翻页   夜间
乐阅读 > 七零空间:不做冤种小姑子 > 第216章 四合院

    天才一秒记住本站地址:[乐阅读] https://www.leduxs.org/最快更新!无广告!

    “她待会儿看到崔敏不尴尬吗?”

    “不会吧,图书馆那么大呢。”

    两人互看了一眼,同时笑了起来,

    “算了,真碰上只能说她们有缘了,我们走吧,把你带去西单,我还得去我朋友那儿。”

    宿舍里的人爱学习这个事其实让朱小琴有些危机感的。

    像陈爱党,她早上刚醒的时候,人家就收拾好了,跟她打了个招呼,就去了图书馆。

    半点时间都不耽搁。

    但是她要做事也不是就能耽搁的,只能说后面要好好平衡了。

    钱月月虽然是圆脸显得小,但是个子也挺高的。

    她一站起来比朱小琴还高了点。

    等她一坐上自行车后座,朱小琴顿时感觉自己压力有些大。

    她比周爱云大概起码重了有小二十斤。

    朱小琴带周爱云都困难,别说带她了。

    但是话都说出口了,总不能直接说人家重她带不动吧。

    钱月月也不是那么没眼力见,朱小琴骑了一会儿,她就说换她了。

    “我以前在家里都是我骑车带我妈出门,有经验。”

    还别说,骑着是比朱小琴稳当多了。

    “我妈一直说我吃的多,所以每次出门干什么都让我带她,她都不坐我爸的车。”

    “为什么啊?你爸不是更稳当点吗?”

    “我爸技术不行,他自己骑车都摔,别说带我妈了。”

    “她说要陪我来京城,还是我姑姑跟她说一切交给她,她才放心。”

    这一路上大部分时间是钱月月骑的,而且三个多小时,她差不多把底都透光了。

    只能说,爱聊天的人那是真藏不住事。

    连她有个商贸部上班的姑父都说出来了。

    “我妈本来要送我来的,还是我姑姑说有她和我姑父在,让我妈好好上班,她这才算了。”

    “我小时候经常找我姑姑姑父玩,后来我姑父调到京城来,进了商贸部,就忙起来了,我们走动才少的。”

    “我去他们的家的时候,我姑姑给我买了好些吃的,我哥不爱吃软烂的,都给我吃了,但是小琴你那个点心不软也好吃。”

    “是啊,我就是看着好吃才买的,等你到了西单,你去……”

    她跟钱月月交代了清楚,这个时候她们骑的已经能看到西单商场的大门了。

    朱小琴一抬手表已经快十点了。

    “月月,我大概两点会过来下,你要是要跟我的车回去,就两点在这里等。”

    “哎呀不用,我待会儿买了先去我姑姑家,给我姑姑姑父他们送过去,说不定他们还得留我住一晚。”

    “你忙你的就好。”

    朱小琴一听她这么说点了点头,单腿一蹬自行车,跟她挥了挥,走了。

    朱小琴没像她说的跑去找林宇和唐悦合。

    人家小夫妻马上就要分开了,她这种不识数的去当电灯泡不是脑子有病嘛。

    而且她还有正事要干。

    京城的四合院大体集中在西城区和东城区,二环内,鼓楼,东四,南锣鼓巷,后海这一带。

    西单就在西城区二环,她骑着自行车就开始逛起来了。

    现在的京城人都不认二环外的地方是京城。

    所以二环内住的非常拥挤,朱小琴骑着自行车从边上过,看到一堆四合院都被隔成了一个个小屋子,极其混乱。

    她叹了口气,这些房子就算后来收回来,或者真卖出去,这收拾起来可是大工程啊。

    她因为是个姑娘骑车又不会跑去人家门口探头探脑,倒是没人过来问她哪里来的。

    也是这些人最近看着这样的年轻人多,大家习惯了。

    外地的大学生往京城涌,有些建筑系的学生也会各个地方采风。

    他们因为觉得这些人鬼鬼祟祟的,还抓过一两次。

    最后都是喊学校派人来赎的。

    朱小琴骑了好一会儿,终于看到有一家有个工人在施工。

    她赶紧停了自行车,想上前套套近乎。

    结果谁知道她一靠近,人工人师傅比她还紧张。

    不过那师傅抬头一看是个不认识的小姑娘才松了口气。

    “老师傅你好呀。”朱小琴笑着给他打了个招呼。

    这老师傅心想,还挺有礼貌。

    “你好啊,有什么事吗?”

    “师傅,我有问题想问一下。”

    说着就递了一根大前门给他。

    现在的普通老百姓都抽战斗牌香烟,可以零卖1分钱1支。

    能有这种抽一抽就不错了。

    省中华,市牡丹,一般干部前门烟,都不是老百姓抽的。

    朱小琴这大前门一出手,那老师傅顿时态度就变了。

    “哎,不愧是大学生啊,懂事啊!”他拿着烟仔细闻了一口,宝贝似的别在了耳朵上,“你想问什么来着,问吧。”

    1978年的北京房价并没有想象中那么低,但是也没那么高。

    特别是四合院这种房子。

    二环里的四合院是不少,但是一堆是大杂院,这种就算房主想卖也不容易。

    当然,也有保留的很好的,这种就是特殊时期被征收来用的了。

    这种卖倒是没什么,但是还是那句话,现在这个时候一堆制度都在变,买家心里也犯嘀咕。

    所以很多人出价,但是真的买下来的还是少数。

    这老师傅在整理的就是这一片目前唯一卖出去的一栋。

    一个两进的四合院子。

    “我们经济相关的作业,想了解下目前的像这样房子的价格,回去好做资料。”

    “你说这个啊,这个我还真晓得。”

    “这房子房主开了五千块,不过最后三千出点头成交的,那新买家也不知道哪里来的那么些钱,三千块呢,买这房子。”

    三千块,那不是捡吗?

    这哪里贵啊。

    虽然这个价格对于这个年代的人来说很高,但是这不就是捡钱吗?

    但是朱小琴一问这房子的修缮价格,心里打了下退堂鼓。

    “你去东城那儿看看,那儿好像才卖出去两套。”

    朱小琴一听这话,到了个谢,就往东城去了。

    等她了解了一圈下来后,就放弃了一步到位的想法。

    她身上统共就一万块出头,这钱虽然现在放在哪里看都不少,毕竟万元户这个名头还没出现。

    但是真想用来做点什么,那也是困难重重。

    她准备先问问,要是房子合适,她就想想办法那一套下来,不行她就等八十年代的出国潮了。

    那个时候二环的四合院那是一片一片的空着。
章节错误,点此报送(免注册), 报送后维护人员会在两分钟内校正章节内容,请耐心等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