翻页   夜间
乐阅读 > 我,咸鱼,开局气死混沌神魔 > 第 109章 物理

    天才一秒记住本站地址:[乐阅读] https://www.leduxs.org/最快更新!无广告!

    初中物理公式归纳

    公式

    物理量

    单位

    备注

    速度公式

    求速度:v=

    \\frac{S}{t}

    t

    S

    求路程:

    求时间:

    v┄┄速度

    m\/s

    km\/h

    V平均速度=S总路程\/T总时间;车过桥、车过洞时,S总路程=S桥(洞)+S车。

    s┄┄路程

    m

    km

    1m=10dm=102cm=103mm

    t┄┄时间

    s

    h

    1h=60min=3600s1min=60s

    重力与质量的关系:

    G=mg

    G┄┄重力

    N

    g┄┄重力与质量的比值

    单位为N\/kg

    m┄┄质量

    kg

    g=9.8N\/kg≈10N\/kg

    密度

    求密度:

    求质量:m=ρv

    求体积:V=m\/ρ

    ρ┄┄密度

    kg\/m3

    g\/cm3

    1k=103g1g\/cm3=1×103kg\/m3

    1m3=106cm31L=1dm31mL=1cm3

    m┄┄质量

    kg

    g

    V┄┄体积

    m3

    cm3

    浮力公式

    称重法公式:

    F浮=GF拉

    F浮┄┄浮力

    N

    通过二次悬挂,用弹簧测力计先测出物体在空气中的重,再浸入液体中,测出在液体中的示数。

    G┄物体重力

    F拉┄物体浸在液体中时测力计的读数

    阿基米德原理:

    F浮=G排=m排g

    F浮=ρ液gV排

    F浮┄浮力

    N

    G排物体排开的液体受到的重力。

    m排┄物体排开的液体的质量。

    ρ液┄液体的密度

    kg\/m3

    V排┄物体排开的液体的体积

    m3

    压力差公式:

    F浮=F向上F向下

    F向上┄下表面受到竖直向上的压力

    此公式揭示了浮力产生的原因。

    F向下┄上表面受到竖直向下的压力

    平衡公式:

    F浮=G物

    F浮┄浮力

    N

    当物体处于漂浮或悬浮时。当物体浸没时,V排=V物。

    G物┄物体的重

    压强公式

    普适公式:

    P=

    P┄压强

    Pa(N\/m2)

    S受力面积:有受到压力作用的那部分面积。1cm2=10-4m2

    F┄压力

    N

    S┄受力面积

    m2

    液体压强公式:

    P=ρ液gh深

    P┄压强

    Pa(N\/m2)

    此公式还适用于侧面与底面垂直的立方体水平放置时。

    ρ液┄液体密度

    kg\/m3

    h深┄深度

    m

    深度是指自由液面到液体内部某一点的竖直距离。

    帕斯卡原理:∵p1=p2∴

    应用帕斯卡原理解题时,只要代入的单位相同,无须国际单位。

    公式

    物理量

    单位

    备注

    杠杆平衡条件:

    F1L1=F2L2

    或

    F1┄动力

    N

    应用杠杆平衡条件(杠杆原理)解题时,只要代入的单位相同,无须国际单位;甚至可以用“个”“格”等作为力和力臂的单位。

    L1┄动力臂

    m

    F2┄阻力

    N

    L2┄阻力臂

    m

    滑轮组公式

    绳子末端拉力与物重关系:

    F=G物

    绳子末端拉力移动距离与物体上升距离的关系:s=nh

    F┄绳子末端的拉力

    N

    此公式要不计摩擦和动滑轮重,正常下此公式是不成立的(基本不用),必须已知告知拉力F的大小。

    绳子末端移动的速度与物体上升的速度关系:

    V绳末端=nV物

    G物┄提升物体的重力

    S┄绳子末端拉力移动的距离

    m

    h┄物体上升的高度

    n┄与动滑轮接触的绳子段数

    不必单位

    F=(G物+G动)

    G动┄动滑轮的重

    N

    此公式要不计摩擦(基本不用)。

    机械功公式:

    W=Fs

    W┄动力做的功

    J

    克服重力做功或重力做功:

    W=Gh

    F┄动力

    N

    s┄物体在力的方向上通过的距离

    m

    功率公式:

