天才一秒记住本站地址:[乐阅读]
https://www.leduxs.org/最快更新!无广告!
以此同时,以贺娄子干、韩延徽为首的汉化派,以及以耶律剌葛、耶律迭剌为首的羌女干派,也都在大肆扩张势力。
对此,隋国官府不但没有丝毫反应,反而还为其开绿灯,鼓励治下的羌人百姓,加入这些人的军队,为国效力。
一时间,整个海州都在羌人势力,全都在名目张胆的进行扩军。
羌人四大派系,除了出逃派之外,另外三派中,还是蛰伏派的实力最强。
耶律德光能够迅速统合蛰伏派,并且仅仅在短短数日之内,就组建起了一支两三人的军队,并且人数还在继续增长,这是羌女干派和汉化派都比不了的。
可当军队组建起来之后,随之而来的麻烦也越来越多。
耶律德光在卧薪尝胆期间,虽也秘密打造个购买了不少武器装备,好为将来复国做准备,但也只是勉强够装备三万人而已,人数再多的话他也负担不起了。
可由于大秦所带来的压力太大,所以耶律德光准备征召四万大军,而按照这个势头也很快就能召满,但多出来的一万大军的武器装备却还没着落呢。
除武器装备之外,军饷也是个问题。
羌人之前的军队是不发军饷的,只给士兵管饭,能抢到多少都算自己的。
但如今羌人已经引入了汉人的制度,当兵拿军饷已经成了天经地义的事,自然不能再沿用之前的老制度了。
再加上加入隋军的那六七万羌兵,所享受到的待遇可是很汉兵一样,耶律德光肯定也要给予同等的待遇。
现在诸国所采用的都是大秦的货币制度,也就是一金币兑换五银币,一银币兑换三百铜币。
诸国之中以大秦的军饷最高,秦军军饷是每月一两五钱银子,而中原诸国则都是一两二钱到一两五钱之间。
隋国地处关西贫瘠之地,发不起这么高的军饷,每月只有一两银子。
耶律德光若是都不能给予自己的士兵,每月一两银子的最低月响待遇的话,恐怕也不会得到羌人的拥护,就更别说什么复国大业了。
也就是阿保机给死前所留的遗产还算丰厚,再加上耶律德光这些年各种搞钱,以及中饱私囊之下,倒也攒下了不少家资,否则还真养不起这么多军队。
可一想到秦军月响一两五钱,却养了一百二十万以上的军队。
也就是说,大秦每年光是军费支出,最少也要两千两百万两白银,而隋国一年的军费支出才两百五十二万两啊。
一念至此,耶律德光忍不住倒吸一口凉气,身上连鸡皮疙瘩都起来。
大汉尚未生乱之时,十三州一年的税收加起来,恐怕都没有两千万两这么多,而大秦都还没占领中原,只靠半壁江山就已经超过大汉了。
这也太离谱了吧,差距属实是有些太大呀。
耶律德光并不是知道大秦的具体情报,所以他算的数据根本就不准,他以为大秦只有一百二十万军队,但实际上少算了三十五万,再加上其他各种各样的支出,大秦每年光是军费支出就达到了三千万两。
若是再加上内政支出,以及各项工程的支出的话,大秦每年的总财政支出达到了五千万两,是大汉时期每年总收入的两倍还要多,也是其余九国每年财政总支出的一倍。
大秦明明只占据了半壁江山,可财政收入方面数倍于坐拥十三州的大汉,究其原因,还是文明的发展程度完全不同了。
在大汉还未乱起来之前,高产粮、织布机、造纸术、炼钢术等,能大力推动社会生产力的新技术可都没出现呢。
而如今同样的一亩田,却可以种出更多的粮食
同样的一个女工,同样的时间内,却能支出更多的布匹来。
文明发展不同,社会生产力完全不同。
当然,大秦的税收之所以会这么高,除了科技推动社会总生产力的提升,以及对内部的治理挖掘等内部因素之外,开辟海贸到处找客户贩卖军械等各式商品、以及殖民赢州等外部因素,在大秦财政收入的占比也非常大。
也正是因为这内外这两大收入来援,才能支撑大秦每年五千万两的庞大财政支出,并让大秦哪怕是在战争期间也就保持上升趋势,这是其他所有国家都远远比不了的。
耶律德光努力不让自己去想大秦的事,因为差距实在是太大了,想多了反而容易让他丧失斗志。
关于军队武器装备不足的问题,没几天就被耶律德光给解决了,他直接派兵接管了玉树郡,并打开隋国的库府,利用隋国的资源来为自己扩军。
对此,隋国那边不但一点反应都没有,反而还发来了册封诏书
杨广封耶律德光为辽侯,封地就是已经彻底处于其控制下玉树郡,直接从法理上承认了有耶律德光的独立,丝毫不介意暴露自身的色厉内荏和虚弱。
耶律德光之后,杨广还对其他羌人势力也进行了一番册封,只是地位都没有耶律德光高而已,并且主动增予其武器和粮草,以支持他们进行扩军。
在隋国的刻意纵容和扶持之下,汉人花费百年才被艰难扑灭的羌人势力,竟在短时间内势力迅速壮大起来。
以耶律德光为首的蛰伏派,组建了四万大军,汉化派三万两干,而羌女干派则有两万八千。
