翻页   夜间
乐阅读 > 三国,从黄巾起义开始 > 第7章 汉庭心思

    天才一秒记住本站地址:[乐阅读] https://www.leduxs.org/最快更新!无广告!

    道理谁都懂,但汉帝心思难测,搞不好就要掉脑袋,甚至灭族。

    刘宏目光幽幽,扫了眼一众大臣,平静道:“司空,汝以为北地战事,该当如何?”

    “卫将军拒不来朝,又该如何?”

    “陛下!”袁逢踱步出列道:“臣以为,李贼此子,断不可留…”

    “国朝当断则断,立即出兵北上,灭了李贼…”

    他言语铿锵有力,没有一丝巧语,态度鲜明。

    “嗯!”刘宏声音平静,暂时没有表态。

    袁逢见此,直接给出理由道:“李屠夫穷兵黩武,暴戾恣睢,狼子野心,昭然若揭…”

    “短短一年时间,便攻下并州,征服匈奴为爪牙,如今又吞并幽州,占据冀州常山…”

    “其其势膨胀,难以遏制,比秦之陈胜吴广,来的还要汹涌,还要凶猛…”

    “若错过此千载难逢之机,真待其打退鲜卑,或者实力再上一层,到时再想收拾他,恐怕千难万难...”

    如果说朝廷中谁对李屠夫最忌惮,那非袁氏一族莫属,越是对其深入了解,他们内心越是不安!

    这个凭空蹦出来的屠夫悍匪,所行所为皆不按常理,让人心中忌惮莫名。

    南匈奴人与大汉纠缠数百年,从西汉至此,其中恩怨难清,虽然伏低做小,但却一直活蹦乱跳,百般滋衅。

    而李屠夫抵达边境不过半年,却直接将人家吞灭,连渣渣都不剩,这特酿的是人干的事?

    鲜卑人常年入寇,大汉当年费劲心思,也没能挡住对方兵锋,主动和亲纳贡都被拒绝了,实力可见一斑。

    而李屠夫在北地立足不过一年,却敢主动出兵攻伐,重新从鲜卑人手中夺回长城中段的主动权,这样的人如何不让他们忌惮。

    一年便膨胀至此,若是再给其一些时间若何?

    大汉休养生息增强国力,李屠夫是死人?

    李屠夫与鲜卑人的战争,不是南风压倒北风,就是北风压倒南风。

    汉庭想要坐山观虎斗,等其两败俱伤,那也要看形势的。

    两个势均力敌的人打架,亦或者战场上两军交战,第三者在旁边看着,待到结束后自然能捡到便宜。

    但是两方势力火并,不是你吞我,就是我吞你,胜利的一方可能会变得更强壮,所以这个时候坐山观虎斗,就行不通了。

    两败俱伤也会发生,但因势利导下鲜卑人退去,即使李信损失惨重,也能抽出更多精力来对抗第三者,双线作战与单面抗敌,形势自然发生改变。

    而且北方战争,袁逢并不看好鲜卑,虽然对方实力强劲,底蕴深厚,但上面有和连这个蠢货单于做领头人,失败的可能性更大…

    头领对一个势力的重要性不言而喻,一头羊带领的狼群,绝对干不过真正的狼群…

    亦如檀石槐带领下的鲜卑,和张角带领下的黄巾,李信带领下的夏军,头狼的作用不言而喻…

    且李信这种枭雄心性的人物,就要趁着鲜卑南下的千载难逢的机会,将之一棒子打死。

    不给其丝毫喘息的机会,不然等其缓过劲来,后续的代价,会更惨重…

    “盛世之灾星,乱世之枭雄?”

    想到这句箴语,就更加坚定了袁逢的决心:“陛下,当断则断,若是等到北方战事分出胜负,恐怕局势更加复杂…”

    “司空大人说的不错,如今我朝大军汇聚帝都外,数十万精锐将士整军以待,此正是灭李屠夫的大好机会…”

    侍中刘瑜同样出列进言:“陛下,黄巾覆灭,些许地方蟊贼,不成气候…”

    “当下我朝,军力强盛,士气可用,当北征不服...”

    袁逢一系朝臣,相继鼓噪,要出兵北伐,剿灭逆匪…

    如今卢植、董卓、刘虞、丁原、袁绍、袁术、曹操、公孙等各地精锐大军汇聚洛阳。

    此正是朝廷大好的用兵之机,若不然等到将领们撤回地方州郡,朝廷再想调动,恐怕又是一番波折。

    因为这些坐地虎,实质上的诸侯武装,一旦各回各家,很可能会…

    是以,与其到时烦心,不如当断而断,一鼓作气平复天下。

    而且朝廷还能借此机会,消磨各地将领手中日渐膨胀的实力,同时又灭掉李屠夫这个不稳定因素,正是一举多得…

    “陛下不可…”眼见袁逢等人直言决战,卢植这名忠心老臣也顾不了往日的情面了。

    他大声驳斥道:“陛下,如今各秩序地紊乱,匪徒不平,府库耗尽,财政空虚,此时在不宜开战!”

