翻页   夜间
乐阅读 > 学好数理化,穿到古代也不怕 > 第233章 关于搬去府城

    天才一秒记住本站地址:[乐阅读] https://www.leduxs.org/最快更新!无广告!

    关于搬去府城的事,从乔暖他们回来后就开始商量。

    一直到现在也还没有个确切的结果。

    主要就是婆媳二人舍不得村里的两个作坊,至于田地这些,有长工有佃户在,家里还有管事的下人,乔大山偶尔回来看看就可以了。

    “先不说作坊,周先生也离开了,阳阳他们读书怎么办?”

    李如风提出了被大家忽略了的事。

    阳阳马上就要六岁了,该上学堂了。

    别看团团圆圆现在还不到年纪,可两三年都是眨眼就过,很快的。

    私塾的事,周先生已经全都交接给了石鹏,倒不是石鹏不好,人家也好歹是个秀才,还是周先生带出来的秀才,在乡下私塾教书并没什么不妥。

    可李如风他们都是周先生亲自教的,两相对比,差距就很明显。

    这下,乔家婆媳也纠结了。

    换成以前,她们是无所谓的,家里有了这么些田产家业,让儿孙读个书识些字,能继承家业就行,这是现如今的普遍情况。

    只有乔家,乔家给人的感觉就好像读书很简单一样。

    两个小三元呀......

    还有乔暖,这丫头根本就不像乡下孩子,桃树村的人都这么觉得,周先生有时候还会在学堂里,用她激励别的孩子。

    比如:“这一段,乔暖五岁的时候就倒背如流,你如今九岁了。”

    等等。

    现在桃树村的人家家里多少都有点子家底了,能送去读书的,都送去读。

    这是往年想都不敢想的。

    有些是觉得,不管怎么样,读书识字是好事,将来也好找活。

    没见乔家作坊里招小管事,都是要识字的么?

    也有不少人觉得,读书就得读好书,有能力也去考功名,没见李如风如今都是有‘工资’的人了,还能免掉二十亩地的税。

    桃树村的小私塾,在周先生手上陆陆续续教出了七个秀才,其中四个都是这五年以内考上的。

    花珏还没算在内,谁叫他是在京城考的呢?

    外人只知道桃树村的私塾出了个小三元。

    可桃树村的人自己知道,是出了两个。

    对于周先生要离开的事,他们是不舍的,可村长说的也不是没道理。

    老村长说,周先生有大才,去了府城的书院,往后桃树村有考学的孩子,不还是一样要去书院读书的吗?到时候不光是有周先生,还有别的许多先生。

    那时候,就不是数数周先生教出了几个秀才,而是几个举人,甚至,进士。

    乔暖不知道这事,要是她知道了,就会好好给老村长点个赞,这不就是画大饼吗?

    “阳阳,确实该读书了,府城的学堂,你们有熟悉的吗?”

    乔奶奶率先想通了这事,什么都没有孩子们的前程重要。

    “我有啊,乔奶奶,我是府城人,那里有些什么学堂,哪个好哪个贵哪个不合适我都知道,对了,咱们书院也有初级班,不过要等阳阳七岁才能去参加考核。”

    这事还真就只有齐子鸣最有发言权。

    他是绝对支持乔家人搬去府城的,这样,他就可以天天在乔家蹭饭了。

    艾玛,他忘了他爹交代的任务了,叫他跟乔家好好聊聊合作的事,先打个底的。

    算了,反正乔家就要去府城了,还是让他爹自己来谈吧。

    瞬间,这个被突然想起来的事就又被无情的抛在了脑后。

    “至于作坊的事,我有个建议,奶奶,你们听一下?”

    花珏沉默了一会儿,提出建议。

    “说来听听。”

    “我记得,奶奶的作坊一直都是做布偶,别的绣活也做,相对比较少,对吧?”

    “是的。”

    “绣坊的事,一直是奶奶跟孙大嫂在管是不是?”

    “对。”

    “奶奶,您可以这样,再找一个跟孙大嫂一起管事的人,让他们互相监督,反正花样子都是暖暖出的。”

    其实花珏本来是想说,这个作坊可以在府城再弄一个。

    不过饭得一口一口吃,事得一样样做。

    众人都觉得这个办法可以。

    “我推荐个人。”

    李小荷看向自家婆婆。

    “你想说的是不是于老二家的?”

    乔奶奶秒懂。

    “对。”

    “可是于二婶的性子绵软了些,怕就怕她不敢下手管。”

    “不怕,于家大妞是个心性不错的孩子,她立的起来,要不是她还小,我就推荐她来当这个管事了。”

    李小荷的意思,大家都懂了,于二婶只是个幌子。

    老于家走了之后这半年,于二伯一家算是终于过上了舒坦日子。

    只不过长期被打压的两口子不太立的起来。

    好在孩子比较争气,于二伯是个听劝的人,拿着钱送了儿子去私塾,儿子放学回来就教两个妹妹。

    如今,于家家里的事几乎是两个大些的孩子做主。

    当父母的一点都没觉得有什么不对,反而觉得孩子安排的很好呀,他们只管干活就行了。

    “我觉得行。”

    乔大山在村里也听说过于家现在的情况,这个孩子不错。

    “我也觉得行。”

    “那就让她试试吧。”

    行了,这事算是通过。

    “辣酱作坊的事也能这么弄吧?”

    李小荷问花珏。

    “其实辣酱作坊更简单些,如今管事的只有孙家外婆,最后的步骤只有孙家外婆和那两个买来的婆子会,姑姑,您只需要给孙家外婆找个管事的帮手就行。”

    其实方子这种事,花珏觉得乔暖说的对。

    不能老指着一个方子千古不变,别忘了,你这做的是酱料,时间长了,早晚有人琢磨出来,该防的防,最重要的,是自家要不断改进。

    “找谁做帮手合适呢?”

    这个真得想想,辣酱作坊跟布偶作坊不同,需要的工人比较多而杂,不像布偶作坊那样单一。

    人多又杂,管起来就费劲,首先,管事的就得镇的住人。

    还有,这辣酱是要入口的东西,卫生方面必须搞好,对于这个,管事的又必须细心。

    “奶奶,娘,你们觉得月娥姑姑怎么样?”

    “徐月娥?”

    “也不是不行。”

    她的孩子也不是不能离手,有她娘给带着,倒是不影响她出来干活才是。
章节错误,点此报送(免注册), 报送后维护人员会在两分钟内校正章节内容,请耐心等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