翻页   夜间
乐阅读 > 典藏华夏:古今连线展国运 > 第49章 感同身受,天下万民

    天才一秒记住本站地址:[乐阅读] https://www.leduxs.org/最快更新!无广告!

    “没有办法,我等只好将《书》藏于故居墙内,自己外出避难。”

    “在那样一个战火焚城的年代,读书人命如草芥。”

    “二十年来颠沛流离,我心中无时无刻不挂念着,家中藏书。”

    “等到天下初定,我急忙回到家中,发掘墙壁。”

    “然而二十年之久,墙壁中的书简大多都已经损毁。百篇之书,仅余二十八篇。”

    “我一生护书,却未曾想……最终却因为损毁了大半。”

    “我尽力弥补,却没有什么成效。”

    “我愧对先祖……愧对孔圣人……愧对我死去的妻儿……”

    说到最后,伏胜已然是潸然泪下。

    他双手举过头顶,深深的朝着天际参拜。

    此时的七七早就已经哭红了眼眶。

    “我怎么从来都不知道……历史故事还能这么好哭啊……”

    七七上接不接下气的擦着眼泪,看得周瑾心中一阵无奈。

    而有着相同感受的,何止仅仅只有七七一人?

    “呜呜呜呜呜……妈妈问我为什么哭,我只能说我看《书》看哭了。”

    “伏胜这一生颠沛流离,坎坷无比只为护《书》。然而我等后人……却丝毫不对这些古人流传下来的东西感兴趣……”

    “古之圣贤以命相护,到了如今我等却视如草芥……”

    “我等后人对不起先辈啊!”

    此时的评论区,已然是一片自责。

    而此时此刻,姗姗来迟打开直播的叶翰林,也是刚好赶上伏胜讲述自己一生经历的桥段,一时间也是被感染得流下热泪。

    《尚书》,乃记中国上古列祖先贤,虞夏商周,明君贤臣之言行之史书,为中国最古之史书,与《诗经》并称中国古士大夫必读书目。

    东周各国之卿士,不引诗书者,则无法言说,诸子百家者,不读诗书者,则不成一派,真乃“政书之源,史书之祖”。

    昨晚华夏文化历史研究院的院长,没有人能够比叶翰林更了解《尚书》被损毁的这段历史类。

    秦之大一统,左丞相李斯言于始皇帝,请禁诗书,制曰可,书乃遭秦火,民间藏书者,尽毁之,所幸者,天下书藏之咸阳,然项羽占咸阳,楚人一炬,化为灰烬,每每读此,甚为痛心。

    然事在人为,秦故博士伏生者藏书于家壁,及汉兴,破壁,书大半被蚀,仅得二十八篇。

    叶翰林深深的呼出一口气,世间之人大多数都是仅仅知道这书中记载的短短几字几句,却不知道伏胜护书的过程中,经历了多少的艰难。

    其实一开始,叶翰林是并不看好周瑾去参加那什劳子的《典籍华夏》的。在叶翰林的眼里,人这一辈子就应该通习一事。

    而对于周瑾而言,就是应该踏踏实实的把《典藏华夏》做好。如果同时开多个节目的话,只怕年轻人会浮躁,最终适得其反。

    但是此时的叶翰林也意识到,或许真的是自己多虑了。

    “先生切莫要责怪自身。”

    “若不是先生拼下了身家性命,我们如今,怕是连如今的这二十八篇,也难以保全。”

    看着仰天流泪的伏胜,晁错急忙开口劝诫。

    “唉……人这一老啊,感情就容易不受控制。”

    “今日见到晁掌故前来学《书》,我这也是高兴,就多说了一些。”

    “还请晁掌故多多见谅。”

    伏胜深呼了一口气,似乎是在整理自己的情绪一般,片刻之后,拿起来了自己手边堆放着的书卷。

    “既然晁掌故是代陛下来学《书》,那么咱们今日就讲一讲……民心天意。”

    “今日就讲,《牧誓》一篇。”

    伏胜说着,还不忘看了一眼身后侍立着的一众弟子门生。

    “你们,也一同听听吧。”

    “今日听我讲《书》,明日就要将这书中至道,传于天下!”

    伏胜说完,身后一众弟子纷纷叩谢。

    “时甲子昧爽,王朝至于商郊牧野,乃誓。”

    随着伏胜话音落下,镜头又一次发生了变化。

    只见夜幕笼罩着这片原野,上万的士兵全副武装,高举火把。

    一位将军模样的人站立在高台上,背手俯视。

    “这……这是商朝末年!”

    其他人看不出来,不代表叶翰林看不出来。

    仅仅是从军械和铠甲上,叶翰林就已经辨认出来了这是哪一个朝代。

    “没想到啊没想到……”

    “周瑾这小子,到还真的挺上心的。”

    叶翰林笑着靠在身后的背椅上,心中对周瑾的赏识愈发浓厚。

    要知道,能够在这上面真正费心费力,坐到严谨认真可真是不容易。

    单单从服饰上而言,就要查阅无数的典籍资料,甚至是照片文献。

    更别说是这一场的难度了。

    牧誓,讲的是周武王起兵灭商,在牧野决战前的誓辞。

    叶翰林笑呵呵的摸了摸自己长长的胡须,他倒是十分好奇,这次周瑾找来的演员,能不能将这周武王的形象表现得入木三分。

    若是能,则是锦上添花。

    若是不能……怕是这《典籍华夏》,刚开始就要结束了。

    “报——”

    “大王!太史占卜得龟兆!”

    只见一个士兵模样的人跑了过来,高声朝着高台上那人喊道。

    “讲!”

    周武王闻言下意识的朝着那个方向看去,眉头微皱。

    “卦象为……凶。”

    随着那士兵的话音落下,站在看台下方的那群谋士们也纷纷议论了起来。

    “大王!天降异象!连日暴雨!”

    “此次出征,乃是有违天意啊!”

    “我等万万不能有违天意!此战想必断是难以胜利啊大王!”

    只见那些谋士大臣纷纷跪倒在地,恳请着周武王收兵。

    看着自己台下一片片跪倒在地的大臣谋士,周武王眉目间带有几分怒色。

    这群酒囊饭袋,平日里一个个出谋划策的,到了这种时候,居然怂成这副模样!

    还没等周武王开口怒斥,就又一次听到了战士前来报信的声音。

    “报——”

    “报大王!军前来报!”

    “遭遇洪水!虎贲猛士九十名已死!甲士七百已亡!”

    听到阵前来报,周武王只觉得一阵怒气攻心。
章节错误,点此报送(免注册), 报送后维护人员会在两分钟内校正章节内容,请耐心等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