天才一秒记住本站地址:[乐阅读]
https://www.leduxs.org/最快更新!无广告!
周瑾恭敬说道。
“先不急,你们既然是从后世而来,朕心中也有一些疑惑。大唐后世如何?”
武则天转过身躯,盯着周瑾。
周瑾心中一愣,平复心情,道:“大唐历经二百八九十年,共有二十一位皇帝……”
话未说完,就被武则天打断了。
“朕不想知道这些,往近些说。朕死后,帝位由谁继承?”
周瑾面色一凛。
心中思索再三,决定如实相告:“不敢欺瞒陛下,帝位由李氏子孙继承。且是陛下心甘情愿的下的遗嘱,阔达的心胸让后世敬仰。”
闻言。
武则天眼神一沉,片刻之后,爽朗大笑:“造化弄人,造化……”
“这江山本就是李氏的江山,也算对得起太宗的在天之灵。”
七七脱口而出。
周瑾内心一紧,急忙看向武则天。
她并为生气,反而略有兴趣的望着七七,轻轻点头,道:“你说的不错,朕做了一件对的事情。”
公元七百零五年。
武则天寿寝正终,终年八十二岁,寿命最长的皇帝之一。朝堂震荡,许多李氏旧族都在暗地里做文章,女皇生前,威严浩大,不敢造次。但人已经死了,便没有任何威胁。
李氏旧族韬光养晦,暗处的势力庞大,错综复杂,大有“玄武门之变”的势头。
与此同时,武氏家族的实力也不同小觑,两方人马剑拔弩张,朝堂一时之间火药气息浓郁。稍有不慎,将引起一场血雨腥风的政治斗争。
弥留之际的武则天,也预料到了这些。
她有心将帝位传位武氏子孙。
武三思曾说过:“从古至今,没有一个皇帝,会选择不同姓氏的人,作为自己的继承人。”
一天夜里。
武则天密诏狄仁杰,询问他传位之事。
狄仁杰可不是一个看起来胖胖乎乎,和蔼可亲的老头,历史上他是一位破案如神,足智多谋的智者。
“臣见过陛下,不知深夜传唤,有何吩咐?”
“朕有一事困扰,这地位该传给谁?”
狄仁杰不多思索,只说了一句话。
“陛下百年之后,是要放在宗堂里面的。老朽从未听说过,侄子做了皇帝后,还要专程回去祭奠姑姑的。”
仅此一句,武则天心下决定,连夜派人让李显回洛阳,继承太子之位。
世态炎凉,世上真的靠得住的,只有血肉至亲。武则天一身信奉佛教,对自己死后的处理也表现出这一点。
武则天轻摇脑袋,眼神闪烁担忧之色,说:“李显性格懦弱,恐怕难以压制朝廷众官。后世人,你告诉朕后续如何?”
闻言,周瑾又是一愣。
不愧是唯一的女皇,眼光毒辣准确。
“陛下,你可知道韦后?”
“那丫头?”
武则天思索片刻,说:“韦后性格刚烈,随是女流之辈,但大有野心,处处压制了李显,莫非?”
话音至此,武则天心里又不好的预感。
“陛下所想,后续皆有发生。”
周瑾知道武则天想到了什么,他也没有点破。
公元七百一十年。
唐中宗李显被妻女联合毒死,自从有了女皇武则天这个先例,韦皇后和安乐公主二人也动了女皇的心思,甚至不惜毒杀丈夫。在欲望面前,人可以变得六亲不认。
帝位,一统天下,没有比这更诱人的诱惑了。
武则天沉思良久,最后苦笑一声:“罢了,后世之事也容不到朕操心。”
“陛下无需悲伤,您对科举制度的改革,极大地促进了社会文明发展,为后世的繁荣奠定了基础。创造性开创殿试,让天下有才之士都能提出意见。”
“晚辈十分敬佩!”
周瑾发自肺腑的说完。
资治通鉴中记载,天寿元年二月,太后策贡士于洛城殿。贡士殿试自此始。通典中记载:天寿元年二月,策问贡士于洛城店,数日方毕。殿前试人,自此始也。
史料充足,证据充分。
天下第一次殿试的举行地点在神都洛阳的洛城殿。皇帝亲临,亲自提问贡士。且数日方毕,尤其可见规模之大。如此新颖的方式,高的规格,大规模组织面圣,天下头一回,对后世的影响颇大。
开元年间,举行了六次,天宝年间举行了三次。不仅如此,玄宗皇帝还根据个人喜好,除了策问以外,还要考察举子们的诗赋才能。虽然殿试没有形成规定,但已然成为科考的必备流程。
直到玄宗后期,朝廷不在唯才是举,转而投其所好,重视享乐,举行的次数断崖式减少。
“凡大事时才举,其余时间不举。”
举行的时候也只是敷衍了之,殿试已不复当初的盛况。
大和二年,即公元八百二十八年,再也没有举行过。
即便唐朝殿试只实行了较短时间,未系统化,但已经初具两项基本特点。地点为朝廷,由皇帝亲自提问。为后世皇帝积累了经验,提供了方法借鉴。
武则天露出笑意,袖袍挥动,一股君临天下的气息扑面而来。
一位女流之辈,能有这等气魄,周瑾感到十分敬佩。
“周公子,后世的学风可浓郁?”
周瑾淡淡一笑,道:“陛下,后世之人都尚学,求学若渴,都为了成为国之栋梁而奋发努力。兴国,安邦是每一个华夏人的梦想,才有了泱泱大国千年不衰的璀璨文明。”
闻言,武则天的眼眸闪烁光芒,有些不相信。
见她这幅模样,周瑾也不理论。
轻轻挥动手臂,一副画面凭空出现。
画面之中,正是千年之后的华夏。
山高林密,悬崖峭壁,一处封闭的小山村内,飘扬出阵阵朗朗上口的孩童读书声。
“黑发不知勤学早,白首方悔读书迟……”
稚嫩的歌声飘荡在山涧,如同悦耳的百灵鸟一般,所过之处,春风一片,茂密的绿草为之舞动,葱郁大树枝头摇曳。
一间小土房内,几块木板搭建的黑板挂在墙上,一位乡村教师正在朗读着课文。
下面的学生,都是一些五六岁的孩童,天真的眼睛闪烁亮光,充满了求知欲,稚嫩的小手捧着课本,专心致志的看着。
章节错误,点此报送(免注册),
报送后维护人员会在两分钟内校正章节内容,请耐心等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