翻页   夜间
乐阅读 > AI创世纪 > 第十四部分 二战恩仇录_284 沃纳·海森堡的哥本哈根之谜

第十四部分 二战恩仇录_284 沃纳·海森堡的哥本哈根之谜

    天才一秒记住本站地址:[乐阅读] https://www.leduxs.org/最快更新!无广告!

    尽管沃纳·海森堡想将他与尼尔斯·玻尔教授到会面安排在1940年,但是直到1941年春天,冯·魏茨泽克和伯纳德·明才按照沃纳·海森堡的要求,找到机会去哥本哈根作学术报告。

    他们利用这次机会为海森堡和玻尔会见积极准备。冯·魏茨泽克在哥本哈根向德国驻丹麦代表处建议,举办一次天体物理会议,这样,他就能邀请海森堡到哥本哈根来。冯·魏茨泽克还通过家庭的影响力见到了德国驻哥本哈根公使,请他给予尼尔斯·玻尔教授保护。但公使没有这样做,原因是玻尔根本不愿意与任何纳粹德国的官员相接触。德国公使不得不采纳了魏茨泽克的建议,在哥本哈根举办了一次天体物理会议。

    后来,在伯纳德·明再三的劝说下,尼尔斯·玻尔教授才勉强答应考虑是否参加当时所谓非官方性质的“德国科学研究所”的邀请,参加本次天体物理会议。

    而此时,沃纳·海森堡与冯·魏茨泽克已经于1941年9月一道前往哥本哈根参加会议来了。

    但是当德国公使已经将天体物理会议全都筹办完毕之后,尼尔斯·玻尔教授不知道从什么渠道得知“德国科学研究所”是威廉皇家学会下属的一个官方科研机构,并不是所谓的民间性质的科学机构,所以他毅然决然的拒绝了参加这次天体物理会议。

    但是伯纳德·明还是用自己的影响力,为尼尔斯·玻尔教授和沃纳·海森堡安排了一次午餐会,利用午餐之后的间隙,海森堡终于找到了一个机会与玻尔一道外出散步,两人进行了单独谈话。至于他们谈的什么,怎么谈的,他们的对话之中是否有关于原子弹的生产和制造问题的话题,以及沃纳·海森堡是否劝阻了尼尔斯·玻尔教授离开丹麦哥本哈根前往英国,或者沃纳·海森堡是否要求尼尔斯·玻尔教授德国占领当局合作,为第三帝国生产原子弹提供帮助,这一点两个当事人在战后的说法完全不一致。导致了这桩公案成为了理论物理学界的一个著名谜团,至今也没有人能够解开。

    但是后来据伯纳德·明回忆,当时沃纳·海森堡表面上对于第三帝国在军事上取得最后的胜利抱有很强烈的信心。因为毕竟当时第三帝国已经占领了大半个欧洲,而且已经开始对苏联开战,正在进攻莫斯科的途中。换做任何人都会认为,第三帝国取得最后的胜利是迟早的事情,更何况一个一心研究物理的爱国科学家呢?!也许有人会说,沃纳·海森堡在政治上非常幼稚,在纳粹迫害犹太科学家的时候,他还积极主动的为纳粹政府服务,这使他战后饱受诟病。

    但是正如伯纳德·明战后所说:“这个世界上谁也没有预见能力,更何况沃纳·海森堡是一个深受德意志民族主义影响的科学家。当时整个德国都处在狂热的民族主义思潮之中,虽然沃纳·海森堡是一个获得过诺贝尔奖的伟大物理学家,但是他在政治思潮中却始终选择站在了右翼的一边,因为他觉得这样是一种爱国的表现。现在大家只能谢天谢地,沃纳·海森堡并不是一个幸运的人,上帝虽然给了他聪明才智,让他获得了诺贝尔奖,并没有给他足够的幸运让他首先发明出了原子弹。否则的话,整个世界的今天就不会像现在这么一派和平景象了,恐怕整个地球早就笼罩在核战之冬的灰烬之中了。”