    “袁司空,枉你是博学之士,如今天下局势如此,尔不思内治平乱,却鼓动陛下再起兵戈,汝居心为何?”

    “且李信为朝廷所封,陛下亲表的卫北将军,在北地抗击胡虏,若我等这个时候出兵,恐遭天下人非议…”

    “是啊陛下,北方大战正酣,若我等此时出兵,万一李屠夫倒向鲜卑,纵容胡人南下,到时国朝恐怕会重演高祖之难....”

    其实这话倒也不是危言耸听,以李屠夫的性格,及过往种种暴虐行径…

    若朝廷真逼急了,夏军直接投降胡虏不敢说,但战略撤兵,收缩防线,纵容胡人南下黄河,还真有可能。

    而大汉刚刚平定黄巾,内治紊乱,天下毛贼四起,尚在动荡飘摇中,到时如何抵挡鲜卑的百万铁骑。

    高祖当年不就是因为天下初平,便北上与匈奴争锋,最后被冒顿打的纳贡称臣,嫁女和亲,上演百年屈辱。

    其实嫁女和亲没有什么大不了的,算不上屈辱,关键是伏低做小,才是这些自诩天朝上国的朝臣忍不了的。

    天朝上国,是朝廷统治天下的法理,是至高无上的神圣性…

    若头上弄个兄国,弄个供奉,你还自诩个屁的天朝正统,自诩个屎的上国神圣…

    所以很多人不同意北上征伐,至少不能现在北伐,因为鲜卑这群胡种,可没有李信那般留有一丝人性…

    刘宽刘艾等忠良老臣,亦相继跳了出来:“陛下,请三思啊…”

    “战端一启,不知又有多少百姓流离失所,若不能短时间结束...”

    “请陛下三思,为了大汉社稷,为了天下....”

    “好了,诸位爱卿不必在争,北地之事,朕心中已有决断…”

    刘宏阻止了朝臣的相互攻讦,终于金口表态:“一鼓作气,再而衰,三而竭!”

    “朕欲一举扫平寰宇,还天下太平,诸卿以为如何…”

    “陛下圣明!”皇帝亲口表态,袁逢一系文臣皆赞,高呼圣明…

    哪怕是之前出言的太尉杨彪,宗老刘艾等人也不得不低首垂泪…

    因为皇帝这段时间,越来越暴躁,越来越独断专行,一言不合便是腰斩三族…

    “陛下....”只有卢植张了张口,却不知如何进言,最后颓然一叹,

    “陛下,臣愿为先锋,带兵北上为大军开道!”既然已有定论,各军将领们自然出列请命。

    董卓、刘虞、丁原、公孙等人亦然道:“我等,愿提兵北上,为陛下诛灭乱匪,扫平寰宇…”

    众将对于汉帝的心思早已有所猜测,若不然平灭黄巾之功迟迟不封,此时跃然纸上。

    “好,有诸位忠臣良将领兵,何愁宇内不平!”

    汉帝打算,毕功于一役,趁着天下大军云集洛阳的机会,发兵灭了李信。

    其实刘宏何尝不知此时天下是什么情况,但机不可失,错过这次机会,恐怕有生之年也别想平定北方了。

    不要看大殿内各地将领恭敬老实,但事实上如何,他心里比很多人都清楚。

    这些手握重兵的将领与地方诸侯长官,只要汉帝前脚放他们离开洛阳,这些人后脚便会返回属地,以后再想调动他们,恐怕就难了。

    将在外君命有所不受,就连忠心耿耿的卢植老臣都敢违令抗命,更何况那些地方武装与豪强私军。

    汉帝放权地方,虽借助各世家,豪强之手镇压了黄巾,但同时也导致尾大不掉的局面。

    比如孙坚、刘备、孙雍、刘成等私人义军,便是在平灭黄巾的这个过程中,不断膨胀的…

    再比如借此机会做大的董卓、张邈、陈?、袁绍、袁术、曹操、公孙度等世家豪强,其中复杂远远超出常人想象…

    所以对于是继续备战还是休兵,汉帝内心早已有了决断。

    他打算趁此机会灭了北地的叛逆,就算战事不成,也能趁机削弱地方武装,一举多得…

    ...喜欢三国,从黄巾起义开始请大家收藏:
章节错误,点此报送(免注册), 报送后维护人员会在两分钟内校正章节内容,请耐心等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