天才一秒记住本站地址:[乐阅读]
https://www.leduxs.org/最快更新!无广告!
苏文合上手里的《真实之梦·基于荣格心理学的梦境实例分析》。
端起桌上的水杯稍微抿了一口。
刚刚经过40分钟的,他大致明白了这本书的内容,以及副院长的关注点。
这本书的编写风格,明显分为4个阶段拼凑而成。
第一阶段
作者杨志刚自称发现了一个奇特的,关于孩子的梦境的特例现象。
参与课题研究的孩子,某天突然做了一个奇怪的,关于自家阳台的梦。
原本他以为那只是孩子天真的幻想,但随着一通检查做下来,他发现,那并不是孩子为了引起大人注意而胡说的东西。
简而言之,人通常是不会记得自己做过的梦的细节,但那孩子不一样。
她记得十分清楚,不论是其中有几棵盆栽、地上有多少块砖,每次问她的时候,
她都没有错漏的回答了出来。
如果只是编造的,一个孩子是不可能在那种无关紧要的事情上记得那么清楚。
不仅如此,经过一段时间的后续研究后。
他发现这孩子不时还会再度梦到那个和她家阳台差不多的地方。
并且随着更多次梦到那里,她慢慢开始能接触到更多梦境范围了。
她先是在梦里打开了阳台阁楼的门。
再之后是连接着阳台的卧室...再之后是整间屋子。
而令杨志刚惊讶的地方在于。
阳台的那个阁楼,平时是用锁给锁上的。
按道理来说,那孩子不可能知道阁楼里面放着什么。
但她偏偏准确的说出了阁楼里收藏的废旧收音机、妈妈的鞋盒、一些装修时留下的瓷砖。
他意识到,那孩子口中所说的,关于梦境的存在,有可能是一种触及了人类集体潜意识研究的重要课题。
第二阶段
关于这项特殊梦境个例的深入研究。
最初那孩子发现自己被困在一个没有人的阳台上。
玻璃门也打不开的时候,也是哭过很长时间。
甚至这种害怕被困在阳台,被困在无人的小区域的情绪也被带到了现实,也因此让她的家人发现了这种异常状况。
经过一段时间的心理辅导后,这孩子稍微适应了一个人在梦境世界的独处小】
【说】
当然也有一部分原因,是因为她发现自己可以进到屋子里,虽然家里没有人。
但相较于小小的阳台,总还是要安心一些。
“她说那边和这边的家不太一样?
更老,更旧,玩具上也散发着不好闻的气味。”
记载这部分内容和分析的时候,显然作者对于这一特殊的梦境案例,有所好奇。上并不严谨。”
在这条稍显轻松的评语下,不知多久之后,副院长补充了一条标注。
“改天得问问他之后的研究是什么情况!”
......
整本书看完,虽然书上并没有记叙详细的身份信息,但对于苏文来说,这个参与研究的孩子的身份再明显不过,就是杨志刚的女儿杨晨曦。
一切的起源是那个小女孩?
这种可能性之前已经有考虑到,尤其先前和陈医生去看望那孩子的时候,她的表现也明显接触过另一个世界。
但问题是...为什么?
为什么那个世界和这个世界的联系会依托于一个孩子发生?
这本书里关于杨晨曦为什么会梦到另一个世界的记叙表现得十分模糊。
说什么突然发现一个孩子的特殊表现,正好是非常优秀的研究课题。
如果杨志刚是被邀请参与调查某个课题的话,这种情况倒也还说得通。
可偏偏你一个心理学研究者的家里,孩子突然表现出了异于常人的表现。
而你又刚刚好发现了她身上的异常之处。
这种可能性不是没有,但都撞到一块的可能性未免也太小了。
书籍开篇模糊掉的内容,简直像是一种心虚的刻意为之。
到底是他发现了某种现象,还是他意外促成了某种现象?
还真不好说。
这起事件或许最初源于那孩子,但是...
在家中失踪的杨志刚明显更加可疑。
毕竟整本书的内容都是他在编写,这本书中有些内容和细节...他进行隐瞒、置换的可能性不是没有。
想来他应该已经在那边世界了吧,他不可能是突然接触到那个世界后就立即失踪了。
这其中肯定也有一个过程。
这些他都没有记载到书籍之中...或者说,这就是他没有继续写下去的原因?
按照副院长接触那个世界的事件来看,副院长发现问题时,杨志刚早已经失踪。
也就是说,副院长意识到了,如果能在那边世界找到他的话,关于这个事件,还有断绝这种联系的方式,说不定就有办法了。
虽然不确定副院长这种思路是否正确。
但既然支线任务与副院长相关...这种可能性还是很大的。
小说
苏文把手里的书籍放下,准备趁着戴杉还没过来,再看看那两份病人的病历。
【聆听检定通过】
此时耳边却是听到,走廊那头传来了喘气声。
应该是戴杉爬楼比较累吧。
苏文转头时,目光无意从电脑监控屏幕上滑过。
“不对...来的人,不是戴杉。”
章节错误,点此报送(免注册),
报送后维护人员会在两分钟内校正章节内容,请耐心等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