天才一秒记住本站地址:[乐阅读]
https://www.leduxs.org/最快更新!无广告!
“既然如此,那太行山人辛苦做这一番大事出来,难道是为了选择其他人当君王吗?”
“当然不了,他是最贤者,人们自然会选他为君。”
他这样对着荀攸说道:“所以他这一套说辞,归根到底还是为他自己。”
荀攸笑了:“这事我当然知道,不过他是最贤,他的子孙却未必如此,而且太行山人还在平时不断说过,为君者动力最强的时期不过十年,十年之后就要换人,然后再次轮流,谁的动力强,谁做的事好,谁就来当。”
“他还说过这事?”荀或震惊了。
那这个太行山人辛辛苦苦这样是为了什么?
只为了当十年的君?
不,是为了名留青史吧?
就像孔子、孟子。
孔孟后人又有几个能与他们相提并论者?
但他们至少是人人皆知。
皇帝很多,但又有几个皇帝被百姓所知者?
相反人人都知道孔子,哪怕是老头子也能知道孔圣人三个字。
可是问下当今皇帝是谁,恐怕一些吏员都不清楚,也就是士族官员才能清楚。
荀或明白了,对方求的就是名。
所以才做老师啊。
他恍然大悟。
同时也明白了荀攸为什么要支持太行山人了。
因为在这种体系下,荀攸也有机会施展心中抱负,成为一国之君,成为华夏之龙。
这种机会谁能给他?
曹操、袁绍、还是朝廷?
都不可能的。
只有在太行山人这里才行。
“我明白了,他这是给你们画了一个天大的糕饼,而且任何诸侯都无法给出来的,他的确堪比圣人啊。有圣人之心胸,才能包容四海之英才。”荀或恍然大悟。
“哈哈,叔叔到底是叔叔啊,只是看看听听这半个月,就明白了赵师的厉害,现在您总该知道什么叫做仁者无敌了吧。仁者乃至公,至公者无私,无私者无敌。”荀攸叹道。
“没想到华夏之中,出此圣人,实乃族群之大幸运,我辈之大幸运。”荀或的想法慢慢改变了。
他毕竟不是那种腐儒,而是聪明人。
他仔细思考太行山人的的做法,发现对方的确能够帮助这个世道解决许多根本性的问题。
比如粮食问题,比如动荡问题,比如改朝换代的问题……大风小说
对方的诸多做法,推行所有教育,分门别类的培养人才,一视同仁地选取贤能,并且让所有人都开启智慧,让大家达成一样的想法,进而去约束那些野心家……
“等等,我还有一事要问,当年大禹也是德高望重,也是遵从选择贤人,让给了伯益,然而最后还是被自己的儿子启带人夺走位置,伯益也认为启更加合适,启还给了伯益很高的地位……”
“你想说什么?”荀攸明知故问道。
“好了,贤侄,”荀或故意打趣道,“你明白我的意思,我也明白你的想法。”
“哈哈,叔叔,这种事,我想赵师应该想到了,只是他还没有说出来法子,或者已经说了,我们还没有领悟出来,如果人人开启智慧,懂得读书识字,或许就能解决这事,毕竟规矩早就定下了,天下人都知道,如果有人破坏,天下人自然会群起而攻之。”荀攸说着。
“所谓千夫所指,无疾而终。”
“总觉得只是这样还远远不够,当今皇帝又何曾惧怕过士人们的言论?士人们骂皇帝的还少吗?”荀或作为后勤管理大师,本能地觉得得从物质和制度上去保证。
“那你可以继续听下去,明日问一问。”
…………
次日一早,荀攸很早就来到学堂。
然后收拾干净学堂后,开始闭目等待。
8点一到,闻人升来到学堂。
此时学生们早就正坐,人人肃穆。
果然,稀少者才珍贵,珍贵的东西,人们才珍惜,重视,付出百倍努力。
换到后世,多少家长拼命让孩子学那些东西,都是拼命不学。
大多数的父慈子孝都建立在不写作业的基础上……
“师尊,我想问一事,按照您的说法,以贤选君,可人有道理,但总是和他们的固有认知相反。
不应该是人人有道德,人人成为君子,才能解决家天下的问题吗?
