翻页   夜间
乐阅读 > 七零空间:不做冤种小姑子 > 第343章 好好干活,好好挣钱

    天才一秒记住本站地址:[乐阅读] https://www.leduxs.org/最快更新!无广告!

    他们这一次回村里,颇有一种荣归故里的景象。

    朱小琴觉得她家的门槛都要被踩平了。

    其实就现在这个生活水平,就算有人出趟远门,

    真会带那么多东西回来的是少数。

    朱小琴这种的给家里几个长辈带了那么些特产的,

    都被家里几个老人翻来覆去快说烂了。

    而且京大给补贴,又不是所有学校都有这个政策,

    就算有,也不是谁都能拿到的。

    这种情况下,没几个人认为学生上学能拿多少钱的,

    当然也有些人会盯着问,

    比如朱小琴她小婶子,

    朱小琴她娘提前都跟她说了,

    如果有人问这个,她就说没多少。

    再问的细,就别理他们。

    不过这种做法也就是放在朱小琴头上行的通,

    要是村里别的年轻人,哪里逃得过这些大爷大妈的攻势。

    但是这家里的孩子开了厂子,可就是另一回事了。

    这厂子说是大队的厂子,但是具体什么情况,大队里就没人不清楚。

    厂子刚开了半年的时候,从出货上就能看出来,

    虽然是大队的厂子,但是生意确实好。

    一开始村里找了些婶子大娘开工的时候,一堆人甭管离得远的近的,

    私底下好些都在打赌,打赌这厂子能开多久。

    一堆人不识字还努力的算了算厂子的开销,

    别的他们搞不清,但是这么些工人一个月的工资再加上每天吃的饭钱,他们琢磨琢磨也就出来了。

    更别说还有那些机器呢,好些是旧的也不耽误这些东西贵啊。

    就是那些家里有人在厂里干活的人家,其实心里也是不看好的。

    每天女工下了班高高兴兴回家,有些可能是心里羡慕嫉妒的情绪太多了,脑子不清楚的时候就会来一句,

    “谁晓得厂子会开多久啊,还是种地保险,现在种的多可是拿的多啊。”

    他说这话的时候完全忘了,眼前这刚下班的人是他娘,

    被他娘拿着扫帚追着在村里跑了一圈。

    “厂长说了,要是年底效益好,明年我们还要涨工资呢,

    你给我把你的臭嘴闭闭好,再让我听到你说我们厂子的坏话,老娘对你不客气。”

    被打的小伙子真想问一句,他屁股都要被打青了,还要怎么不客气啊?

    但是看看他娘的脸色,嘴里的话到底还是没敢说出口。

    但是涨工资这事还是传了出去,别的地方不说,下水河的大伙儿还是心里多了信心。

    这都能说涨工资了,那肯定是生意挺好的,才能说这话啊。

    不过就他们平时看着朱老三家这个儿子天天电话不停的,

    嗯,从这就能看出来了,生意不好哪有那么多钱打电话。

    等过年前一做结算,会计自己都被吓着了。

    虽然她因为不是老会计,担心自己做的账有什么问题,所以几乎隔两天就默默的对对账,

    但是每次算出来那销售额和利润的时候,她依旧被吓到了。

    她什么时候算过四位以上的账了?

    朱会计一开始看到他们大队这厂子一年不到挣的钱的时候,

    还以为人小会计太年轻了,是不是忘了减了支出。

    结果他自己算好之后,咽了口口水,又算了一遍。

    “大队长,这服装厂厉害了啊,这还不算库房里的布料呢,利润就已经有一万四千二百了,纯利啊,这可是。”

    这厂子收益过万比起个人的收益过万,那肯定还是不一样的。

    但是这厂子刚办第一年,就赚了那么多钱,比起那些前两年都要靠公社靠县里支援的,他们这厂子可是太成功了。

    “厂长说了,要给大家一人发一个月工资当奖金,在一人发一身做衣服的料子。”

    朱会计一听这话,心里这嫉妒之情就止不住了,

    “都是大队的厂子,别的就算了,这布料得给留点吧?”

    他一个大队的会计,怎么比人家厂子里的会计混的还差了?

    村里这些工人的活一点不比镇上的厂子里的那些工人轻松,但是工资却低很多。

    当然,就算一个月十八块的工资呢,那也是一堆人想进来。

    这吃住都在家里,天天风吹不到,太阳晒不到,雨淋不到的,

    还有什么可说的,这工作那就是发烧到四十度都是要来的。

    这说的是厂里一个三十岁不到的小媳妇,

    她丈夫之前上山逮野鸡摔伤了腿,后来因为一直也没养的好,不能干重活。

    家里老人走的又早,只能她下地干活,重体力的活,女人是跟男人比不了的。

    还好她一直手艺不错,偶尔做点鞋子之类的赶集的时候卖了,也能补贴点家用。

    但是这些都是不定时有的,家里但凡有点事,那就得出门借钱。

    比如孩子上个学这种,要不是这个服装厂,她小儿子就要没学上了。

    毕竟这一年年的拆了东墙补西墙,总有塌的时候。

    现在她每个月上班固定有工资拿,

    丈夫在家里洗衣服做饭带孩子收拾门口的自留地,

    家里分的地他们就租给了别人干,每年给粮食就行。

    这才上了几个月的班,再看之前那浑浑噩噩的日子,都感觉是上辈子的事了。

    这也是为什么陈宝珍发烧烧到四十度也不愿意请假的原因,

    她担心会不会因为请假,就把岗位丢了。

    后来还是朱建国跟大队长商量着出了个新的政策,

    把病假事假还有些别的国营厂子有的假都安排上了,

    硬是让她回去休息了两天。

    “生病了效率就低了,不如回去休息两天,厂里有的福利有什么不能用的呢。”

    不过现在这个福利对于工人来说是挺好的,但是一旦没有具体的限制情况,就会有人开始偷懒。

    不过这就是之后的事了。

    现在周边村子里的人一堆想进他们厂子,盯着她们工人岗位的人那是太多了,

    可不能给别人抓到小辫子,

    这要是因为偷懒被人举报,丢了工作,那可就得不偿失了。

    特别是年底的时候,厂里的每个工人都得了一个月的工资作为奖励,那更是让外面的人看着眼红的不行了。

    这也是为什么朱建国他们一家子要去京城的其中一个原因,

    有些事真的不是讲道理就能说清的,这个时候避一避不是坏事。

    虽然也有人嘀咕说什么,

    “大钱都被朱家赚走了”,

    “一年就能在京城买房了”,之类的话,

    但是大家都不是傻子,

    “建国没来村里带大家发财的时候,他自己镇上就开了个小厂子了,他开了两三年的厂子了,一点钱不挣?”

    “有这个空多去收拾收拾地,说不定明年还能多涨点粮食,说这些乱七八糟的是看不的大队的厂子效益好啊?”

    “对呀,这哪里是看不得大队效益好,这是看不得我们这些老娘们挣钱啊!”

    这话一出来,还有谁敢再多说两句,

    村里的这些大娘们那是眼睛瞪得跟探照灯一样,

    就看着谁脑子不好或者嘴不好,正好可以给大家打打样了。
章节错误,点此报送(免注册), 报送后维护人员会在两分钟内校正章节内容,请耐心等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