翻页   夜间
乐阅读 > 开荒了!我全家都在古代搞事业 > 第24章 连轴转

    天才一秒记住本站地址:[乐阅读] https://www.leduxs.org/最快更新!无广告!

    赵家人坐着一辆牛车,驾着一辆骡车,那赵二郎还又牵着一头健壮的大黄牛,老赵家这是发什么财啦?

    从村头一路回到赵家院子,赵三郎拎了包点心将牛还了李家,李家大郎进了自家院子将点心递给张氏,自己去将牛拴到牛棚里。

    张氏拎着点心进了厨房:\"这赵家最近是发了什么财啊,天天吃肉,还送这么贵的点心。\"

    李忠武手上编着竹篮,头也不抬:\"赵家人多,三郎又聪明,想到挣钱的营生了吧。\"

    张氏也只是感叹一下,毕竟就这几天,赵家的日子是见天儿的好了起来。

    回到家,将自己预定了一个铺子的事儿说了,这个铺子是低价出售的,买不了吃亏买不了上当,自家不用的话租出去每个月进账都有不少。

    当然,铺子当然是要自家用的,是做早食铺子还是干些别的营生呢,大家各自发表意见,当然赞同做早食铺子的人多。

    想了想自己每次去镇上买菜都要跑好几个不同的摊位,赵启礼忽然知道要做什么营生了。

    将超市的概念给赵家人普及了之后,王氏开口问:\"三郎啊,这是方便了许多,但是这收上来的蔬菜,我们转手再卖出去,中间的利润也不高呀,而且要是没卖完那不就赔了吗?\"

    王氏问出了大家的疑惑。这个问题赵启礼想过,定量收取蔬菜,避免造成浪费,最后晚间的剩菜可以拿来自己家吃或者搞促销处理。

    反正铺子是自己的,控制好量就算赚的不多,也不会亏本。还可以制作几个食谱,将蔬菜按照食谱捆绑销售,帮助了选择困难症。

    而且他们的豆芽可以放在铺子里销售,搞饥饿营销模式,定价和酒楼一样,只是给酒楼的价格要再低一些了。

    至于蔬菜谁去收,自己家人是不行的,大家都太忙了,最好找熟识开工钱帮忙收。

    至于盘铺子的钱,只能将剩下的参卖了。

    赵家生活短短几天发生了翻天覆地的变化,车子有了,两辆。房子马上也要有了一间商铺,一座青砖大瓦房。

    一家人望着赵启礼,眼中火热的光快将他燃烧了,这就是读书人啊,脑子真的活泛。

    生的崽崽也是个有福气的,怎么鱼鱼就能挖到参呢,十几年可是都没人挖到过,就是上一个也是捡到了一根,鱼鱼一挖就挖了一片。

    几个小的是坚定了自己要好好学习的心,大人是要使劲儿宠鱼鱼和白白,挣多多的钱让自己的孩子像他三叔一样读书识字。

    散会之后,赵启礼拎着猪肉、鱼、糖、点心去了村长家。说明来意之后,村长只是感叹,这三郎啊可真是越来越厉害了,赵家是要起来喽。

    找出舆图,看了看哪里还有合适的宅基地,村里河边还有一大块。只是村里人怕自家孩子会调皮去河里玩,都避开了河边。

    定下了河边一大块宅基地,择日不如撞日,回家拿了参,驾了骡车带着村长直奔府衙。

    先是去的回春堂,将几棵参卖了,这几棵有的比上次的好,也有的比上次的稍微差点儿,总共佟掌柜给了八百两银票。

    本以为最多六百两的,一下子多了二百两赵启礼拿着银子询问:\"佟掌柜,你这没给错吧?怎么八百两?上次不是五十两一棵吗?\"

    还以为赵启礼嫌少,刚要解释,听完才知道人家是觉得拿多了,内心觉得好笑,面上也是微微一笑:\"那几棵参年份比较久,单棵价钱就是一百多两,没多给。\"

    将一本草药大纲送给了赵启礼,让他拿给家里孩子可以认识一下,这样也知道哪种草药价值高。

    接过书籍,谢过佟掌柜,驾车朝府衙赶,路上村长见赵三郎去了一趟药房,以为家中有人生病,关心了几句。

    赵启礼忙解释,上山挖野菜时候捡到了一棵参,刚拿来卖,这不是家里要盖房子了吗,缺钱,不得已卖掉了。

    怪不得赵家起来了呢,原来是捡到了参。

    卖掉确实是够盖一栋房子了,草房子是绰绰有余了,只是赵家要盖的是青砖大瓦房,不知道到时候村里会有多少羡慕的人家。

    到了府衙,小武还在值班,熟人好办事,正好将银子交了,宅基地、铺子手续一起办好了。

    临走给了小武一两银子当作辛苦费,又给了一两银子让小武下了衙请值班的兄弟们放松放松,全当这段时间对他们的感谢。

    不着急回家,赵启礼驾车看了一下铺子,桌椅板凳什么的都在,这铺子之前是卖布料的,布置比较简单。

    观察了一下布局,记下了大概方位,脑中思考到时候要怎样设计才能合理方便。

    卖蔬菜的柜子也要请人打造,装修倒是不用太复杂,打扫干净就可以了。

    关了铺子驾车找到老者,直接询问:\"您现在有时间吗?我想先请您打造几个柜子,要的比较急。您看?\"

    上午才见过,刚预定了打家具,这半晌不到的功夫,又来了:\"行,你准备好木材,我明儿去你家找你。图纸你准备好,价钱的话,到时候看过图纸再谈。\"

    今儿赵三郎风风火火的定下了宅基地和铺子,从手里出去了大笔的银子,看了全程的村长已经木然了,赵家平时不显山不露水,这一下子倒是起来了。

    将村长送回了家,递上了二两银子的辛苦费,赵启礼驾着骡车又跑到了李家。

    将来意跟李家大伯说了,自己家比较忙,这么重要的活计不知道托付给谁,思来想去想请李家大伯帮忙。

    张氏一听要帮忙,正要客气客气,一听到给的价钱,顿时不说话了。

    李忠武知道赵三郎不过是客气说法,一个月给开800文底薪,若是销量好的话,销量增加势必要加大收购力度,到时候忙的话,工资会根据销量的增幅适当提升。

    李家众人心情都有些飞扬,一个月800文的收入,一年也能攒下来不少了,可以改善改善家庭条件了。

    沉默了半响,赵启礼以为李大伯是要拒绝,正要开口打圆场,李大伯开了口,语气严肃:\"三郎,这事儿我和文平肯定给你办好了。\"

    氛围弄得这么严肃,赵启礼有些不适应,笑着开口:\"大伯,就是蔬菜要新鲜,收购价根据当天蔬菜价格浮动来,会给一个最高价的,你们只要按照这个收,亏了也不会怪你们的。\"

    自然是不能亏的,李大伯内心暗自保证,要给三郎收到最新鲜的蔬菜才行。
章节错误,点此报送(免注册), 报送后维护人员会在两分钟内校正章节内容,请耐心等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