翻页   夜间
乐阅读 > 卜师 > 第七十三章·梅庄先生(上)

    天才一秒记住本站地址:[乐阅读] https://www.leduxs.org/最快更新!无广告!

    安定寺,舍离阁废墟。

    卫正则带着一众兵士扛着锄头铁锹按照檀观一的吩咐在舍离阁周围挖掘起来。

    掘地几尺后,发现地下有黑壤,檀观一用刀挑出泥痕一闻,果然是灰肥,于是命人继续开挖,最后发现舍离阁周围地下的灰肥竟然堆积了数尺之厚,植物的根系大多延伸至于这里。

    此时檀观一也明白,周围这圈枫木应该就是种植用来保养此地水土水汽的,枫木根系发达,粗壮茂盛,还能遮挡阳光以避免舍离阁发生火灾。

    将一块贫瘠的土壤改造成草木茂盛的土壤,乍一听去,确实唬人,张开方道长再以一些神仙道法的名头来掩人耳目,自然既能获利益又得名声。

    但土壤再如何的改变,也不可能引起爆燃的大火。

    确定了自己先前的猜测之后,檀观一踏上了舍离阁废墟,此时废墟中明显有被人发掘过的痕迹。

    结合岑勾画说的舍离阁是河间王用以藏宝之所在,可以想象当日杨庆命人灭火之后,定然趁夜将舍离阁中的宝物悉数搬运走,这也是雷人龙带五百雷帮兄弟前来的原因。

    檀观一立于废墟之中,闭上双眼想象当日大火的情景。

    大火忽地从阁内四处蹿起,引发剧烈的爆炸,紧接着整座舍离阁分崩离析。

    “天火?”檀观一睁开双眼,此时雪下得更大了。

    檀观一说罢又朝脚下看了看,自己好像被“天火”一词误导了,杨炊案被称为安定寺天火案,天火一词给人的感觉就是大火从天而降,自然会引着人朝天谴一类虚空的方向去思考了。

    而结合当日的情状,大火其实并非从天而降,而是从舍离阁内爆燃开来的。

    难道大火与舍离阁周围的土壤也有关系?

    檀观一用脚踏开面前的积雪,舍离阁内被熏黑的地砖出现在眼前,接着蹲下身子仔细打量起舍离阁的地砖。

    沉默半晌之后,起身道:“卫大人,劳烦将这舍离阁的地基挖开看看。”

    洛阳城,鬼市。

    琴声悠悠,如山泉流淌,有身临兰亭之感。

    脚步声起,琴声止息,白无常张开双掌轻按在琴面上,意犹未尽地摇了摇头。

    “总把头,小先生已经在查安定寺天火案了。”仇柘三道。

    “查出什么来了吗?”白无常问道。

    “暂时还没有,但带着一帮人马在舍离阁现场发掘。”仇柘三道。

    “挖地?”白无常皱着眉头问道,“挖地做何?”

    “好像是要调查天火的来源。”仇柘三道。

    白无常嘿然一笑,站起身来道:“调查天火却往地下挖?哼!有意思,继续盯着,我也很好奇这天火是如何来的。”

    仇柘三听罢一惊,问道:“难道总瓢把子也不知道天火的来源吗?”

    白无常摇摇头道:“不知,树林长老只说了舍离阁中一旦见着明火那杨炊必死,于是我便用萨珊猞猁摄了杨炊的魂,然后利用最近风传的洛南仙君之名哄骗杨炊进了舍离阁点火。”

    “杨炊点火必死,说老实话,我一开始是不信的,但不曾想果真出现了冲天大火。”白无常轻叹一声道,“树林长老的局似乎更胜一筹,哈哈哈,不过那小先生既然能破了我六翅鸟的局,应当也能解开天火的谜。”

    “总把头,有一言属下不知当讲不当讲。”仇柘三道。

    白无常微微一笑,早知仇柘三所想:“你是想提醒我提防着树林长老。”

    仇柘三点头:“不错,树林长老其人我们从来没见过,他到底是谁,或者他到底是哪一群人,我们根本不知底细,而树林长老对我们却了如指掌,属下觉得这并不是一件好事。”

    “老仇,我知道你的担忧,我又何尝不是呢?但没有树林长老,赤眉帮无法在洛阳立足,目前我们还要依靠他们。”白无常道,“不过我在现场留下了线索,待小先生解开那些线索,定然知道去哪儿寻我,贺算计的位置正好空出来给他,这先生智慧超群,计谋深远,届时不管是树林长老还是森林长老,一并将他们从地下拔出斩掉头颅,我白无常岂能受他人摆布!”

    仇柘三听罢,松了一口气:“原来总把头早有计划,是属下多虑了,不过敢问总把头,这先生到底是什么人?”

