翻页   夜间
乐阅读 > 神明的起点 > 第21章 动身和意外遇刺

    天才一秒记住本站地址:[乐阅读] https://www.leduxs.org/最快更新!无广告!

    但是古埃及的文字也有两种字体,一种是祭司使用的圣书体,一种是由圣书体简化而来的世俗体。

    那块石碑上的三种文字就是古希腊文、圣书体和世俗体。

    当“罗塞塔石碑”被运到英国后,所有人都对破译碑文充满信心。

    各路学者唯恐自己的手不够快,被别人抢先发表破译成果。

    当时教授也是个二十来岁的小伙子,他对那段时间的经历尤为深刻。

    据他所说,那时候他的教授每天都泡在图书馆里面,就连教学的任务都不怎么理会,导致他差点毕不了业。

    在这群破译人员里面,表现最为积极狂热的便是法国学者。

    因为石碑本是法国人发现的,可最后却被英国人抢走了,法国人只能拿到碑文的拓片。

    这就让法国人的民族自尊心受到了巨大的伤害,所以法国的学术界就发誓,一定要抢在英国人之前破译碑文。

    可是,这项工作进行了十来年也没有太大的进展,因为大多数学者的观念还没有扭转过来。

    有的人还是坚持认为它是表意字,依旧在朝错误的方向一路狂飙。

    而思想比较开明的学者,则态度有些松动,认为它也有可能是表音字。

    直到1814年,一个从没有接触过埃及文字的天才下场了。

    这位天才的名字叫——托马斯.杨。

    他……其实是一个物理学家。

    果然。

    学好物理化,走遍天下都不怕。

    古人诚不欺我!

    这位“托马斯”先生是一个典型的理科生,他运用理科思维,用数学的方式来研究这种文字。

    他首先关注到埃及文字里面的椭圆形圈圈,发现圈圈里的文字和国王名字出现的位置基本相同。

    从而确认圈圈里面都是法老王的名字,也就是王名。

    接着他将希腊语文本和圣书体文本分为一个个小的词组,就像玩连连看一样,将这两种语言对应的文字联系起来。

    但由于这两种文字并不是逐字翻译,所以并不能把每一个文字都准确地表述出来。

    不过这种研究并不是徒劳的,“托马斯.杨”先生准确地翻译出埃及文字的数字系统。

    再然后,所有人的破译工作再次进入瓶颈。

    因为“罗塞塔石碑”缺失得相当严重,特别是上方的圣书体部分,甚至缺失了40%。

    直到去年,也就是1849年,欧洲众国再次掀起了研究埃及文字的热潮。

    因为发现了另一块三语对照石碑——“菲莱方尖碑”。

    并且这块石碑保存得相当完好,几乎没有多少损坏的地方。

    众多学者再次信心满满地投入到古文破译工作当中。

    只不过这块石碑的命运几乎与上次一模一样——由法国人发现,然后被英国人抢走……

    王钧听完以后,脸色有点怪怪的。

    在他的记忆里面,后面这块石碑是1822年被发现的,然后语言学家“商博良”同学在这场竞争中脱颖而出,在八九年之后就大概破译了古埃及文字。

    并且他所留下的文稿也给后来的学者提供了研究方向,最终将会在几十年后,由其他学者在这位同学所提供的基础上完全终结这项工作。

    教授唠唠叨叨地讲了半天,喝下一口热茶期盼地说:

    “杰克,你有没有兴趣来读考古学?我可以给你写推荐信,让你免试入学。”

    如果是在前世,王钧肯定会大点其头,马上就答应。

    开玩笑,这可是牛津大学!

    能去那里读书有谁会不乐意?

    但现在嘛……

    王钧犹豫半晌,还是纠结地摇摇头,回答说:

    “教授,感谢您的赏识,但我是一个非凡者,追求更高的序列才是我应该做的选择。”

    教授的脸上露出遗憾的神色,不过他还是很理解地点点头,再次建议道:

    “我们接下来会去开罗博物馆查找资料,你可以继续帮助我们吗?

    你放心,免试入学的介绍信我还是会写的,如果这次的考古活动有重大突破,你说不定还能直接毕业呢……”

    王钧思索了一下,反正他现在要扮演的就是“考古学家”,跟着教授走说不定还能总结出更多的扮演法则。

    这是双赢的合作,为什么不呢?

    于是他欣然同意道:

    “我没问题,您打算什么时候出发。”

    教授喝了口热茶露出满意的神色,迫不及待地说:

    “就明天吧,这里也没什么好待的。”

    第二天早上。

    考古三人组和黑人向导在天刚放亮的时候就起床了,此时正在整理驼队,准备出去购买食水和生活物资。

    可是他们的动作很快就被人打断。

    大约上午10点的时候,一群总督卫队的士兵冲进旅店,将他们的行李全部都翻了一遍,走的时候还顺便牵了几头骆驼当做“证据”。

    当教授不岔地询问时,对方回答说:总督大人昨晚遇刺身亡,他们正在寻找嫌疑人。

    并向他们发出禁足令:在解除嫌疑之前,不准离开希拉孔波利斯,方便随时传唤。

    考古三人组立马不敢阻拦了,在这种情况下,对方是真敢开枪的。

    这时,一向都没有存在感的旅馆老板走出来安慰道:

    “不用担心,他们最多明天就会放你们离开的。”

    罗伯特好奇地问他:

    “请问您怎么确认对方会放人呢?要知道遇刺的可是埃及总督。”

    旅馆老板大笑着回答:

    “这里所有人都知道,行刺者肯定会是上校韦尔塔的人,没有人会真正怀疑你们的。”

    罗伯特似乎没太明白,一个军人为什么能跟行刺案扯上关系,于是他继续询问:

    “抱歉,我没听懂您的意思,您是说刺客是一个上校派来的?”

    老板环抱着双手靠在门框上,神色笃定地说:

    “肯定是!韦尔塔上校帮着法国人种棉花,赚取了大量的钱财,可最近总督却发出禁止种棉花,改成种粮食的命令。

    这道命令虽然被驳回了,但谁能保证将来的某天不会再次被提起呢?”

    王钧了然地点点头,看来这位总督的权势并没有他自己想象的那么稳固。

    他的政令被驳回,肯定是受到了既得利益集团的反噬。

    为了继续保住自己的利益和权势,这个集团最终选择让总督去见上帝。

    至于那个上校么……应该只是那个团体推出来的代理人而已。
章节错误,点此报送(免注册), 报送后维护人员会在两分钟内校正章节内容,请耐心等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