天才一秒记住本站地址:[乐阅读]
https://www.leduxs.org/最快更新!无广告!
永昌帝微闭双目,悠哉悠闲的坐在金龙椅上,听着底下三个党派因扬州大旱问题而发起激烈的争吵声。
三个党派分别是以于瑞为首的清流党、以严敬为首的严党和以吏部天官为首的保皇党。
没过多久,声音渐渐平息下来,永昌帝听到底下彻底没声后,这才缓缓睁开双眼,神色漠然道。
“练得身形似鹤形,千株松下两函经,我来问道无馀说,云在青天水在瓶。”
“云在青天水在瓶,都是忠臣,没有奸臣,众家爱卿说的话都有道理,都是在为天下百姓着想。”
列立两旁的文武官员听到皇上这么一说,皆是面面相觑。
随后文官里面站出一位官员面色恭敬的朝永昌帝说道。
“陛下,扬州大旱虽说有粮饷救济,可如今快要入冬了,大部分百姓家中皆无余粮,臣怕到时会有流民反叛,再者说如果一直分发粮饷,国库也会空虚。”
见状永昌帝面无表情的说道:“那你说该怎么办。”
官员闻言大喜,赶紧说道:“陛下,臣有一计,名曰桑争粮田,棉争稻田!”
坐在龙椅上的永昌帝脸上流露出一丝兴趣,随即张口说道:“不错,继续说。”
官员缓缓说道:“陛下,扬州大旱百姓无田可种,无粮可食,依据臣的调查现在丝绸的价钱已经翻了好几倍。”
“可若扬州百姓改种桑苗和棉花,待成熟后将其转卖,再用转卖的钱去买粮食,对百姓、对朝廷都是有利而无弊。”
文官里的都御史于瑞听到依附于严党官员的话后,脸色一变,急忙站出来说道。
“陛下,桑争粮田,棉争稻田虽能减少百姓的损失,但却会造成大量劳力浪费,而且对农业生产有害!”
永昌帝听到他的话,脸色阴晴不定的沉思片刻后,开口问道。
“你们各抒己见,谁有更好的建议?”
三个党派的官员你看看我我看看你,皆是面色凝重的沉默不语。
永昌帝冷哼一声,不悦的说道:“既然没有更好的意见,那就还是施行桑争粮田,棉争稻田的计划吧。”
随后永昌帝伸手指向提出计划的官员问道:“你觉得在哪个地方实施?”
闻言那名官员连忙回道:“回禀陛下,臣认为在潭淮和泽宁两郡实施比较好,这两郡不管是气候还是地质都非常适合种植桑苗和棉花。”
坐在龙椅上的永昌帝沉吟片刻后说道:“等到明年春分时刻,便开始推行桑争粮田、棉争稻田的国策!”
“臣等遵旨”
“退朝!”
永昌帝挥袖率先离去后,朝堂上顿时炸锅般议论纷纷。
以于瑞为首的清流党最为激烈。
“陛下竟然让严党推广桑争粮田、棉争稻田的计划,真是太荒谬了,难不成陛下真的要放弃扬州吗?”
“陛下此举,无异于在纵容严党,让严党越来越猖獗,难道陛下就不担心严党会威胁到南朝的大好江山吗?”
“都御史大人,不如咱们联名上书,劝陛下放弃这个荒唐的国策!”
“我看可以!”
“附议!”
而清流党派的领袖于瑞则是面色阴沉,一言不发。
保皇党的官员见状,知道事情不妙,连忙出言劝道。
“都御史大人,陛下这样做肯定有深意,还请你慎重考虑啊!”
“是啊,都御史大人,到时候若是惹得陛下不高兴,小心你们的项上人头!”
听到保皇党的话,清流党派的官员冷笑一声道:“那又如何,只要陛下放弃国策,在下的头颅便送给你们了!”
“没错!有本事你们就来拿。”
“附议!”
于瑞面色阴沉的扫视四周一圈后,沉声说道:“诸位,都静一静,都静一静!”
听到于瑞的话,原本嘈杂的声音顿时安静下来。
于瑞扫视一圈后,开口说道。
“陛下这么做自有他的打算,诸位何必如此激动?陛下英明,岂会被一群鼠辈左右!”
“就是!”
保皇党和严党一听顿时气炸了,纷纷跺脚骂街,骂的要多难听就有多难听。
三方党派、朝廷的顶梁柱、五府六部、内阁朝臣犹如街边的泼妇一样。
骂到最后,正坐在椅子上打着瞌睡的严敬缓慢的睁开眼睛问道:“怎么这么吵啊,这皇上都说退朝了,为何还在争吵?”
闻言清流党内的其中一名官员冷笑道:“严阁老,这桑争粮田、棉争稻田的计划是您提出来的吧?”
严敬点了点头说道:“没错,就是老朽提出来的。”
听罢那名官员怒目而视朝严敬喝道:“严阁老,此国策必会让天下动荡不安,流民失所,还请阁老劝陛下放弃这个国策,以保江山社稷!”
坐在椅子上的严敬呵呵一笑道:“老朽如今因年老,双眼也花了,不知阁下什么官职?”
官员义正言辞的说道:“在下礼部左侍郎董定!”
严敬笑道:“哦,原来是礼部的左侍郎,你所提出的问题,老朽恐怕不能答应,此国策虽然是老朽提出来的,但决定权是在皇上的手中。”
话音落下,没给董定说话的时间,严敬扭头朝身旁的官员说道:“送我回去吧。”
这情景把董定气的够呛,刚想出言呵斥,身边的于瑞一个眼神将其拦下。
待目送严党走后,于瑞看了一眼满脸愤懑的董定,开口说道:“先回去吧,日后再商讨此事。”
闻言董定狠狠瞪了一眼严敬消失的背影,随后和众官员朝大殿外走去。
而最后呆在殿内的保皇党见状,均是满脸的幸灾乐祸。
“哈哈,刚才的表情可真是精彩啊!”
“狗咬狗罢了,还是得小心这两条疯狗,免得日后咬上咱们。”
文华殿。
永昌帝面露疲惫的瘫在椅子上,双眼犀利的看向底下的梁九功问道。
“大伴,你觉得桑争粮田、棉争稻田的这个国策,能不能顺利推行。”
听到这话,梁九功心中一紧,额头直冒冷汗,思索片刻说道:“回主子,臣认为此国策必定会顺利推行。”
闻言永昌帝双眼紧盯着眼前的梁九功,许久未发出声音。
片刻后,永昌帝呵呵一笑:“那就好,只要国库充裕就行。”
章节错误,点此报送(免注册),
报送后维护人员会在两分钟内校正章节内容,请耐心等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