翻页   夜间
乐阅读 > 那山,那水,那人 > 第175章 九八大水(五)

    天才一秒记住本站地址:[乐阅读] https://www.leduxs.org/最快更新!无广告!

    对于丈夫的这种烧菜难吃,还死不承认的行为,顾怜秋可不惯着他。在她端着盘子走到灶台的时候,王芳和李哲突然从屋外进了屋来。

    “芳芳,你们吃饭了不?”

    “吃过了怜秋姐,在家里闲着没事儿,就来找你聊聊天。”

    说着,王芳将头上的斗笠取下,在门前将水甩净。走到顾怜秋的身边,看她倒进锅里的红烧肉,神情变得有些亢奋:“呀,怜秋姐做了红烧肉啊。”

    “这是共伟做得,盐放得太多了,我端过来重新改改味儿。”

    “哈哈,共伟哥现在做菜的水平可掉了不少啊。以前烧的就算不是美味,也不至于不能吃呀。”王芳捂着肚子止不住的笑。

    等顾怜秋将改了味的红烧肉端上桌子后,瞥了一眼门外的雨景。

    王芳也发现了她的动作,淡然的说了句:“这雨应该也快停了吧。”

    她长叹一声道:“唉!谁知道呢,这雨一会大一会小,有时候停个半天了,又继续下。”

    “怜秋姐,等雨结束了,这后边的事情可不少啊。不光是东山的桑园得收拾,厂子里边的那些机器,怕是被水泡这么久也得找人来修了。”

    “修肯定是要修的,到时候等水退了,到乡里给振国打个电话,让他那边安排个师傅来。”

    “也不知道外边的情况咋样了,咱们清水都淹成了这个样子,其他几个村子肯定也好不到哪里去了。”王芳若有所思的猜测道。

    如她所想的,清水村外边的几个村子,都或多或少的遭受了洪涝的侵害,许多乡道的路段也被大水给你冲垮了。

    其实县里和乡里已经调派了一些消防员进入七里乡救灾抢险,只是由于清水村所处的位置过于里边,以至于外界难以在这大雨大水未停的情况下赶进来。

    而现在让顾怜秋她们挂心的,还是纺织厂后续恢复生产的困难。现在不光是许多桑树原料将要面临短缺外,那些被水浸泡的纺织机那些应该也已报废,大家需要在最快的时间里重新赶造一批出来。

    这些的前提,是需要资金用以支撑的。

    “怜秋姐,公司的账户上的钱够维持吗?我和阿哲商量了一下,把家里的钱都拿了过来,这三个存折,一个是我们的,一个是我娘,一个是他爹那里拿来的。总共有五万块钱,你看够不?”

    看到王芳摆在桌子上的三本存折,顾怜秋一时愣在了原地。而在旁侧坐着的徐共伟,此时却突然故作几声干咳的的动作。

    “怜秋姐?”见她没有回应,王芳困顿的喊了一声。

    “拿回去吧,账户里面还有些钱的。”

    顾怜秋抬手将存折推了回去,没有接受她的好意,同时她还回头瞥了眼丈夫。徐共伟虽是没有明说,但他的想法应该是要妻子把钱收下的。

    最后,顾怜秋还是把自己所想,也当是给大家交个底:“我想还是等水退了以后,看具体情况再说吧,希望是够的。反正吧,今年也不指望能挣多少钱了,能把公司的经营维持下去就足够了。”

    这场连续二十多天的阴雨天气,直到六月初开始转晴,至于大水,则是在六月初十左右才逐渐退去。紧接着在顾怜秋的组织下,纺织厂的清理和生产也陆续展开恢复。

    自从八三年开始,顾怜秋和王芳一道在东山开辟桑园到现在。十五年的时间里,这一次的损失是最为严重的,几近让大家多年的心血付诸东流。从各个村子统计过来的受灾情况,便已经能够看得出,今年的产量将会缩减一半还多。

    今年的第一批生丝已经错过了,只能从八月和十月的两批生丝产量里尽力保住。好在方振国在了解到纺织厂当下所面临的困境后,给纺织厂的账户里汇了三十万来用以恢复桑树规模。

    而纺织厂真正恢复到大洪水前的产量,是在千禧年后的第二年。

    2001年5月

    正值儿子徐文海即将面临高考的日子,虽说平日里忙于纺织厂的经营,但顾怜秋和丈夫还是每个周末的晚上还会抽出时间来,在儿子的房间里陪他复习。

    台灯前,停下手里的笔,徐文海抬头望向了母亲。

    “妈妈!”

    夫妻俩几乎是同时抬头看向儿子的,而徐文海也和父亲对视了一眼。

    见儿子欲言又止的表情,顾怜秋也没有去追问。双手蜷握在书本上,开口询问了一句:“海海,是不是觉着学习的压力大?”

    他摇摇头答道:“还好吧,没什么压力。妈妈,我想了一下,等高考结束了,填志愿的时候我想报京财大学,我不想去省城念大学。”

    “为什么不去省城呢?你外公和舅舅都在那里,能给你个照应。再说了,你姑姑不也是在省城念得嘛,省城的大学不比京财的差。”

    对于儿子的想法,顾怜秋并不是很能理解。她的观念里,自己和小伊都是省城的大学毕业的,且都是全国有名的重点,犯不着要选外省的大学。

    徐文海似乎并不愿意接受这样的安排,但他并没有直接反驳母亲的意见。转而以一种极低的姿态口吻回道:“大学我想学习金融专业,可全国最好的财经大学就是京财了。其他的大学虽然有这个专业,可毕竟比不上京财啊。”

    “那儿离家好远了,就是从省城过去,也得有一千多公里了哇。”

    顾怜秋在心里测算了一下距离,那么远,坐火车也得好几个日夜吧。

    和妻子心态不同,徐共伟似乎并不在意这些,相反他对儿子报考京财的决定,给予了坚定的支持。

    “我觉得海海的想法是行的,离家是远了点儿,大不了就是来回折腾辛苦些。不过,咱们家要是能有个考到京财的大学生,那往后去学校瞧海海的时候,还能爬爬长城,去长安街上走走,去天安门看看。”

    说着这些的时候,好像就是徐共伟已经到了那些景点,表现得满面兴奋。

    但他又突然停顿了一下,有些怀疑的望着儿子询问道:“海海,你考得上京财吗?”

    “嗯!”

    看到儿子坚定地点了头,徐共伟也是高兴地拍着大腿,起身走到了儿子身边。

    “海海,高考的时候哇,好好考。等考上了,爸爸就在村里,不对,到县城去。怜秋,咱们到县城的酒店给海海摆庆功宴!”

    见丈夫如此兴奋的模样,顾怜秋也是一头黑线:“听你的,听你的。等你儿子考上京财了,你想在县城的酒店订几桌就订几桌。”
章节错误,点此报送(免注册), 报送后维护人员会在两分钟内校正章节内容,请耐心等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