    P=

    P┄功率

    W

    1W=1J\/s1kW=103W

    公式变形:P=FV

    W┄功

    J

    t┄做功所花的时间

    S

    机械效率:

    ×100%

    η┄机械效率

    没有单位

    机械效率η常用百分率表示,且总小于1;

    W有=Gh[适用于所有简单机械]

    W总=Fs[适用于杠杆和滑轮]

    W总=Pt[用于起重机和抽水机]

    W有┄有用功

    J

    W总┄总功

    J

    电流

    1.串联电路:I=I1=I22.并联电路:I=I1+I2

    I┄电流

    A

    电压

    1.串联电路:U=U1+U22.并联电路:U=U1=U2

    U┄电压

    V

    电阻

    1.串联电路:R=R1+R22.并联电路:1\/R=1\/R1+1\/R2(R=)

    R┄电阻

    Ω

    欧姆定律:I=U\/R

    I┄电流

    A

    U┄电压

    V

    R┄电阻

    Ω

    电能

    电能:W=UIt=Pt

    (适用于所有电路)W=I2RtW=U2t\/R

    W┄电能

    JkW.h

    P┄电功率

    W

    t┄时间

    s

    电功率:P=UI=W\/t

    (适用于所有电路)

    P=I2R

    P=U2\/R

    电热:Q=I2Rt

    (适用于所有电路)Q=UIt

    Q=U2t\/R

    Q=Pt

    Q┄热量

    速度公式

    物理量

    公式

    国际通用单位

    常用单位

    换算关系

    速度V

    V=s\/t

    m\/t

    km(公里)\/h(时间)

    1ms=3.6km\/h

    长度S

    S=vt

    m

    km

    1km=1000m

    时间T

    T=s\/v

    s

    h

    1h=60min(分钟)=3600s(秒)

    火车过桥(洞)时通过的路程s=L桥+L车

    注:火车通过桥(洞)是计算车头进入桥的范围车位离开桥的范围所以计算要加车的长度

    声音在空气中的传播速度为340m\/s

    光在空气中的传播速度为3×108m\/s

    二

    密度公式

    ρ水=1.0×103kg\/m3

    物理量

    公式

    国际通用单位

    常用单位

    换算关系

    密度ρ

    ρ=m\/v

    kg\/m3

    g\/m3

    1g\/cm3=1000kg\/m3

    质量m

    m=ρv

    kg

    g

    1kg=1000g

    体积v

    v=m\/ρ

    m3

    cm3

    1m3=103dm

    1l=103ml(cm3)

    冰与水之间状态发生变化时m水=m冰ρ水>ρ冰v水<v冰

    同一个容器装满不同的液体时,不同液体的体积相等,密度大的质量大

    空心球空心部分体积V空=V总-V实

    三

    重力公式

    G=mg(通常g取10N\/kg,题目未交待时g取9.8N\/kg)

    同一物体G月=1\/6G地m月=m地

    四

    杠杆平衡条件公式

    F物理学是?种?然科学,注重于研究物质、能量、空间、时间,尤其是它们各?的性质与彼此之间的相互关系。物理学是关于??然规律的知识;更?义地说,物理学探索分析??然所发?的现象,以了解其规则。

    ?、初中物理公式总结?全(通?5篇)

    总结是在某?时期、某?项?或某些?作告?段落或者全部完成后进?回顾检查、分析评价,从?得出教训和?些规律性认识的?种书?材料,它能够使头脑更加清醒,?标更加明确,因此我们要做好归纳,写好总结。你所见过的总结应该是什么样的?以下是?编帮?家整理的初中物理公式总结?全(通?5篇),供?家参考借鉴,希望可以帮助到有需要的朋友。

