天才一秒记住本站地址:[乐阅读]
https://www.leduxs.org/最快更新!无广告!
万历皇帝驾崩,任期四十八年,是明朝在位时间最长的皇帝。可这小五十年的时间,水分出奇的大,更被后世称为‘摸鱼皇帝’,摸鱼界鼻祖。
在位四十八年,其中三十年未出皇宫,二十六年不上早朝。
这等功绩,让后世职场摸鱼人直呼内行。
皇帝带头划水,底下的各级官员更是有样学样,整个朝廷乌烟瘴气,混乱不堪。荒诞的结局,必是灭亡,这是恒古不变的道理。
崇祯皇帝上位。
虽有心治理朝政,却难以打压朝廷根深蒂固的各方势力。
最后索性撒手不管,继承万历老爹的‘优良’传统,两耳不闻窗外事,沉迷在虚假的盛世梦境中。
万历四十七年。
即神宗皇帝在位的最后一年。
宋应星年近中年,仕途之路毫无光亮。
他拖着疲惫的身子,最后一次踏进了考场,结果不尽人意,依旧落榜。于天启及崇祯初年再次复试,均告失败。
至此,断绝了科考念头。
大哥宋应升拖涂绍??的关系,在京都找了份工作。
面对两人的挽留,宋应星望了一眼繁华的京城,摇头叹息一声,婉言谢绝了。返回了老家,专心致志开始著书。
迫于生存压力,他在当地县衙找了临时工,任职县衙教喻。
收入低微,仅能维持日常开支。
但他穷的心安理得,脸上的笑容多了,不管碰到谁,都亲切的打声招呼。
仕途失败,却找到了另一方世界。
任职教喻的八年时间,大抵是宋应星一生中最快乐的日子。
空闲时,他整理科考路上的所见所闻。
夜晚时,他翻阅本县所有的文献记载。
寒暑假,他赶去外地考察各行的技术。
世界第一本工艺百科全书《天工开物》,便是在这段日子编著出来得。
不仅如此,他还对手工艺品,制糖造船,榨油造纸锻造金属……等一系列工艺,进行了详细的说明,绘画出制造图纸。
“天工开物,取意为天工人其代之及开物成务,是宋应星毕生精血编著。却如同他的科考之路,在当时并且收到重视,更被清朝列为禁书。”
“随着镜头,我们一起回顾那段著书史。”
崇祯八年。
浙江桐乡县郊。
坐落在农田边的一座茅草屋内,堆满了纸张文稿,空气中散发墨汁的清香。
一个中年人伏案酣睡。
手中紧握着一只毛笔,笔毫出的墨水早已干透,桌面上铺满了文稿。
轩窗微开,轻风拂来。
纸张沙沙作响。
宋应星睁开双眼,昨夜一直都在著书,最后两眼一抹黑,不知什么时辰睡着了。
他站起身子,看着桌面上堆积的厚厚的文稿,脸上露出孩子般的笑容。
“耗尽八年时间,汇集各行各业的制造技术,一套完整的科学体系,天工人其代之及开物成务,哈哈哈哈!”
笑声随着轻快的风儿,飘扬在田间地头。
初稿已成,现在要做就是印刷。
想到这儿,宋应星激动的眼神,倏然间黯淡下去。
他什么都不缺,唯独缺钱。
印刷就要钱,没有钱一切都是空谈。
可县城的印刷厂,唯利是图,宋应星早些年间与其接触过,对工艺科普内的书籍,那群只顾赚钱的黑心商人根本不屑一顾,更被提印刷出版了。
印刷厂更喜欢兰陵笑笑生这类畅销书作者,或者科考辅助材料,这种大小私塾常年稳定采购的教科书。
谁会买《天工开物》这类书,整本书都是手工图纸,一点也没有读下去的欲望。
“即便砸锅卖跌,耗尽全部家当,我也要把这本书印刷出来!”
身为作者,别人不明白这本书的重要性,宋应星怎么不知道。
这本书一旦出世,将对各行各业产生质的改变,极大地推动社会进步。
以后不在是闭门造车,依靠这本书,将能有迹可循,对大明帝国的工艺发展如有神助。
他摸索全身,仅搜罗出几个铜板,还是下一顿的饭钱,不由的自嘲一笑。
“百无一用是书生啊!”
突然,他想到了在衙门当县令的大哥宋应升,好似抓住了最后一根稻草,眼神闪烁精光。
二话不说,换了身衣袍。
揣着《天工开物》初稿,迈着匆匆步伐向县衙跑去。
脚下一个踉跄,在坑洼不断的田坎摔了个狗吭泥。
站起身子,脸上依旧带着笑容,撒开脚丫子,兴冲冲的继续奔跑。
桐乡县衙。
穿着官服的宋应升,望着坐在一边,浑身泥泞的小弟,不由的抬头叹息。
“长庚,你一辈子就毁在了种田上。如果来我这县衙担任一官半职,也不至于落得这般落魄的模样。”
宋应星从怀中掏出文稿。
“大哥,你看看这本书籍。”
宋应升满不在乎,接过了手粗略一看,片刻之后,眼神一愣。
“这……”
“这是你写的?”
宋应星连连点头,道:“我相信大哥不是糊涂人,自然知晓此书的重要性……”
话音停顿,继而说道:“但是我现在缺钱,印刷出版需要资金。今日特意拜访,请大哥资助一些钱财。”
宋应升沉思片刻。
举起茶杯浅浅的抿了一口,看着宋应星满脸兴奋的笑容。
他一直都对小弟关照有加。
此时,也不想多说什么。
而且那本书,他粗略一看,价值颇大,能够称为不朽的传世之作,如果不印刷出来,实在是暴敛天物。
宋应升站起身子。
“稍等,我去去就回。”
话音一落,便转身离开大堂。
宋应星露出笑容,大哥这是去拿钱了。
没过一会。
宋应升取来一个木箱,打开之后,里面装着银票和一些金银首饰。
“长庚,这些钱财都是大哥积累下来的,还有一些你嫂子的嫁妆。但恐怕还是不够,不过涂绍??兄弟在四川任督学,想必也有积累。”
“不妨写信一封,他一定会资助你的。”
望着有零有整的银票,还有金银首饰,宋应星眼眶湿润了。
“大哥……”
宋应升摆了摆手。
“还记得十几岁时,你清晨出门到田间观察水稻长势,连午饭都忘记吃了。为兄深受感动,现如今初稿已成,这是你毕生的梦想,父亲死后,长兄为父,我定当全力支持!”
章节错误,点此报送(免注册),
报送后维护人员会在两分钟内校正章节内容,请耐心等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