天才一秒记住本站地址:[乐阅读]
https://www.leduxs.org/最快更新!无广告!
第一世,卫子安化作了一名郁郁不得志的儒生,年少成名,童生案首,秀才头名,然而乡试之时却因为一篇策论,不仅没有获得举人的资格,反而被当时的主考官批了“离经叛道,罔顾纲常”八个字。
从此之后,少年学子连续三次乡试落榜,九年时间一晃而过,少年成为了青年,成为了一个落魄的秀才。
在这期间,曾有昔日的同窗不止一次的找上过他,透露他缕缕不中的原因,非是文采不足,而是太过狂悖。
整个天下,莫不是君为臣纲,皇帝口含天宪,一言定天下,谁又敢说,民为贵,社稷次之,君为轻,此等言论,太过大逆不道。
只要青年儒生肯低头,承认之前太过年少轻狂,只是想以惊世骇俗之言博取眼球,如此过后,举人功名唾手可得,哪怕是进士也是轻轻松松。
然而,即便是几位同窗屡次劝说,青年儒生依旧是沉默以对,不肯点头。
终于,在第四次乡试落败之后,青年儒生因与人发生口角,被人当街打成重伤,回家之后一病不起,在生命的最后关头,青年儒生神色悲怆,留词半阙,气绝身亡:
昨夜西风凋碧树,独上高楼,望尽天涯路。
幻境之中世事流转,而在幻境之外,卫子安那没有神智的身躯却一步一步坚定的攀登着问心古路,虽然其攀爬的速度并不快,然而其脚步却异常坚定,平稳。
终于,随着幻境之中的卫子安气绝身亡,外界的他也是缓缓踏过了第三十三阶问心路,至此,精英弟子的考验已经算是完成。
不过,卫子安却丝毫没有停下的意思,随着他一步登上第三十四阶石梯,幻境再次开启。
这一世,卫子安依旧是一名郁郁不得志的儒生,同样是年少成名,因为一篇策论引得院长的批驳,同样的“离经叛道,罔顾纲常”八个字压在了卫子安身上。
只是这一世,卫子安没有做出和上一世一样的选择,第一次乡试失败,当得知院长的评价之后,卫子安坐在灯下,一夜无眠。
次日清晨,双鬓有些花白的卫子安走出房间,面带笑容。
三年时间转瞬即逝,第二次乡试到来,这一次,卫子安放弃了之前的策论主张,而是以一篇《治安疏》震惊省城,获得乡试头名,随后再中进士,踏入官场。
而由于《治安疏》的影响,卫子安很快便下放为官,主政一方,然而,此后的事情再次变得坎坷了起来。
由于其为官清明,性格刚正,非常不受同僚的待见,认为他不懂变通,不会人事,屡屡被排挤打压,同时下属也没有几人对他心悦诚服。
认为他沽名钓誉,只会空谈,除了会动用严刑,根本不懂治理民生。
此后四十年,卫子安始终困守一方,终其一生,虽算不上碌碌无为,却也并没有将治下变得好多少。
而随着其年事已高,辞官归田,一切又迅速恢复原样,在临死之际,回顾此生种种,卫子安一声长叹,留词半阙:
衣带渐宽终不悔,为伊消得人憔悴!
随着幻境中的卫子安死亡,问心古路之上,卫子安再次艰难踏出一步,站在了第六十六阶石梯之上。
此时的卫子安心神从幻境回归,透过云雾看着下方通过了第一关,艰难攀登的数十人,随后又想起自己的两番幻境试炼,心中诸多感慨,化作一声长叹。
而在大殿之中,老道缓缓睁眼,虽然目光看着前方,似乎却穿过了空间,落在了卫子安身上,微微一笑道:“有意思的小家伙。”
问心古路内,收拾好心情的卫子安看着最后的三十三阶石梯,再次一步踏出。
同样的身份,同样的开局,年少成名,童生,秀才头名,会考在即,而这一世,卫子安没有选择宏论惊天下,而是以一篇四平八稳的策论取得乡试头名,解元。
随后又在春闱中以一篇《过周论》震惊朝野,得中进士头名,会元,继而在殿试中被当朝钦点状元,连中三元,文运汇集。
接着,卫子安直接下放主政一方,很多不同意卫子安《过周论》的官员不怀好意看着卫子安下放,等着他出丑。
然而,令这些人震惊的是卫子安不仅文章做得花团锦簇,而且世事洞明,人情练达,既不过分清高,却又自有风骨坚持。
每每有人送礼,卫子安虽不会拒绝,却也会要求这些人将礼物换做对自己开创的书院的支持。
济民书院,这是卫子安开创的书院的名字,他亲任院长,在主政的闲暇时间,常常到院里讲学。
此后五十年,卫子安流转多个地方做官,每到一处,便会开创一座济民书院,随着他的职位高升,济民书院的数量也越来越多,越来越大,直至最后,在京城创办了最大的一所济民书院。
而后,由于书院内诸多学生考取了功名,为了避免当朝者的忌惮,卫子安主动辞去了一品内阁的职位,致仕归田,皓首穷经,专心做学问。
五年之后,生命垂危的卫子安最后一次走出那座京城最大的书院,再入朝堂,皇帝赐座,于金銮殿上有了一番震惊天下的谈话,而在谈话的最后,垂垂老矣的卫子安有了那令天下失声的一问:“民为贵,社稷次之,君为轻,陛下以为然否?”
皇帝神情肃然,看不出喜怒,最后重重吐出两字,“然也!”
卫子安仰天长笑,缓缓道:“既如此,陛下须知,民如水,王朝如舟,水能载舟,亦能覆舟!”
皇帝踏下金銮,立在卫子安身前,拱手行礼,道:“学生谨记!”
至此,卫子安面露微笑,气若游丝,却如同看透世事红尘,微笑中带着洒脱,留词半阙,与世长辞:
众里寻他千百度,蓦然回首,那人却在,灯火阑珊处!
随着卫子安身亡,举国哀悼,文坛大宗师,天子之师,卫子安身亡,在其死后,皇帝金口玉言,将其定为千年以来第一位圣人,他为圣人门下第一弟子,其后更身披缟素,执弟子礼,将卫子安葬在了京城济民书院所在的济民山上。
而随着卫子安的死亡,幻境却并没有立刻终结,他来到了一座山巅之上,上有九重云霄,下有苍茫大地,孤峰屹立,人影微渺,脚下的山峰如剑,高达亿万丈,天空就在卫子安的眼前,仿佛触手可及。
就在这时,一个威严庄重的声音出现在了天地之间,威严的声音宏大无比,如天威,不可揣测,一字一顿的拷问着卫子安:
登仙路者,不知凡几,然成道者又有几人?
如凡人行道,有行十里者,有行百里者,有行终生者,行十里者众,行百里者寡,行终生者鲜,修行亦如是。此为仙道之艰难!
凡登仙道,夺天地之精,集众生之灵,立生灵之巅。丹成龙虎汇,婴结鬼神惊,道划天地明。既修无上法,必行天下事。言开封神,法出镇妖,方才不负,千万年苦修,此为仙道之威能!
凡此种种,皆为仙道。若心不定,意不坚,远磨难,俱伤痛,又如何成就仙道?不经仙道之艰难,怎得仙道之威能?
故吾在此:
且试问,汝心坚否?
最后一句话落下,如开山,如惊雷,如天地倾覆,威压己身,携带着无上的威能,威严的声音如潮水一般,冲击着卫子安的灵魂。
章节错误,点此报送(免注册),
报送后维护人员会在两分钟内校正章节内容,请耐心等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