翻页   夜间
乐阅读 > 典藏华夏:古今连线展国运 > 第132章 文臣之愿望

    天才一秒记住本站地址:[乐阅读] https://www.leduxs.org/最快更新!无广告!

    床榻之上,李白翻了一个身,口中含糊不清的低吟。

    “大唐之国威,岂是区区贼寇能够玷污的。待我重整兵马,定将尔等打的落花流水,溃不成军!”

    月光透过窗户,照射进屋内。

    映照在李白坚毅的脸庞,即便在睡梦中,也是这等轻狂模样。

    不愧为滴仙人。

    武将梦已圆,李白感觉还不错。

    下一个……

    文臣。

    周瑾思索片刻,心中已经有了对策,轻轻的挥动手臂,梦境再次发生改变。

    评论区内。

    热火朝天的讨论。

    “哈哈,主播竟然在帮李白圆梦,妥妥的工具人啊!”

    “李白做梦也不会想的,一夜之间,竟然能够圆两个梦想。”

    “历史就应该多样性,多设计几个走向。主播这个节目规划很好,可以领略李白诗人身份意外的角色风采。”

    “楼上说的对,且没有胡编乱造,完全符合李白的个性。”

    “啥都不说了,已经打赏,主播六六六!”

    一副画面缓缓打开。

    幕入眼帘的是一座高大的宅子,雕梁画栋,精致宏伟。宅子的院墙一字排开,足足延伸了数百米,粉刷了白色颜料,极为有视觉震撼力。

    朱红色对开大门,上面挂着一方牌匾,上书“李宅”两字。

    笔走龙蛇,苍劲有力。

    这两个字不是别人写的,正是宅子的主人李白亲笔书写,当今国相,一人之上,万人之下的朝廷命官。

    就在此时。

    门口走出来一位身穿灰布褂的青年。

    “哈哈,这不是主播吗,怎么一副师爷的装扮,笑死我了!”

    “等等,李宅,莫非李白现在成了大官?”

    “从宅子的风格来看,不像是富丽堂皇的唐朝。灰白色墙面,显得有些压抑,会是什么朝代呢?”

    “应该就是唐朝吧,如果不是,我猜测是宋朝。”

    评论区内。

    观众们好奇心被勾起,纷纷猜测是何朝何代。

    有的说是宋朝,有的说是远超,更有着不靠谱的说是清朝。周瑾看完之后,都笑而不语。

    就在此时,评论区出现一个官方主播认证账号。

    七七:“从宅子的特征来看,严谨,工整,清秀又不失典雅,浓郁的江南风范。这是明朝,而且还是明初时期。”

    休息室内。

    七七一手拿着历史书,一手拿着手机看直播。

    好巧不巧,正好看到了介绍明代建筑特征的知识,刚好派上了用场。

    周瑾的画外音响起。

    “七七说的不错,现在正是明朝初立,朱元璋做皇帝的时候。”

    话音刚落。

    评论区掀起轩然大波。

    “我擦,我就说七七今天怎么没有入镜,原来一直都潜伏在评论区。”

    “潜水可不是好习惯,七七要多发言。”

    “七七厉害,不仅人长得好看,懂的还多。和主播十分般配,堪称男才女貌,哈哈哈。”

    “cp,cp,大伙,快炒起来!”

    “你不抄,我不炒,周瑾七七何时能官宣?”

    画面内。

    一辆马车驶来,稳稳停在了宅门口。

    一位身穿官服的青年,昂首阔步,径直走了出来,浩眉星目,鼻梁高挺。

    周瑾连忙施了一礼,道:“公子,马车已经备好。”

    李白轻点脑袋,面无表情,登上了马车。

    “今日陛下宣我入宫,不知要谈论何事,贾师爷,你等会赶车赶慢些,容我在车上思考一下。”

    周瑾坐上马车,淡淡一笑。

    “好的,公子。”

    马车摇摇晃晃行驶在南京城街头。

    周围行人如织,人声鼎沸,街道两旁的小摊贩排成一列长龙,明朝商品经济高度发达,极大促进了社会发展。

    路人见到马车来了后,都主动避开,让出一条道路。

    能在京城中坐马车的,不用多想,一定是朝廷大官,且品级肯定不低,谁都不会自找麻烦。

    “这是当今国相的马车吗?”

    “好像是吧,听闻国相面容俊俏,极富才华,而且才二十来岁,好生爱慕啊!”

    “行了,你也不是看看自己的容貌,能入得了国相的眼吗?”

    三五个少女,对着渐行渐远的马车,议论纷纷。

    眼神中尽是爱慕之情。

    周瑾赶着马车,没一会儿便到了宫城外面。

    无论是何品级,到了这儿都要下马,步行进入宫中。

    守门的士兵,恭敬使了一礼。

    “丞相,陛下吩咐过,请随我来。”

    周瑾和李白,跟着士兵进入宫内,一路畅通无阻,到了一座宏伟的大殿外。

    士兵进去禀报。

    片刻之后,走了出来,让李白进去。

    周瑾等候在殿外。

    画面一转,来到了殿内。

    软塌之上,端坐着一位中间男人,长相甚是奇特,让人感到惊讶。

    “不知陛下宣臣入宫,所为何事?”

    李白施了一礼。

    朱元璋正在批奏折,放下了手中的朱红玉笔,轻轻的抬起头,问道:“今国家初立,丞相,你觉得朕应该实行什么样的政策。”

    “或者,你心中有什么想法。畅所欲言,如果有理,朕全部采纳。”

    原来是问策,李白思索片刻。

    回道:“战乱刚刚结束,天下方才安定。百姓们多穷苦,应该减少赋税,鼓励农民开耕田的。官不可侵扰民,与民生息,休养国力。”

    闻言。

    朱元璋轻轻点头。

    “在理,继续说。”

    李白沉思片刻,又开口道。

    “社会秩序建立起来,朝廷内部就要开始整顿,提倡清廉作风,严惩奸官污吏,打击不良作风。大规模推行农田水利建设,推行三码棉等手工艺种植。”

    “如此一来,国库必定充沛,国家何愁不强?”

    朱元璋甚是欢喜。

    “李丞相,所言在理。”

    “元人走了后,华夏恢复正统。但不得不防,北有女真,东游倭寇,西南西北两地又有元朝余孽。边疆之政策,你有何想法?”

    李白淡淡一笑。

    “不足为惧。”

    “据臣所知,女真族内部割据,毫无威胁。倭寇散漫,无组织规模,十分弱小。至于西南梁王和西北元朝余孽。势力都十分弱小,不足以对我大明江山造成威胁。”

    “封锁边关,不对外出入,严查边疆人员。”

    朱元璋轻点脑袋,爽朗一笑。

    “丞相之言,句句说进了朕的心里。”
章节错误,点此报送(免注册), 报送后维护人员会在两分钟内校正章节内容,请耐心等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