翻页   夜间
乐阅读 > 娇养贵妃之妾室难当 > 第134章 前朝哀帝余孽

    天才一秒记住本站地址:[乐阅读] https://www.leduxs.org/最快更新!无广告!

    谢家掌握朝堂多年,这破船都还有三斤钉的,谢家自然有自己的门道。

    谢丞相在朝中也有不少门生,通过多年经营,很多已经是谢家的姻亲。

    谢家五房,除了谢玉娇和谢彦娇,还有总的十数个庶女,自然都是下嫁的需要笼络的门生。

    时间久了,那就是一张看不到的大网,将一些渴求“上进”的读书人纳入其中,在朝中俗称“东林党”,也是一股不容小觑的势力。

    神秘人找到谢家老爷子,为的自然就是这“东林党”的势力。

    后面两人在书房之中,到底达成了何种协议,自然也就没有第三个人再知晓。

    京郊的一座普通农家小院中,一个精神捷硕的老头坐在院中编竹筐。

    听到门口的脚步声,那七旬多的老头停下了手中的动作,抬起混浊的眼睛看向门口。

    那苍老沙哑的破风箱式的声音问道:“事情办妥了没有?”

    来人从身材上明显可以认出是个男子,但是戴着斗笠,让人看不清面容。

    薄薄的嘴唇说道:“父亲,事已经妥了。只是万事俱备,只欠东风。不知道这东风什么时候能刮起来?”

    老者继续拿起竹篾,手中并未停止,过了半晌才开口说道:“不急!我们已经等了这么多年,也不差这几年的光景。为父常说,完事不可心急,得谋定而后动,方可成事。

    也是天不决我杨家,让你在这个年纪还能得来一子,可见老天爷也是赞成我们将天下讨回来的。

    今早我卜过一卦,这京城一带,大旱将要来临,这就是我们制造动乱最好的机会。”

    戴斗笠的男子紧抿的薄唇后又哑然的张开,“父亲!您怎么又动手卜卦了?……”

    老者停下编竹筐的手,“我们杨家已经蜗居了百来年,是时候计划要将这天下拿回来了。”

    “你回去做好准备,要多管齐下。实在不行吐蕃和大辽那边需要借兵还得借,要不然这天下回不到我们杨家之手。”

    “父亲!儿子定不会辜负了祖宗,他李家抢走的江山,是时候还回来了。”

    “谢玲那腹中的必定是个皇子,那边你还要多加留意。就按照你先前的计划,等孩子出生以后换到张婕妤名下。

    这是为夫向师兄求来的药,只要她们两人有哪一方发动,就立刻给另一方服用,必可以催生,这样也可以很好的掩人耳目。”

    说完老者将手中的瓷瓶,递给戴斗笠的男子。

    或许是感觉到自己大限将到,老者今日的话特别多,“记住了,万事谋定而后动,切不可心急!”

    斗笠男子双膝跪在地上,重重的磕了三个响头,“儿子记住父亲的话,定会仔细思量,不敢行差踏错半步。”

    老者浑浊的双眼无神的看着远方,良久之后才悠悠的说道:“你回去吧!往后不要再过来,为父后事自由你张伯料理。等哪天你入住皇城之后,将为父迎入皇陵即可。”

    “父亲!父亲……”,斗笠男膝行过去,双手扒着老者的裤脚。

    “你走吧,去完成你祖父想完成的事,就算是对得起为父了。”,说完老者竟是颤巍巍的起身,进入堂屋之后将门给关上。

    斗笠男跪了良久,再对着堂屋的方向磕了三个响头,才站起身子,往门外走去。

    没过几日,京城周边就传出谣言:“漯河水库边上由于水位下降,露出来一块石碑,上面写道:李氏窃国,天神降罚,半年无雨,颗粒无收。”

    发现此石碑的不是别人,就是工部侍郎钟如杰钟大人。奇怪之处就在于,钟大人发现的当天,才让人进宫禀报,就谣言四起,止都止不住。

    看这情况,只要长了脑袋的人都知道,这事件背后,定是有人在操纵。

    京郊漯河水库旁的青龙镇,百姓聚集在镇子上。

    “听到没有,天降惩罚,来年我们将是颗粒无收,这样我们大伙怎么活呀!”,那看起来中厚老实的庄稼人扯着嗓子说道。

    旁边的小个子男人也跟着说,“就是,我们作为农民,本就是靠天吃饭的,若是老天不待见我等,我们可是真的没有活路!”

    那忠厚老实的汉子继续说道,“前朝的时候祖辈门还记得,那闹饥荒可不是小事。这满山遍野的书皮草根都被吃完,最后只能吃观音土。

    但那土吃了是饱,可毕竟不是粮食,哪能提供营养。最好还不是被活活饿死了很多人,难道大家忘了吗?”

    此时围观的群众,仿佛已经看到了自己未来只能吃树皮啃草根,是观音土的场景。

    全部都被震惊的面色惨白,在大家的印象里,这灾荒年就是听到易子而食都不为过。

    又有人煽动,大家情绪就激昂了起来,“那我等要如何办呀?这老天它不下雨,不如我们去求一求?”

    善良淳朴的百姓,遇到困难最先想到的还是求神拜佛。

    那忠厚的汉子嗤笑一声,“都天降的惩罚了,尔等还要想着去求。你们觉得老天你会原谅咱们吗?要是老天爷原谅咱们,也就没必要降下惩罚了!”

    围观的群众只是满脸忧伤,这漯河水库今年的蓄水,周边城镇的村民可是都一清二楚,确实比往年少了不少。

    但煽动群众的两人,也不敢随意煽动别人造反。毕竟到时候官府听到,自己小则流放,大则估计就地诛杀都是可能的。

    这样的情况,就在同一天,京城周边的村镇上上演了无数起。

    幕后之人主要是想要煽动农民们的情绪,重点是有些本就游手好闲的人,看到后会起二心。

    自古以来,戏台上都会唱那陈胜吴广起义,那脍炙人口的一句就是“王侯将相宁有种乎?”

    老百姓可能大字不认识几个,但这句话绝对都知晓。

    人性本来就是自私的,大家谁也不说明自个儿想要造反,就是等的那出头鸟,看看若是出头鸟没事,自然就会一哄而上。

    若是那出头鸟被打死,众人也就歇了小心思,安安分分当一个顺民。
章节错误,点此报送(免注册), 报送后维护人员会在两分钟内校正章节内容,请耐心等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