天才一秒记住本站地址:[乐阅读]
https://www.leduxs.org/最快更新!无广告!
杨文程点点头,又摇摇头:“准确来说,我研究的是外置机械动力装甲。”
负责人笑了下:“那不就是一个东西。”
“当然不是。”
杨文程矢口否认:“你们这种外骨骼系统太简陋了,充其量能算个高级点的气动支架。”
“真正的机械动力装甲,应当是一种全方位无死角的防御作战兵器,能够将驾驶员牢牢包裹保护,进可攻,退可守,而不是这样的低级产品。”
负责人给气笑了:“小伙子,你别看咱们的产品看着简陋,放在国际上,绝对是前三的作品,年轻人有志气是好事,但饭也得一口一口吃啊!你说的那是外骨骼的最终研究目标,现在还只存在于理论之中呢!”
“谁告诉你之只存在于理论之中?”
杨文程瞥了他一眼,淡淡道:“这样吧,我看你们这里的设备也挺充足,要不,我给你现场组装一个简易版的瞧瞧?”
“你说什么?”
负责人瞪大眼睛。
张院士也是一脸惊疑不定:“杨同学,你,你难道已经攻克相关理论难题了?”
杨文程点点头:“当然。”
张院士不信:“你怎么解决一体化覆盖的气密性和传导灵敏性冲突?”
“简单,使用关节神经元信号传导器指挥驱动液压系统进行同步神经信号模拟,通过传动轴指挥四肢进行同步动作,这样一来,就可以保障传导信号的速动和准确。”
“而由于不采用模块化系统,就不需要在装甲内部安装单元式模块,气密性也就得到了提升。”
“神经元信号传递器?这只存在于理论……”
“神经嫁接性植入罢了,很简单的东西,我会做。”
“嗯?”
张院士呆住了。
旁边有人又问:“动力系统怎么解决?全覆盖装甲至少几吨重,目前的能源技术不能提供长时间动力吧?”
“用微型核反应堆啊。”杨文程随口道。
提问的人又好气又好笑:“现在的微型核反应堆说是微型,可实际上长度也超过了十米,你怎么安装在机体上?”
“拆分成模块组装,将传统的高温热蒸汽驱动模式,改换成热辐射驱动,摒弃轻重水堆模式,可以有效节省空间。这个我也会。”
提问的人也呆住了。
有人不服气,还待再问,杨文程见状就道:“这东西光靠说你们也不信,咱们直接上手吧。”
众人闻言,忍不住看向高院士。
高院士明显有些心动。
犹豫了下,他苦笑道:“杨同学,如果你没有说谎,这个项目涉及的技术已经超出了我的安全保密权限,完整试验我需要申请授权,目前是没办法立刻进行的。”
杨文程回道:“那就做个简易版的简易版,不改变动力和传导系统,不过这样一来,体型应该会在三米以内,两米以上了。”
“别说三米,你要是能控制在五米以内,以后外骨骼项目我以你马首是瞻!”
第二负责人喊道。
高院士也大为心动:“既然如此,这就开始吧!”
……
随着高院士一声令下,整个华科院开始全力支持杨文程的试验。
各种市面上难得一见的材料被运送过来,无数的科研狗在杨文程的指挥下对材料进行切割组装,拼装出成品。
为了节约时间,杨文程并没有太过精益求精,只是在华科院原有的外骨骼装置上进行了一定程度的升级。
让他没想到的是,刚开始组装,系统居然发布了一个任务。
【你开启了一个循环任务:军备研究升级!】
【请在一年之内完成以下军备制作:单兵一体式机械动力装甲、高斯步枪、电磁脉冲炮】
【你每成功制造一种武器装备,即可解锁相应更高等级科技树,获得同步理论知识阅览权限!】
杨文程眼前一亮。
自从激活系统后,系统发布任务的次数屈指可数,每一次都让他获得了天大的好处。
如今有了机会,他自然得抓住。
很快,在杨文程的指挥下,原本的机械骨骼被改装成了两米高的骨架,集成电路被整理传导至机甲中心位置,通过一台小型处理器显示在驾驶舱部位。
杨文程略微修改了下模块指令和动力传导系统,随即便让人将切割好的金属板焊接上去。
三个小时后,一台高2.7米,重3吨的单兵一体式机械动力装甲就出现在了众人面前。
高院士见猎心喜:“这样算是完成了吗?能动吗?”
“您可以试试。”
杨文程道。
“好,那就试试。”
高院士当即做出决定,在杨文程的指引下,进入了驾驶舱。
“您左侧的操纵杆负责控制腿部,提拉转动模式和你们原本的系统保持一致。”
杨文程说着,笑了下:“您可以先慢慢尝试,动作幅度不要太大。”
话音未落,伴随着一阵密集齿轮转动声,巨大的机械战士抬起了一只腿。
这一刻,全场轰动!
章节错误,点此报送(免注册),
报送后维护人员会在两分钟内校正章节内容,请耐心等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