在这片土地上。所过之处山河破碎,尸横遍野,惨不忍睹!因而才有此一问。”
“孤很疑惑,我们所信奉的儒道,究竟是什么?”
“为何不能永保太平?”
前世今生的记忆交织,令刘禅十分渴望知晓这个答案。
为天地立心,为生民立命,为往圣继绝学,为万世开太平!
这样的呐喊,为何不过百余年,就被淹没在分久必合,合久必分的天下大势之中。
身为儒家圣人孔子的第二十世孙,从小博览儒家经典的孔融,在听了弘农王的话,也陷入深深的沉思之中。
他想起当下弘农王与自己的窘迫处境,同样感到困惑。
为何大汉独尊儒术三百余年,如今却落得一个分崩离析,气数将尽的局面。
“难道真的是因为儒道?”孔融不敢去想。
“整个大汉的局势,为何与儒道所提倡的背道而驰。”
“儒家养士三百余年,又得到了些什么?”
“或许是仁爱!”孔融首先想到的,是这两个字。
所谓仁者“爱人”而“亲仁”,仁者是充满慈爱之心的人,并亲近有仁德之人。
但黄巾肆虐,直到现在都未曾平息。那些原本应该“被爱”的人,却高举大旗,造了这群“仁者”的反。
为富不仁,为官不仁者,比比皆是。想到此处,孔融终究未能说出口。
“或者是三纲五常?”
君主谨守君道,臣子恪守臣道,做父亲的,要尽父道,做儿子,要尽子道。
而五常,就是仁、义、礼、智、信这五个方面的道德准则。
按理这一连串的行为准则下来,不应该是君臣相得,父慈子孝,夫唱妻随,有仁、守义、知礼、明智、诚信,天下一派祥和的景象吗?
然而,正好相反,大汉三百年以来,却屡屡有奸臣当道,祸乱纲常,外戚干政,最后导致皇权孱弱不堪,底层民众苦不堪言。
孔融望向一旁的刘禅,顿感惭愧。
这位弘农王昔日被废黜帝位的画面,那满朝文武噤若寒蝉的模样,所谓的伦理纲常,竟抵不住三千西凉,可悲可叹!
“又或者是,忠恕之道?”
如今,豪强并起,门阀林立,他们眼中的忠诚与宽恕,就如同一个笑话。
他们不再忠于大汉帝国,只忠于自身的利益。
他们不再宽容底层的民众,相反,更加无情地剥削、压榨,以至于才有了席卷天下的黄巾之乱。
孔融的内心已有点绝望。他突然发现,那信奉了大半辈子的儒道,竟也无法拯救这风雨飘摇的大汉。
孔融突然想到一人。
那日董卓废帝之时,有一位白发苍苍的老者,孤勇地站立在朝堂之上,怒斥董卓。
这位老者,正是尚书卢植,一名年过半百的儒家子弟。
“有伊尹之志则可,无伊尹之志则篡!”
卢植只用一句话,就揭开董卓内心深处的狼子野心。也难怪董卓听完顿时火冒三丈,要杀之而后快。
这股明知不可为而为之的浩然正气!
这股敢与强权作斗争的精神!
是气节!
儒家圣人们孜孜不倦,刻进大汉骨子里的,正是这股浩然正气,正是这份气节。
“昔日伯夷、叔齐宁可饿死,也不食周粟。”
“苏武北海牧羊,百折不挠!”
“这些都是有大气节的人,他们有的弃生命于不顾,只为舍身求仁,有的忍辱负重,只为心中之志。”
“玉可碎,而不可改其白!竹可焚,而不可毁其节!这份气节才是我大汉最后的脊梁!才是我大汉子民骨子里的道!”孔融情绪激昂地诉说着,此时他的内心如云开雾散,豁然开朗。
“那为何终究敌不过大势呢?”刘禅反问。
“佛家有云,毁我佛法者,必为穿我佛衣者。同样的道理,此时撕裂儒道的,也正是那些打着儒家旗号的士族门阀、地主豪强。”
“文举说得对!士族门阀才是我大汉的毒瘤。”刘禅赞同道。
“世间伪儒,大多迷失于权力争斗之中,囚困在门生故吏之间。”
“那该如何是好?”
“殿下也不必过于担心,儒家并没有殿下想得那样不堪。泱泱大汉养士三百余年,天下忠义之士绝不会少!”
听孔融这么说,刘禅脑海中再次浮现一道身影:他的阿父——刘备。
刘备一生践行仁爱两字,百折不挠,最终成就一番伟业。
不过,回想起刘备的一生,是成也仁义,败也仁义。
“咳咳!”正当两人讨论到激烈之处,车窗外一声咳嗽声传来。
刘禅拉开车帘一看,那人正是荀攸。
“请殿下恕罪!非是微臣有意偷听,实在是文举的话语过于大声!”
“公达你!偷听我君臣谈话,还巧言诡辩!实非君子所为!”孔融怒道。
“我乃是法家,君子与我何干?人性本恶,所谓的君子实乃伪善!”荀攸立即反驳道。他作为荀子的后代,所继承的自然也是法家学派。
“逃亡路上,公达也是无处可避!”刘禅连忙出来打圆场。他见荀攸有不同想法,于是主动邀请道:“所谓事有疑惑,辩之则明。理有疑义,解之则通!或许公达有不一样的见解,还请上车一叙!”
“那微臣就恭敬不如从命了!”
“哼!”孔融本就对他偷听的行为很是不满。见荀攸还要来砸场子,那就更不爽了。
“恕在下直言,文举的言论,不是乱世取胜之道!”荀攸丝毫没给同僚孔融留任何面子。
“你!!”孔融气得满脸通红。
“难道王上不曾听说?乱世用法,治世用儒!如今乱世降临,焉能用儒道来平定?如果那样的话,岂不如同自缚手脚一般,无所作为!”
“愿闻公达高见!”
“大爱乃爱天下,大仁当舍小义,王者需包容万物,又岂能拘泥于一家之所长!”
“轰!”荀攸的一番话,掷地有声,顿时令他内心激荡不已。
“今日殿下得以脱困,犹如蛟龙归海,只需静待羽翼丰满之时,便可号令天下忠义之士,杀入洛阳,匡服汉室!”
“受教了!”刘禅拱手朝孔融、荀攸二人深深一礼。“卿等皆是当世大才,定当成为我大汉之中流砥柱!”
“殿下过誉了!”孔融、荀攸回礼答道。
虽然荀攸只有寥寥几言,却都说到了刘禅的心坎里。
在他看来,荀攸之才,十倍于孔融。但碍于孔融的面子,刘禅不好表现得太过。要知道当今的大汉,以儒学治国,孔融的地位非常高。
多年的困惑得以解开,刘禅心中又重新燃起年少时的诸多理想。喜欢阿斗穿越昭宁年请大家收藏:
章节错误,点此报送(免注册),
报送后维护人员会在两分钟内校正章节内容,请耐心等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