翻页   夜间
乐阅读 > 典藏华夏:古今连线展国运 > 第117章 百年之后入宗堂

    天才一秒记住本站地址:[乐阅读] https://www.leduxs.org/最快更新!无广告!

    “陛下,晚辈有一些问题,想向你请教,希望你解答。”

    周瑾恭敬说道。

    “先不急,你们既然是从后世而来,朕心中也有一些疑惑。大唐后世如何?”

    武则天转过身躯,盯着周瑾。

    周瑾心中一愣,平复心情,道:“大唐历经二百八九十年,共有二十一位皇帝……”

    话未说完,就被武则天打断了。

    “朕不想知道这些,往近些说。朕死后,帝位由谁继承?”

    周瑾面色一凛。

    心中思索再三,决定如实相告:“不敢欺瞒陛下,帝位由李氏子孙继承。且是陛下心甘情愿的下的遗嘱,阔达的心胸让后世敬仰。”

    闻言。

    武则天眼神一沉,片刻之后,爽朗大笑:“造化弄人,造化……”

    “这江山本就是李氏的江山,也算对得起太宗的在天之灵。”

    七七脱口而出。

    周瑾内心一紧,急忙看向武则天。

    她并为生气,反而略有兴趣的望着七七,轻轻点头,道:“你说的不错,朕做了一件对的事情。”

    公元七百零五年。

    武则天寿寝正终,终年八十二岁,寿命最长的皇帝之一。朝堂震荡,许多李氏旧族都在暗地里做文章,女皇生前,威严浩大,不敢造次。但人已经死了,便没有任何威胁。

    李氏旧族韬光养晦,暗处的势力庞大,错综复杂,大有“玄武门之变”的势头。

    与此同时,武氏家族的实力也不同小觑,两方人马剑拔弩张,朝堂一时之间火药气息浓郁。稍有不慎,将引起一场血雨腥风的政治斗争。

    弥留之际的武则天,也预料到了这些。

    她有心将帝位传位武氏子孙。

    武三思曾说过:“从古至今,没有一个皇帝,会选择不同姓氏的人,作为自己的继承人。”

    一天夜里。

    武则天密诏狄仁杰,询问他传位之事。

    狄仁杰可不是一个看起来胖胖乎乎,和蔼可亲的老头,历史上他是一位破案如神,足智多谋的智者。

    “臣见过陛下,不知深夜传唤,有何吩咐?”

    “朕有一事困扰,这地位该传给谁?”

    狄仁杰不多思索,只说了一句话。

    “陛下百年之后,是要放在宗堂里面的。老朽从未听说过,侄子做了皇帝后,还要专程回去祭奠姑姑的。”

    仅此一句,武则天心下决定,连夜派人让李显回洛阳,继承太子之位。

    世态炎凉,世上真的靠得住的,只有血肉至亲。武则天一身信奉佛教,对自己死后的处理也表现出这一点。

    武则天轻摇脑袋,眼神闪烁担忧之色,说:“李显性格懦弱,恐怕难以压制朝廷众官。后世人,你告诉朕后续如何?”

    闻言,周瑾又是一愣。

    不愧是唯一的女皇,眼光毒辣准确。

    “陛下,你可知道韦后?”

    “那丫头?”

    武则天思索片刻,说:“韦后性格刚烈,随是女流之辈,但大有野心,处处压制了李显,莫非?”

    话音至此,武则天心里又不好的预感。

    “陛下所想,后续皆有发生。”

    周瑾知道武则天想到了什么,他也没有点破。

    公元七百一十年。

    唐中宗李显被妻女联合毒死,自从有了女皇武则天这个先例,韦皇后和安乐公主二人也动了女皇的心思,甚至不惜毒杀丈夫。在欲望面前,人可以变得六亲不认。

    帝位,一统天下,没有比这更诱人的诱惑了。

    武则天沉思良久,最后苦笑一声:“罢了,后世之事也容不到朕操心。”

    “陛下无需悲伤,您对科举制度的改革,极大地促进了社会文明发展,为后世的繁荣奠定了基础。创造性开创殿试,让天下有才之士都能提出意见。”

    “晚辈十分敬佩!”

    周瑾发自肺腑的说完。

    资治通鉴中记载,天寿元年二月,太后策贡士于洛城殿。贡士殿试自此始。通典中记载:天寿元年二月,策问贡士于洛城店,数日方毕。殿前试人,自此始也。

    史料充足,证据充分。

    天下第一次殿试的举行地点在神都洛阳的洛城殿。皇帝亲临,亲自提问贡士。且数日方毕,尤其可见规模之大。如此新颖的方式,高的规格,大规模组织面圣,天下头一回,对后世的影响颇大。

    开元年间,举行了六次,天宝年间举行了三次。不仅如此,玄宗皇帝还根据个人喜好,除了策问以外,还要考察举子们的诗赋才能。虽然殿试没有形成规定,但已然成为科考的必备流程。

    直到玄宗后期,朝廷不在唯才是举,转而投其所好,重视享乐,举行的次数断崖式减少。

    “凡大事时才举,其余时间不举。”

    举行的时候也只是敷衍了之,殿试已不复当初的盛况。

    大和二年,即公元八百二十八年,再也没有举行过。

    即便唐朝殿试只实行了较短时间,未系统化,但已经初具两项基本特点。地点为朝廷,由皇帝亲自提问。为后世皇帝积累了经验,提供了方法借鉴。

    武则天露出笑意,袖袍挥动,一股君临天下的气息扑面而来。

    一位女流之辈,能有这等气魄,周瑾感到十分敬佩。

    “周公子,后世的学风可浓郁?”

    周瑾淡淡一笑,道:“陛下,后世之人都尚学,求学若渴,都为了成为国之栋梁而奋发努力。兴国,安邦是每一个华夏人的梦想,才有了泱泱大国千年不衰的璀璨文明。”

    闻言,武则天的眼眸闪烁光芒,有些不相信。

    见她这幅模样,周瑾也不理论。

    轻轻挥动手臂,一副画面凭空出现。

    画面之中,正是千年之后的华夏。

    山高林密,悬崖峭壁,一处封闭的小山村内,飘扬出阵阵朗朗上口的孩童读书声。

    “黑发不知勤学早,白首方悔读书迟……”

    稚嫩的歌声飘荡在山涧,如同悦耳的百灵鸟一般,所过之处,春风一片,茂密的绿草为之舞动,葱郁大树枝头摇曳。

    一间小土房内,几块木板搭建的黑板挂在墙上,一位乡村教师正在朗读着课文。

    下面的学生,都是一些五六岁的孩童,天真的眼睛闪烁亮光,充满了求知欲,稚嫩的小手捧着课本,专心致志的看着。
章节错误,点此报送(免注册), 报送后维护人员会在两分钟内校正章节内容,请耐心等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