翻页   夜间
乐阅读 > AI创世纪 > 第二十二部分 西南往事_530国际格局风云变幻

第二十二部分 西南往事_530国际格局风云变幻

    天才一秒记住本站地址:[乐阅读] https://www.leduxs.org/最快更新!无广告!

    伯纳德·明退休之后,可能也标志着是一个时代的结束。

    伯纳德·明、奥托·冯·梅克伦堡、亨德里奇·穆勒和“实武”同志这些人所代表的时代,是贯穿整个20世纪前半期的战争与革命为世界主题的年代。但是随着第二次世界大战的结束,冷战的开始,世界又进入了东西方两大阵营对峙的冷战为主题的时代。

    20世纪70年代末期,苏联在缓和中的扩张以及中东事态的发展对美国的卡特政府提出了严重的挑战。1980年,卡特在国情咨文中提出了卡特主义,卡特宣布“任何企图控制波斯湾地区的外来势力都将被认为是对美国根本利益的侵犯,我们必须采取任何必要手段,包括武力在内,反击这种企图”。这表明美国把它所关心的三个安全地带,即西欧、中东和远东连接了起来。此外,卡特政府决心扩充军力,调整核战略。

    但是后来又发生了苏联入侵阿富汗,直威胁波斯湾出海口的事情,面对苏联咄咄逼人的攻势,里根提出“重振国威”、“以实力求和平”口号,采取以“现实主义、实力加谈判”为主要内容的对苏战略总方针,把遏制苏联作为对外政策中心环节,努力企图恢复美国霸权地位。

    1986年3月14日,在题为《自由、地区安全与全球和平》的外交咨文中,里根认为,美国应采取对苏联强硬政策,“以低烈度的战争”方式支持亲苏国家中的反政府武装活动,甚至可以采取军事行动直接介入反政府活动不明显的亲苏国家,支持那里的“自由战士”,以便将苏联在这些国家和地区所取得的政治和军事进展“有限地推回去”。对于第三世界中的亲美“独裁政府”,要施加影响,促其实行“民主化”改革,避免因内部动乱而为苏联所用。里根主义是美国推行强权政治的典型表现,其目标是要在苏联力量衰弱的形势下,与其争夺第三世界。

    虽然20世纪80年代前期,苏联对里根推行的新遏制政策采取了极为强硬和全面对抗的政策和措施。但苏联在勃列日涅夫后期以来的老年政治危机造成苏联社会严重的停滞局面,各种危机集聚起来。最终导致了苏联在整个华约组织东方阵营的系统性的崩溃。

    1985年上台的戈尔巴乔夫在国内政治中提出“公开性”和“改革”,试图结束苏联出现的停滞局面,求得社会政治经济的复兴与发展。1986年1月,戈尔巴乔夫提出外交“新思维”政策,从理论到实践积极推行和平主义方针。在“全人类的利益高于一切”的论调下,提出国际关系“民主化”、“非军事化”和“人道化”;苏联的政策是“反对暴力”、“消除敌人形象”等等。

    1986年1月15日,戈尔巴乔夫发表了在十五年内分三阶段全部销毁核武器的声明,想用这个办法来阻止美国的“星球大战计划”。同年4月和8月,苏联又先后提出大规模裁减欧洲常规部队,暂停核试验等倡议。美苏关于中程导弹的谈判几经起落,最终在1987年签订了中导条约。在谈判中,美国采取了进攻态势,一开始就以一纸计划来取消苏联在欧洲已部署的中程导弹;此后又提出“双零点方案”,要求苏联销毁在亚洲和欧洲的中程导弹。苏联在同美国进行了一番较量后,全盘接受了里根政府所提出的方案。可见,戈尔巴乔夫的“新思维”是向美国求和的宣言,如果说戈氏有什么战略的话,那便是步步后退,直到美国能够充分允诺和宽容为止。

    所有的有头脑的国际政治分析家都已经看出来了,苏联无论在政治和经济各方面都已经处于下风了。虽然苏联在科技和军事实力上还能与美国相抗衡,但是在整体上已经处于了守势的状态了。

    可是这一时期,美国在全球整合起了以关税贸易总协定为基础的国际经济体系,控制了全球大部分的国际贸易通路,把苏联组织起来的经互会组织完全的挤到了边沿化的地步。

    而由于在伯纳德·明主持第51区秘密外星人技术研究项目的时候,美国的科学家们仿制出了大量的以外星人科技为依托的先进科学技术,美国人的技术在这个第51区秘密研究项目中受益匪浅。以至于到了20世纪80年代,这些脱胎于外星人科技的科学项目,为美国人带来了巨大的科技红利。

