翻页   夜间
乐阅读 > 花落未央宫 > 第445章 胜者为王败者为寇

    天才一秒记住本站地址:[乐阅读] https://www.leduxs.org/最快更新!无广告!

    次日,皇上恢复了些精神,便撑着上了早朝,早朝后,又将刑部尚书凌峰、吏部尚书云翼、大将军苏沐、定国公、廉亲王等人,召集到御书房。

    御书房里,当皇上将安丞相意图谋反的消息抛出来之后,凌峰和定国公、廉亲王等人,全部都是一脸震惊。

    只有苏沐和云翼,没有任何惊讶的情绪,几人也很快反应过来,只怕他们两人早就知道此事了。

    而这个时候,凌峰也顺势,将调查中的十年前沈氏一案的证据,全都呈于御前。

    将安丞相的罪名又加重了一桩。

    在座的哪个不是在朝堂中摸爬滚打起来的,对于谋朝篡位的乱臣贼子自然痛恨,但是除了一开始的震惊之外,还有凌峰和苏沐两人提供的证据,已经由不得他们不信了。

    也知道,皇上召集他们前来,是商议此事,而不是让他们去想,安丞相为什么要谋反的。

    皇上同几名大臣在御书房商议国事,而栖梧宫,皇后也正同安丞相、楚怀瑜在商谈。

    “既然已经到了这一步,不管皇上是昏迷还是醒了,这件事,都不能收手了。”

    安丞相执意如此。

    就连楚怀瑜,也觉得昨日,他父皇跟他和楚怀瑾说的那一番话,就是在变相的敲打他们。

    或许父皇心中,已经有了储君人选。

    但是他还是楚怀瑾,不得而知。

    他当然也心有忧虑,万一等到父皇立储的圣旨下来了,他不是父皇心目中的储君人选,到时候再发动政变,他怕是难以服众。

    毕竟朝堂上还有那么多站楚怀瑾的官员,尤其是以苏沐为首。

    前几日,他们才商议的是,发动政变之后,将锅甩给楚怀瑾和苏沐,然后他们再带领御林军清君侧,就能顺势将他们给除掉。

    可是现在,皇上醒了,安丞相仍不打算改变原计划。

    左右不过,到时候在皇上面前有一通争辩。

    最为关键的是,现在楚怀瑾在调查他们的罪证,刑部那边也因为十年前的案子,调查到了关键点,听说还找到了十年前沈家的管家。

    搞不好,就会有他们的证据。

    如此种种,他们若是不先主动出击,等来的,就是皇上的审判。

    皇后听闻,眉目紧锁,但是就像安丞相说的,已经是箭在弦上,不得不发了。

    既然筹谋了这么久,自然没有这个时候放弃的理由。

    哪怕就是抢来的,只要他们成功了,就是赢家。

    胜者为王败者为寇。

    御书房里,君臣几人也拿出了主意。

    凌峰看了眼其他几人。

    皇上的意思是,将计就计。

    既然安丞相要发动政变,那就让他去,到时候也正好看看,到底有哪些人,站在安丞相的筹谋里,看清楚了,此次便是将他们一网打尽的时候。

    涉及太多朝臣,一网打尽让朝堂动荡自然不安,但是更不安的,是那些有野心的人一直潜伏着,不知道什么时候,可能就会推翻楚氏的江山。

    这是让他们,更加不能容忍的。

    “苏沐,京师营的兵马到了,先不要京城,在京郊外等候命令。”

    “是。”

    苏沐领命。

    “凌峰,明日早朝,把你的人证带上来。”

    “微臣遵旨。”

    凌峰领命。

    安排好之后,皇上留下了定国公和廉亲王。

    当着两人的面,写下了立储的圣旨。

    盖上玉玺之后,让魏全安将圣旨拿给二人看。

    定国公同廉亲王交换了一个眼神。

    圣旨上写着,立四皇子楚怀瑾为储君。

    “明日早朝时,宣布圣旨。你们以为如何?”

    “皇上,您非要在这个时候宣布立储君的圣旨?”

    廉亲王问道。

    这个时候宣布立储,不是给皇后一脉雪上加霜,就是皇上想故意刺激安丞相等人。

    同时,也把四皇子,推到了风口浪尖上。

    “有何不妥?”

    皇上挑着眉问道。

    他就是给他们加上最后一把火。

    既然皇后和安丞相不念及夫妻、君臣情分,那就别怪他也狠下心肠。

    既然始终都是要反,那就趁着这个时候,一并处理了。

    到时候,他还能给怀瑾留一片清明。

    次日早朝,发生了两件令朝野上下震惊的大事。

    一,皇上当朝宣布,立四皇子楚怀瑾为太子。

    储君之位,终于落到了实处。

    可是这样一来,大部分的朝臣希望都落了空。

    有朝臣出来反对,认为立皇后嫡出的三皇子为储君才更正统。

    有朝臣附和此言,但被皇上无视了。

    “朕意已决,圣旨已下,此事再无更改的余地。”

    二,刑部尚书凌大人,当朝指责安丞相,收买不成反陷害忠良。

    说的就是十年前的沈氏一案。

    一人之下万人之上的安丞相,被刑部尚书指着鼻子骂。

    除了有物证,还有人证。

    安丞相自然不认。

    说他是冤枉的。

    也有朝臣替安丞相辩驳,说沈氏的管家做不得人证,而且也极有可能是被人收买来陷害安丞相的。

    至于物证,十年前都没发现的证据,十年后怎么能说就一定属实呢?

    要制造这些证据,实在不费什么力气。

    双方各执一词,公说公有理,婆说婆有理,争执片刻就等皇上的决断。

    皇上却重拿轻放,认为双方说的都有道理,不说惩罚安丞相的话,只让他在府中休养一段时间。

    至于皇上具体是个什么意思,朝臣都摸着脑袋觉得看不透。

    朝堂上的事情传入到后宫,下朝后,皇后便到御书房求见皇上。

    只是皇上并未见她,皇后在御书房外顶着烈日跪了一个时辰也未曾召见。

    后来皇后晕倒,被宫人抬回了栖梧宫。

    太后听闻,也不知皇后犯了什么错误竟让皇上如此责罚她,遣了宫人来问,皇上却只告诉她,他自有决断,让太后不要过于忧心。

    这一跪,似是跪断了所有的夫妻情分。

    后宫中,一时气氛压抑,朝中好像有大事要发生,皇上一连几日,都未曾踏足后宫,就连荣华宫都没去。

    皇后那里,因为此事也免了妃嫔的晨昏定省,好像不愿见人。后宫妃嫔人人自危,不用去皇后处请安更是连自己的寝殿大门都不出了。
章节错误,点此报送(免注册), 报送后维护人员会在两分钟内校正章节内容,请耐心等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