    初中物理公式总结1

    速度V(m\/S)v=S\/t;S:路程,t:时间。

    重?G(N)G=mg;m:质量;g:9.8N\/kg或者10N\/kg。

    密度ρ(kg\/m3)ρ=m\/Vm:质量;V:体积。

    合?F合(N)?向相同:F合=F1+F2。

    ?向相反:F合=F1—F2?向相反时,F1>F2。

    浮?F浮(N)F浮=G物—G视;G视:物体在液体的重?。

    浮?F浮(N)F浮=G物;此公式只适?物体漂浮或悬浮。

    浮?F浮(N)F浮=G排=m排g=ρ液gV排;G排:排开液体的重?;m排:排开液体的质量,ρ液:液体的密度,V排:排开液体的体积(即浸?液体中的体积)。

    杠杆的平衡条件F1XL1=F2XL2F1:动?,L1:动?臂F2:阻?L2:阻?臂。

    定滑轮F=G物,S=h,F:绳??由端受到的拉?,G物:物体的重?,S:绳??由端移动的距离,h:物体升?的距离。

    动滑轮F=(G物+G轮)\/2,S=2h,G物:物体的重?,G轮:动滑轮的重?。

    滑轮组F=(G物+G轮)\/n,S=nh,n:承担物重的段数。

    机械功W(J)W=FSF:?S:在?的?向上移动的距离。

    有?功:W有,总功:W总,W有=G物Xh,W总=Fs,适?滑轮组竖直放置时机械效率η=W有\/W总×100%。

    功W=FS=Pt1J=1N?m=1W?s。

    功率P=W\/t=FXv(匀速直线)1KW=103W,1MW=103KW。

    有?功W有?=Gh=W总?W额=ηW总。

    额外功W额=W总?W有=G动h篇)

    上学期间,很多人都经常追着老师们要知识点吧,知识点是知识中的最小单位,最具体的内容,有时候也叫“考点”。掌握知识点有助于大家更好的学习。以下是小编为大家收集的初中物理知识点总结(精选6篇),仅供参考,希望能够帮助到大家。

    初中物理知识点总结1

    光的直线传播

    1、光的直线传播:光在同一种均匀介质中是沿直线传播。

    2、光是一种电磁波。光在真空中传播速度最大,是3×108米\/秒,而在空气中传播速度也认为是3×108米\/秒。

    光的反射

    3、我们能看到不发光的物体是因为这些物体反射的光射入了我们的眼睛。

    4、光的反射定律:反射光线与入射光线、法线在同一平面上,反射光线与入射光线分居法线两侧,反射角等于入射角。(注:光路是可逆的)

    5、漫反射和镜面反射一样遵循光的反射定律。

    平面镜成像

    6、平面镜成像特点:(1)平面镜成的是虚像;(2)像与物体大小相等;(3)像与物体到镜面的距离相等;(4)像与物体的连线与镜面垂直。另外,平面镜里成的像与物体左右倒置。

    7、平面镜应用:(1)成像;(2)改变光路。

    8、平面镜在生活中使用不当会造成光污染。

    9、球面镜包括凸面镜(凸镜)和凹面镜(凹镜),它们都能成像。具体应用有:车辆的后视镜、商场中的反光镜是凸面镜;手电筒的反光罩、太阳灶、医术戴在眼睛上的反光镜是凹面镜。

    探究平面镜成像特点实验

    (1)为什么用透明薄玻璃板代替平面镜?

    便于找到蜡烛A的像的位置,能够比较蜡烛A的像与蜡烛B的大小。

    (2)无论怎么移动蜡烛B也不能和A的像重合?

    玻璃板未与水平桌面垂直。

    (3)怎么找到A的像的位置?

    挪动蜡烛B直到与A的像完全重合为止。

    光的折射

    10、光的折射:光从一种介质斜射入另一种介质时,传播方向一般发生变化的现象。

    11、光的折射规律:光从空气斜射入水或其他介质,折射光线与入射光线、法线在同一平面上;折射光线和入射光线分居法线两侧,折射角小于入射角;入射角增大时,折射角也随着增大;当光线垂直射向介质表面时,传播方向不改变。(折射光路也是可逆的)

    光的色散

    12、白光是由色光组成的。

    透镜

    13、凸透镜:对光线有会聚作用;凹透镜:对光线有发散作用。

    (1)两倍焦距分大小,一倍焦距分虚实。

    (2)物近像远像变大。

    (3)实像都是倒立的。

    探究凸透镜成像特点实验

    (1)等高共轴调节:

    等高:将蜡烛、凸透镜、光瓶三者中心调整到同一水平高度。

    共轴:目的是使蜡烛的像成在光屏中央处。

    (2)焦距确定:平行光源照射得到最小最亮光斑为止。

    14、人的眼睛像一架神奇的照相机,晶状体相当于照相机的镜头(凸透镜),视网膜相当于照相机内的胶片。

    15、近视眼看不清远处的景物,需要配戴凹透镜;远视眼看不清近处的景物,需要配戴凸透镜。

    初中物理知识点总结2

    照相机和投影仪

    照相机:

