翻页   夜间
乐阅读 > 穿成首富后我娇养了王爷 > 第48章 孤注一掷的砸钱

    天才一秒记住本站地址:[乐阅读] https://www.leduxs.org/最快更新!无广告!

    紫玲去到洛阳关的三天,和贾襄一起回到了朔阳关。

    二人入关第一件事,就是去找应景年要户籍凭证。

    “沈绎被那平西王迷的失了魂,难道你们脑子也不完整了吗?竟然想出来这种送钱的点子!”

    应景年听完紫玲要户籍的原因后,气得都没给紫玲和贾襄准备茶水。

    “应掌柜,咱们半斤八两的,谁也别笑话谁了。”

    应景年掌控的山水商行迁移到十三关,前期送的钱,可比他送十三关的这点护送费,要高出几十倍来。

    再说,他们的东家,挣这么多钱,不花干什么?

    数着玩?数到死,估计也数不完。

    贾襄也不和应景年客气,找来茶壶茶杯,给自己和紫玲倒了水。

    他俩在洛阳关逐个和其他商队商谈完,日夜兼程的赶到朔阳关,中间都未停歇,此时早已经是又渴又饿!

    “应自恋,还想不想要青梅酒了?赶紧把东西拿来,郡主还等我们回话呢!”

    紫玲赶了一天一宿的路,本就心情浮躁了一些,这会应景年还把她和贾襄一番数落,让她更是暴躁了。

    应景年听到青梅酒,不由的心生幽怨。

    此前沈绎给他送酒,都是几十坛、几十坛的,可这次,只给了十坛。

    原因竟是:其余的要留给霍平朔喝。

    “一个个的都鬼迷了心窍!”应景年将两张户籍证明拍到紫玲和贾襄面前,说道:“好走,不送!”

    “不用送,一会我们还回来,记得让人给我做份金丝酥雀。”紫玲拿起户籍凭证,和贾襄出了山水商行,直奔朔阳关的关府放粮点。

    二人在放粮点领了粮食后,在筹饷箱投了十几张银票。

    发粮的士兵,第一次见有人捐银票,不免多嘴的问了一句是否捐错了。

    贾襄回道:“平西王曾有恩于我二人,我二人为十三关略尽绵薄之力。”

    士兵继而说道:“请二位留下名字,小人也好转告将军。”

    贾襄再次回道:“我二人这点报恩之心,不敢劳烦军爷呈报平西王。”

    士兵见贾襄不肯留名字,也就没有再追问,当下放他们二人离开了。

    沈绎在紫玲和贾襄入朔阳关时,就收到了信儿。

    给霍平朔去了书信,告知自己去一趟山水商行后,就带着银雁和金松大大方方的出了府。

    “你支持十三关发展,我理解,我也能忍痛支持你,可你这变相送钱给他养军,你为的是什么呢?养男人这么好玩?我这么帅,怎么不见你养我?”

    沈绎脚刚迈进商行,就被应景年一顿数落。

    “怎么,在贾襄和紫玲那块嘴仗没打赢,就找我撒气?”

    沈绎一看应景年的德行,就知道肯定是在那二人身上没讨到好。

    “应景年,凭良心讲,我没养你吗?我付给你的年俸少吗?”

    山水商行每年净利润的一成,是应景年的年俸,这可比霍平朔一个王爷的年俸都高出很多。

    “那也没你养他的钱多!”应景年嘴犟的说道。

    “应掌柜,于公于私,我提醒你一句,我与他是夫妻,我不喜旁人揣测我们夫妻之间的任何事!”

    “希望这是最后一次。”

    她养霍平朔,还是霍平朔养她,那是他们俩的事,作为当事人并无异议的话,外人凭什么乱嚼舌根,或者借题发挥!

    应景年知道沈绎说的没错。

    于公,沈绎是他的东家,他凭什么妄议东家的夫君;

    于私,沈绎虽与他为旧识,但就算是自家兄弟不大好过问的私事,他又有什么理由去多嘴。

    可是,又觉得沈绎娘家已经无人,也只有他这么一个多年的旧交,他若不时时提点一番,又说不过去。

    应景年尴尬的站在那里,不知道该怎么接沈绎的话。

    这时,紫玲的声音打破了应景年的尴尬。

    “郡主,我们回来了。”

    “事情办的怎么样了?”沈绎问道。

    “回东家,一切都办好了,洛阳关那边有二十二个商队去领粮捐军饷,朔阳关这边我和紫玲也办完了。”贾襄回道。

    当日沈绎让紫玲返回洛阳关,就是给贾襄传话,让他说服这次被军队护送的商队。

    让他们以领粮食的由头,将护送费变成善款,捐入筹饷箱,以作军饷之用。

    大部分商队为了下次还能得到军队的护送,都很痛快的同意了这个提议。

    但一小部分的商队则表示,既然平西王不收,那为何还要上赶着送钱。

    最后,贾襄提出,如果这次他们不捐赠,那么下次,军中护送的时候,这些捐赠军饷的商队,便会联合起来,拒绝他们加入。

    如果不能由军中护送,他们就得花钱找护镖的,但是护镖的实力远不如这些将士。

    最后,这些人权衡了一番利弊后,也都捐献出了与雇佣护镖等价的银钱。

    “那个质疑军匪勾结的商队,查出来东家是谁了吗?”沈绎没有太多时间和他们详谈,所以直接问自己交代给他们的事。

    “查出来了,是文州的孙家。在天启商队中,并不能排上名号。”

    “文州,是邑文王的封地?”沈绎心道,怎么又和邑文王扯上关系了。

    一直未做声的应景年开口说道:“文州和邑州都是邑文王的封地。邑文王封地上,有名号的商行是永昌,背后的东家万家,据说万家嫡长女是邑文王的贵妾。商队有三支,但都是小门小户。”

    永昌商行,沈绎是听过这个名号的,在天启也算是前几位的。

    “嫡女做邑文王的贵妾?”沈绎着实想不明白,这万家虽未到富可敌国,但也可在文州与邑州称霸商界了,怎么嫡女会是邑文王的妾室。

    应景年和贾襄相互看了一眼,而后应景年带着些许玩味的语气说道:“天启立国至今,只有两位王妃不是出自宗室贵族与世家。”

    “看来他们砸钱,没有我爹砸的明白,一下把自家女儿都砸成了王妃。”沈绎笑道。

    “我才知道,原来砸钱是可以一脉相承的。”应景年想起当年沈父的行为,再看现在沈绎的行为,果然有其父必有其女。

    砸钱都砸的孤注一掷!
章节错误,点此报送(免注册), 报送后维护人员会在两分钟内校正章节内容,请耐心等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