    白无常听罢神色一凛道:“此事无需多问,要杀杨广,非有先生助力不可。”

    仇柘三听罢赶忙低头称是。

    白无常哈哈一笑道:“言重了,老仇啊!跟着白某龟缩于这洛阳地下,委屈了你一身兵法了,待时机到了,自然让你统兵杀敌。”

    仇柘三为人稳重,只是拱手称谢。

    近夜,风雪更急,洛阳城以东,偃师与缑氏的群山之中,远望一人骑牛徐行,颇有些仙风道骨,近看牛背上人闭目养神,在风雪之中摇摇晃晃的,显得怡然自得。

    青牛脚印在山道上一行几百步,不知牛背上的人在风雪之中要去往何处。

    牛背上的人身材清瘦,纤腰细足,再看面容俊朗,神采非凡,约摸二十五六的年纪,不知是谁家公子。

    更奇怪的是此人所骑青牛的牛角之上还挂着一帙书卷,此时随风摇摇摆摆,颇有意境。

    “智远小兄弟,来的好巧!”迎面走来一名猎人,正赶着大雪狩猎,此时已经满载而归。

    那公子模样的人睁眼一看,立马从牛背上跃下,恭敬地向猎人行礼:“武家大哥,好久不见。”

    猎人名武三,是这大山村落中的猎户,常在山中遇见这名书生,早便是熟人了。

    “又去缑山寻梅庄先生吗?”武三笑问。

    书生叹了一声道:“恐怕此番梅庄先生也不愿见我。”

    这名叫智远的书生自六年前来到此地,每至于闲暇时期都会去缑山求见一个名叫梅庄先生的人,据说这梅庄先生就是曾担任大隋国子助教的包恺,他精通《史记》、《汉书》,当时称门人数千,但大业年间不知为何忽然隐居,从此不知去向。

    随后有人说在洛阳东面的缑氏山出现了一个自称梅庄先生的博学之士,偶尔会出山讲授《汉书》,其见解独特,颇有名家风采,一时为人说追捧。

    但奇怪的是,此人讲授的地点从来无人能预料得到,有时席地便讲,士人听闻消息赶来请教时,那梅庄先生就早已罢席归去,坊间传言这梅庄先生可能就是久无踪迹的包恺。

    智远书生听说这件事之后就忙来求见,但一连六年了,只知道这梅庄先生住在这大山深处,却不知具体地点,几年来智远书生走遍了缑山角落,然而这个梅庄先生就像是在跟自己捉迷藏一般,永远也找不到。

    智远书生认为这是梅庄先生在考察自己,故此心志愈坚,从不动摇。

    “智远兄弟精神可嘉,武三好是佩服!哈哈哈。”猎户武三咧嘴一笑,当即从笼子里掏出了三只兔子,递给智远书生。

    “智远兄弟,这个给你,若此番见着梅庄先生,便送与先生当学费,若不曾见着,便自己煮食。”武三道。

    智远见势推辞,猎人武三却硬塞过来道:“我是个粗人,不懂你们文人的客套,别看我武三大字不识几个,但我能看出来你智远兄弟必是个非凡之人,若他年富贵而又天下大乱的时候,我这三只兔子可能讨兄弟一口饭吃?”

    智远书生听罢一笑道:“武家兄弟说得好笑啊,你看我四体不勤五谷不分,怕是三只兔子也都拎不动,是最最不济的人咯,只盼见着梅庄先生,一辈子做他的门徒,那某便心满意足了。”

    武三听罢道:“兄弟志向不在言语,而在举止,具体如何个非同寻常武三说不上来,只是觉得兄弟必不是久居山中之人。”

    两人在大雪中闲聊了几句之后,智远书生收下了三只兔子,同时也答应归来去武三家中教授武家小郎学业,以此作为回报。

    武三走后,天已擦黑,大山远近景物变得朦朦胧胧的。

    智远书生骑着青牛又走了一盏茶的功夫,但见山道尽处站着一抹人影,还不等智远书生看清楚,便听得弓弦震动,咻地箭羽破空而来。

    止息,风起。

    利箭擦着鬓发飞过,蹿进了林海深处。

    智远书生骑牛的轮廓与背后的大山形成了一幅水墨。

    智远书生身形未动,只是呼吸稍乱。

    “玄邃啊!人中龙凤,隐在何处都掩盖不得。”山道上的人放下手中的弓箭。

    “楚公无聊,来这山中吓我。”智远书生下了青牛,此时林中人也走向前来。

    但见那人身材近丈,草一般的髭须任意飞扬,叶子般的双眼闪闪如狼,贪像毕露。

    “听闻玄邃定力非常,所以特地试探一番。”丈高的汉子道。

    智远道:“见笑了,没反应过来而已。”

    “方才猎户与你说话,我无聊听了一耳朵,现在我才想明白,隋帝当年为何忌惮你,一个猎户尚且能看出玄邃有非凡之志,何况圣人呢?”丈高汉子道。

    智远书生苦笑道:“圣人只见我瞳子黑白,神色顾盼便不喜欢我,从不曾听我说过半句话,这哪里是忌惮,分明是偏见。”

    “如果仅是偏见,他便不会逐你出宫了。”丈高汉子道,“不过这些都不重要了,待天下权柄尽在我手之时,也要让那厮尝尝这般滋味。”

    智远书生没有搭腔,此话对方敢说,他可不敢乱说。

    “他们都已经到了吗?”末了,智远书生问。

    “皆在梅庄候着了。”丈高汉子道,“就等玄邃一人了,卫备看你在山中骑牛绕了好几圈,硬是到了挨夜才过来,需要这般小心吗?”

    “小心使得万年船。”智远道。

    “有脑子的人就是不同。”丈高汉子与智远书生并肩行走,“所以你编造梅庄先生的故事,其用意也在此处吧。”

    人多不知,坊间流传的缑氏山中神龙一般的梅庄先生其实根本就不存在,而是智远私下派人去散布消息,久而久之,缑山梅庄先生的故事也就成了如真的一般。

    智远书生点点头道:“不错,如此一来,朝廷便会相信我只想做个书生,同时也方便在民间寻得一些能共事的好汉,六年了!”
章节错误,点此报送(免注册), 报送后维护人员会在两分钟内校正章节内容,请耐心等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