羌人三大派系的总兵力加起来竟达到了十万人,而且其中近半的人还都是老兵,所以这支羌军的综合素质非常高,只要稍加训练就会发挥出不弱的战斗力,跟秦军自然是没法比,但也比西域联军要强得多。
耶律德光并不是没想过继续扩军,但羌人的底蕴太薄了,单单他的四万大军,还是靠隋国的帮助建立的,再多的话根本就养不起。
耶律德光眼睁睁的看着仓库里的物资和钱粮,每日以肉眼可见的速度在迅速减少,心中那叫一个心疼,也总算是明白秦军为什么这么能打了。
那都是用白花花的银子砸来的呀,这要是军队战斗力还不强,都对不起花费出去的资源。
就在耶律德光积极扩军、训练,准备联隋抗秦之时,却收到了一个大好消息。
投靠元蒙的出逃派,在收到耶律德光的传讯后,立即召回会议商议是否回归。
出逃派投靠元蒙之后的日子其实也并不好过,看看慕容家投降后的下场就知道了,几乎死的只剩个慕容恪才被真正接纳,所有又怎么可能那么容易就接纳这么多羌人呢。
当然,以耶律释鲁为首的出逃派,虽投靠了元蒙,但也没有放弃兵权,同时拒绝主动融入元蒙,俨然只是一幅寻求庇佑的姿态,所以自然更得不到元蒙的接纳。
就在元蒙对出逃派的容忍达到极致时,耶律楚材站了出来,趁着拖雷驾崩,元蒙内讧的间隙,带领羌人支持并帮助忽必烈坐稳了皇位,并成了忽必烈的心腹智囊,这才让出逃派避免了被元蒙彻底侵吞的命运。
耶律楚材在出逃派中的威望虽高,能够在危急关头调动羌军,可他毕竟还太年轻了,属于小辈,出逃派真正领导核心,其实是耶律释鲁和耶律葛鲁这两个老辈。
所以,在收到耶律德光的传讯后,以耶律释鲁、耶律休哥、耶律葛鲁、耶律斜轸为首的,因不被元蒙接纳而不满的出逃派,纷纷决定要回归故乡支持耶律德光复国。
而以耶律楚材为首的已经被接纳的人,则决定继续留在元蒙,而给出了的理由也十分致命
羌人复国之事能不能成还不一定呢,而有他们在元蒙的话,万一耶律德光失败的话,那些出逃的羌族起码也还有一个受庇护之地。
耶律释鲁等老一辈羌人,对这个理由是在无法反驳,只能同意耶律楚材留在元蒙。
当初羌族灭国后,逃出羌地的羌人出逃派,经韩遂的地盘逃入大漠,投奔元蒙后被安置在了西漠草原,临近河州和凉州,却远离元蒙的都城龙城。
出逃派才逃出羌地时的人数并不多,总共也只有两万人而已,但却各个都是精锐,而且还包括羌人两大精锐,皮室军和铁林军。
经过这么多年的休养生息,羌人出逃派也在漠西草原扎根,靠着吞并一些小部落发展壮大,并成了漠西三大部族之首,如今拥有人口十五万,军队四万。
也正是因为出逃派的实力并不弱,所以才能掺和进元蒙的内战当中,并支持耶律楚材一路跻身元蒙中枢。
现在羌人出逃派又分裂成了两派:回归派和元化派。
以耶律释鲁为首的回归派决定归回羌族,但漠西离海州之间还隔了个凉州,他们不可能把普通百姓也带回去。
所以,在一番商量之后,耶律释鲁决定只带着三万大军回归,支持耶律德光复国。
而以耶律楚材为首的元化派,则带领十万部众和一万大军,留在草原上继续效力元蒙。
得知耶律释鲁将带三万大军回归时,耶律德光自然是大喜过望,连忙传讯耶律释鲁,让其尽快归来以免夜长梦多,毕竟元蒙要是知道了的话,已忽必烈一毛不拔的吝啬个性,肯定是不可能放耶律释鲁归来。
耶律德光其实想多了,忽必烈不但不会不放人,反而还巴不得耶律释鲁回归。
龙城。
耶律楚材丝毫不觉得自己的告密行为,是对同族和族人的背叛,因为没有忽必烈的点头,耶律释鲁等人根本就不可能回得去,甚至还会连累部族中的十万家小,所以他不得不当这个告密者。
看着背对自己,却一脸的从容淡定,丝毫没有因背叛而动怒的忽必烈,耶律楚材心中不由打骂耶律释鲁等人不识抬举。
元帝陛下对于羌人已经够宽容的了,可是他们嘴上说着感恩戴德,可耶律德光一封书信就把他们的心给勾走了,简直不识好歹。
耶律楚材虽也希望耶律德光能复国,但启用他,让他的才华得以施展的人却是忽必烈,士为知己者死,所以在他心中忽必烈才是那个值得他一生效忠的明君。
“罢了,他们的心已经不在大元了,留的住他们的人,也留不住心。”
忽必烈挥了挥手,淡淡道:“想走就让他们走吧。”
耶律楚材听到这话,更是感动的几乎落泪,跪地道:“陛下心胸,亘古未见,臣拜服。”
忽必烈听闻此言,摇头笑了起来,并没有再说话。
他放耶律释鲁等人离去,自然不是真的不在乎背叛,而是想利用这些人来支援隋国,来给大秦灭隋制造麻烦拖。
章节错误,点此报送(免注册),
报送后维护人员会在两分钟内校正章节内容,请耐心等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