为什么成了人人要有青铜武器,青铜甲胃,才能解决家天下的问题?
他们并不知道,之前的想法是唯心,闻人升和管宁的说法,才是唯物。
一个从心出发,那肯定是败得再惨不过。
一个从物出发,那就会不停上升。
这个问题看似解决了,但众人心中总是有着疙瘩。
这还是他们第一次感觉赵师没有说清楚一个问题。
他们自然不清楚,这个问题其实没有真正的答桉。
因为并不存在一个固定的方法,就能保证贤者为君。
也不存在一个定律,只要满足了条件,就可以保证不会出现家天下。
即便是闻人升的后世,看似解决了这个问题,但真的解决了吗?
一旦物持续上升到极点,出现超级人工智能,它们思考的速度,思考的深度,调动资源的能力,远远超过人类,会让人类沦为牲口都不如的东西。
所以说即便是闻人升也不能告诉他们答桉的
一切要靠他们自己努力,自己去辛苦地钻研。
除非这是个神话超凡世界,可以用超凡神力来做到这点。
否则的话,就要看他们的造化了。
“老闻啊,你也不行啊。”小幻在一旁嘲笑道。
“这里毕竟不是超凡世界,总有些事不是智慧就能解决的,还要看运气,看概率。”闻人升摇头道。
他在这里顶多活到125岁,再弄到极致一点,也就是140年就要退出这个世界。
这140年的时间,能够提升到什么程度还不好说。
而且光靠发展科技还不行的。
还要发展人文。
总之事情很多。
…………
“大逆不道,完全就是一派胡言。”崔成恨恨道。
他就是一家一姓之人。
他可没有奢望和野心想要自己成为君,他还是喜欢和皇帝一起治天下,得到分封的权力。
所以他学了一个月后,就果断跑人了。
而且投靠到曹操手下。
将他从三荀那里听到的策略,用在曹操手中。
曹操一开始自然也是有扶汉室之心。
野心是随着势力增加而变化的。
但崔成的到来,崔成从闻人升那里听到的知识,让曹操的野心迅速萌芽,生成。
因为对方给他指明了一条割据之路。
而曹操一直就有做大事之心,有英雄之志。
这从少年就确定了。
“如此,主公,我们就从益州开始。”崔成说道。
“好的,我得子和,如鱼得水也。”曹操动情道。
崔成顿时感动万分。
这才是正常的汉代之主公啊。
外托君臣之义,内结骨肉之情;言必听,计必从。
哪像那个太行山人,君不君,臣不臣,弄得上下不分,吵闹不休,人人想要称君,乱七八糟。
反正崔成是烦透了。
他不能忍受家里的泥腿子们,一年之后就比他强。
更加不能忍受泥腿子运气好,生了个知道上进又聪明的孩子,就开始比他家的孩子强。
所以他要以太行山人的矛,刺破他的盾。
走太行山人的路,让太行山人无路可走。
随后主从二人,开始谋划。
首先是买一个益州刺史,接着蛊惑刘焉去上表,说要改刺史为州牧。
两者同时进行。
毕竟都需要时间。
三个月后,两个策略大获成功。
因为相对于打黄巾来说,这是曹老板的强项。
要知道他爹曹嵩买一个三公太尉,就花了一亿钱。
这可是一个亿。
而且没多久就没了,并没有赚回来。
等于花钱听了个响声。
现在只是一个州刺史,自然没有任何问题。
之前曹操不去买,是因为脑子没转过来,一直想着从朝廷内部治理朝廷。
没想过去地方发展势力,然后造反。
他有了取而代之的野心,那是等到袁绍被打败后。
而现在,他已经有了野心。
随后一族之人,顺利来到益州。
然后接着派出一个家族之人,在汉中作乱,阻碍交通。
效彷刘焉的做法。
章节错误,点此报送(免注册),
报送后维护人员会在两分钟内校正章节内容,请耐心等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