    在从哥本哈根回到柏林的飞机上,沃纳·海森堡对伯纳德·明说道:“你的第三任导师尼尔斯·玻尔教授是个非常顽固不化的老头儿,你知道我很担心他。如果他再这样与德国占领当局不合作的话,很可能下一个被逮捕的人就是他自己。我听说他帮助了很多犹太人逃离丹麦,你知道吗?他这样做是在玩火!如果不是我利用自己的社会关系一再保护他,他早就被盖世太保抓到集中营里去了,可是他对我不但不感谢,反而充满了敌意,你知道这点真的令我很恼火。”

    伯纳德·明反过来规劝沃纳·海森堡说道:“沃纳,我知道你对玻尔教授有很深的敬意,我想玻尔教授也知道你也付出了很大的努力,利用了很多关系来尽量的保护他,免受盖世太保的骚扰。我觉得玻尔教授并不是对你充满了敌意,他只是不得不摆出这种姿态。因为对于一个爱国者来说,虽然你们两个有很好的私人关系,但是您的祖国德国占领了他的祖国丹麦,玻尔教授在心理上还是不能接受这个现实而已,我想他并不是对您充满了敌意,而是对德国占领当局充满了敌意,您只是被迁怒的对象而已。”

    “哈哈,被迁怒的对象嘛,你这个比喻还是真恰当!”沃纳·海森堡耸了耸自己的肩膀,无奈的笑了笑。

    伯纳德·明又紧接着追问道:“那玻尔教授对于原子弹的研制,有没有什么好的建言呢?”

    沃纳·海森堡说道:“他根本就不认为金属镭在裂变中会产生其他的物质,但是我们的实验核反应堆已经证明了金属类在核裂变反应中会产生钚。这是不争的事实,我觉得尽管他在理论上有很多建树,但是在实验物理学上他已经比我们德国的同行落后了。”

    “是的,您说的这一点和我想的一样。可能是这几年以来,他并没有到实验室里去亲自做实验的原因吧?或者是他现在已经完全进入了一种形而上学的思考状态,对于实际的实验项目和数据他已经不感兴趣了。”伯纳德·明一边回答着海森堡的问题,一边想着自己在丹麦哥本哈根与第三国际的情报人员接头的情况。

    伯纳德·明利用海森堡与玻尔教授会面的这次机会,多次往返于德国和丹麦之间,接触了他之前在丹麦认识的第三国际欧洲情报局的人员,把他掌握的纳粹德国的科研情况及其最新进展全都如实相告了。他不知道自己所从事的情报工作会对二战的结果产生什么样的影响。随着国际局势的变化,伯纳德·明觉得战争的走向越来越拨云诡谲了,而情报战的重要性变得更强了,而自己最擅长的科技情报对于这场战争的胜利变得越来越重要。

    1940年底,德国与日本和意大利签订了三国轴心协议。1941年7月,希特勒宣布承认汪精卫的南京傀儡政权,自此,德国与重庆政府继续对话的最后可能性也不存在了。随着日本偷袭珍珠港对美宣战,1941年12月9日中国正式加入盟军并且对德宣战。

    而此时,作为代号“飒豪”的伯纳德·明已经完全失去了与中国国内组织的联系,他现在唯一的对外情报渠道,只能使用第三国际欧洲情报局的渠道了,但是伯纳德·明时刻关注着国内局势的变化,以及中国人民抗日战争的进程。他知道自己虽然不能为远隔重洋的中国军民的抗战做出什么直接的贡献,但是他可以在这远离祖国的欧洲谍报战场上,通过直接窃取日本帝国主义的盟国法西斯德国的科技情报,坚决的削弱日本帝国主义及其轴心国盟友的力量,从而为中国大陆全面抗战的胜利做出自己的一点贡献。
章节错误,点此报送(免注册), 报送后维护人员会在两分钟内校正章节内容,请耐心等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