翻页   夜间
乐阅读 > 穿书之系统总跟我作对 > 第327章先晾着

    天才一秒记住本站地址:[乐阅读] https://www.leduxs.org/最快更新!无广告!

    从当初在盛京,池鱼拒绝与世家合作,就几乎得罪了大部分世家,所以人家不贴冷屁\/股,投靠别人、拥立别人,倒也是正常的。

    至于那些墙头草,还想拿着她和闻人故渊无人可用的尴尬境地来威胁、要谋取利益的人,池鱼只想送他们三个字:“不可能!”

    她可铺垫了那么多年!

    之后,世家得意嘲讽。

    “哈哈哈…所以说女子就没那个远见,头发长见识短,当初敢拒绝世家抛出的橄榄枝,这下得摸鼻子哭了吧。”

    “三王已经各自打算自立为皇,跟新帝打擂台。顾池鱼那女人能力是不错,但她终究是女子,而新帝又是个小娃娃,又再过一两年成年后就该选妃了。老夫倒是觉得,要是在两人中间操作(离间)一二,咋们家比在嚣张的三王手底下活得好些吧?”

    “咋们家跟庆王王妃的三姑家有姻亲关系,注定了跟庆王一脉,就算不明确站队,其他人也会将我们打入庆王一路的,倒不如直接效力庆王。更何况,三王之中,他能力最出重,实力底蕴也最出重。”

    “还早着呢,不着急,先等等局势明朗。”

    “先晾着,让小皇帝吃吃苦头,然后再施以援手,到时候那小皇帝必定对我们感恩戴德,这才是崛起之道。”

    ………

    有不看好的,有观望的,有想着先晾一阵、再以犹如天神将临一般出手的。

    当然,世家之中也并非全是这些想法。

    曾经盛京第一世家、王家,就跟其他的世家不同,信送到王家祖籍后,一家子只犹豫了三天,然后就动身朝襄城赶。

    这家子的行为,池鱼知道后,不由惊讶了一下。

    直到王家真抵达了襄城,求见闻人故渊的时候,池鱼连忙去了皇宫,她倒是要看看,王家想做什么幺蛾子。

    池鱼进御书房的时候,恰好闻人故渊也刚见到王家的爷父子三代。

    右丞相王潜:“镇国大将军来得倒是挺快。”

    池鱼:“王丞相一家也不慢。陛下有召,做臣子的能不尽快来见吗?”

    池鱼这话一语双关,话中意思其一也是在试探王家为臣与否?

    右丞相王潜:“大将军说的对,陛下有召见,做臣子的自然不能慢。”

    好吧,初步试探结束,这王家确实要站在闻人故渊这边的。

    而后形势却轮到了王潜试探。

    他问道:“老臣有一疑惑,实在让老臣寝食难安,还请殿下能解答一二。”

    闻人故渊条件反射的看向池鱼,池鱼微微点头示意。

    然后闻人故渊同意道:“右丞相大人问吧。”

    “殿下从南国回来后,不是一直在盛京城外的万福寺吗?不知先帝是什么时候,将玉玺交到殿下手中的?”

    王潜话中试探的意思,闻人故渊和池鱼都听懂了。

    他就是想知道,玉玺是怎么到闻人故渊手中的?又是什么时候到闻人故渊手中的?闻人故渊手中的玉玺是真、是假?

    当初庆王、怀王、长光王进宫后,将盛京皇宫翻了个底朝天,都没能找到玉玺。

    后来他们就怀疑,是比他们抢先一步闯进皇宫的邪教、普难神教的教主,逃跑的时候,将玉玺顺走了。

    可惜后来他们还没来得及去找普难神教的教主,拿回玉玺,盛京皇宫就遇上地动坍塌了,再后面就是池鱼逼他们退出盛京。

    而后,百姓们集中的难民营,跟世家暂时所处的避难所,是两个地方。

    所以当池鱼拿出玉玺,扶持闻人故渊为新帝的时候,世家根本没看到玉玺,而是在之后从传言里听说的。

    可百姓哪里知道玉玺长啥样,指不定见一块长得好的玉,经过‘有心之人’的乱指认,百姓们就信了。

    “这个问题,本将军倒是可以替陛下、来回答右丞相大人,没人比本将军更清楚了。”池鱼出声插话说道。

    顿时王家祖子孙三人,看向池鱼,显然是想听听池鱼为何说,她比拿着玉玺的人,更清楚怎么回事。

    “不瞒三位王大人,玉玺本一开始在本将军手中,先帝曾秘召过本将军回盛京……”

    “怎么可能!”王潜想也不想的反驳。

    很显然,先帝闻人景毅那狗东西的样,王潜是非常清楚的,先帝好不容易将她支出盛京,又怎么可能呢秘密召回。

    不过池鱼既然要用这个理由,自然也有办法,不让别人拿住反驳她的话柄来。

    “先帝最后那段时间,脑子有多不清醒,这点相信你们王家深有体会、无法反驳吧?”池鱼说完,看向对方一家子,尤其是王重温。

    王重温见池鱼看向自己,忽然紧张又欣喜起来。

    不过他到底是世家出身,又被王家着重培养,所以他将自己所有的情绪,都隐藏得非常好。

    随后他还能淡定的开口道:“爷爷、父亲,那时候有三次先帝都已经松口,允许你们出天牢、在家中思过,但转头,先帝就改口了。”

    那时候第一次,王重温去求先帝闻人景毅,对方同意见识到了王家的手段,所以同意了。

    结果还没等他去天牢,接他爷爷和老爹出来,皇帝就变卦了。

    然后又是第二次,先帝又想起来了,自己确实说过放王丞相和王尚书出天牢,
章节错误,点此报送(免注册), 报送后维护人员会在两分钟内校正章节内容,请耐心等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