    1、镜头是凸透镜;

    2、物体到透镜的距离(物距)大于二倍焦距,成的是倒立、缩小的实像;

    投影仪:

    1、投影仪的镜头是凸透镜;

    2、投影仪的平面镜的作用是改变光的传播方向;

    注意:照相机、投影仪要使像变大,应该让透镜靠近物体,远离胶卷、屏幕。

    3、物体到透镜的距离(物距)小于二倍焦距,大于一倍焦距,成的是倒立、放大的实像;

    以上对物理中照相机和投影仪知识的内容讲解学习,同学们都能很好的掌握了吧,相信同学们会在考试中取得很好的成效的吧。

    显微镜和望远镜

    显微镜由目镜和物镜组成,物镜、目镜都是凸透镜,它们使物体两次放大;

    望远镜由目镜和物镜组成,物镜使物体成缩小、倒立的实像,目镜相当于放大镜,成放大的像;

    希望上面对显微镜和望远镜知识点的讲解学习,同学们都能很好的掌握,相信同学们会考出很好的成绩的哦,好好学习吧。

    透镜

    透镜:透明物质制成(一般是玻璃),至少有一个表面是球面的一部分,对光起折射作用的光学元件。

    分类:1、凸透镜:边缘薄,中央厚。2、凹透镜:边缘厚,中央薄。

    主光轴:通过两个球心的直线。

    光心:主光轴上有个特殊的点,通过它的光线传播方向不变。(透镜中心可认为是光心)

    焦点:凸透镜能使跟主轴平行的光线会聚在主光轴上的一点,这点叫透镜的焦点,用\"F\"表示

    虚焦点:跟主光轴平行的光线经凹透镜后变得发散,发散光线的反向延长线相交在主光轴上一点,这一点不是实际光线的会聚点,所以叫虚焦点。

    焦距:焦点到光心的距离叫焦距,用\"f\"表示。

    每个透镜都有两个焦点、焦距和一个光心。

    透镜对光的作用:

    凸透镜:对光起会聚作用。

    凹透镜:对光起发散作用。

    通过上面对物理中透镜知识点的内容讲解学习,相信同学们已经能很好的掌握了吧,希望同学们认真的学习物理知识。

    凸透镜成像规律

    实验:从左向右依次放置蜡烛、凸透镜、光屏。

    1、调整它们的位置,使三者在同一直线(光具座不用);

    2、调整它们,使烛焰的中心、凸透镜的中心、光屏的中心在同一高度。

    凸透镜成像规律:

    物距(u)像距(υ)像的性质应用

    u>2ff<υ<2f倒立缩小实像照相机

    u=2fυ=2f倒立等大实像(实像大小转折)

    f<u<2fυ>2f倒立放大实像幻灯机

    u=f不成像(像的虚实转折点)

    u<fυ>u正立放大虚像放大镜

    凸透镜成像规律口决记忆法

    口决一:\"一焦(点)分虚实,二焦(距)分大小;虚像同侧正;实像异侧倒,物远像变小\"。

    口决二:

    物远实像小而近,物近实像大而远,

    如果物放焦点内,正立放大虚像现;

    幻灯放像像好大,物处一焦二焦间,

    相机缩你小不点,物处二倍焦距远。

    口决三:

    凸透镜,本领大,照相、幻灯和放大;

    二倍焦外倒实小,二倍焦内倒实大;

    若是物放焦点内,像物同侧虚像大;

    一条规律记在心,物近像远像变大。

    注1:为了使幕上的像\"正立\"(朝上),幻灯片要倒着插。

    注2:照相机的镜头相当于一个凸透镜,暗箱中的胶片相当于光屏,我们调节调焦环,并非调焦距,而是调镜头到胶片的距离,物离镜头越远,胶片就应靠近镜头。(忽略轮轴间摩擦)=fL(斜?)。

    总功W总=W有?+W额=FS=W有?\/η。1l1=F2l2F1\/F2=l2\/l1

    五

    动滑轮公式

    不计绳重和摩擦时F=1\/2(G动+G物)s=2h

    六

    滑轮组公式

    不计绳重和摩擦时F=1\/n(G动+G物)s=nh

    七

    压强公式(普适)
章节错误,点此报送(免注册), 报送后维护人员会在两分钟内校正章节内容,请耐心等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