    位于美国加利福尼亚州北部、旧金山湾区南部,高科技事业云集的美国加州圣塔克拉拉谷——硅谷,受惠于从外星人那里得到的信息科学技术,使得整个美国的计算机信息技术行业蓬勃的发展起来了。为本来已经进入衰败期的美国工业,注入了一剂强心针。

    1956年,从外星人技术那里得到了启发,而发明了晶体管技术的威廉·肖克利(williamshockley)在斯坦福大学南边的山景城创立肖克利半导体实验室。

    但是到了1957年,当时肖克利受到了来自美国政府和军方以及外星人科技研究机构的压力,决定停止对硅晶体管的研究。

    可是有一些颇具进取精神的科学家,则继续进行了硅晶体管的研究。当时有八位工程师从肖克利有研究机构里出走,成立了仙童(fairchild)半导体公司,被称为“八叛逆”。而“八叛逆”里的诺伊斯和摩尔后来又创办了英特尔(intel)公司,而他们两个都曾经在第51区工作过,并且受到过伯纳德·明的指点。在仙童工作过的人中,斯波克后来成为国民半导体公司的ceo,另一位桑德斯则创办了amd公司。从此,计算机信息技术则在硅谷遍地开了花。

    除了半导体工业,硅谷同时以软件产业和互联网服务产业著称。施乐公司在paloalto的研究中心在oop(面向对象的编程),gui(图形界面),以太网和激光打印机等领域都有开创性的贡献。后来的许多著名企业都得益于施乐公司的研究,例如苹果和微软先后将gui用于各自的操作系统,最终诞生了现代广泛用于计算机行业的可视化图形界面操作系统。

    而思科公司的创立源自将众多网络协议在斯坦福校园网内自由传送的想法,而实际上,斯坦福的校园网是那些从第51区回来的一些教授和科学家建立起来的一个具有实验性质的网络。

    但是当硅谷的信息科技产业蓬勃发展起来之后,美国人则把这一切得归功于他们的资本主义制度,而并非是他们复制的外星人的技术。

    美国有了外星人技术的助力,在科学技术上已经突破了过去的瓶颈,走上了快速发展的车道。

    但是与美国走上了科学技术发展的快车道相比,苏联方面的情况就不那么让人乐观了。

    首先是1982年11月,勃列日涅夫去世;1984年2月,安德罗波夫去世;1985年3月,契尔年科去世。不到三年的时间里,苏联人和整个东方阵营连续安葬了三任苏联的一把手。三任国家元首在三年之内全部死亡了,平均一年死一个,放眼世界近现代史,这可谓一大奇观了。让整个华沙条约组织的东方阵营都沉浸在死亡的气息之中。

    1973年阿富汗共和国成立后,苏联立即支持亲苏的政党如阿富汗人民民主党,加紧使阿富汗在经济上依赖苏联,反对同中国有密切关系的巴基斯坦。历届阿富汗政府虽然都曾试图改革,但均由此而告终。

    1978年,人民民主党激进分子推翻了阿富汗政府,暗杀了第一任领导人,组织新政府,并由党魁奴尔·穆罕默德·塔拉基出任国家元首,但在1979年9月又被其副手部长会议主委哈菲佐拉·阿明所取代。同年12月27日,苏联人支持的另一名左翼分子巴布拉克·卡尔迈勒在政变中上台。当卡尔迈勒推行俄国化的企图遭到武装反对时,他要求并接受苏联援助,对反对派进行镇压,导致苏联入侵阿富汗战争的爆发。

    1979年底,苏军集结10个师的兵力,大举入侵阿富汗,使阿富汗原来各派力量的流血军事政变,演变成阿富汗游击队与入侵的苏军之间的旷日持久的民族战争。

    在阿富汗战争中,苏联耗资200多亿美元。

    1988年5月25日,苏军总政治部主任利济切夫宣布:在阿富汗战争中,苏军死亡12210人,伤35478人,失踪311人。入侵阿富汗的战争成了苏联日夜不停的“流血的伤口”。

    整个20世纪80年代,开始接连死了三个最高领导人,接着又介入了日夜不停流血的阿富汗战争。

    而苏联原来的超稳定的社会结构,由于国内的经济发展陷入停滞,工业生产管理不能跟得上国际上新技术产业革命的趋势,苏联国内的产业经济发生了巨大规模的系统性的以效率低下为主要特征的瘫痪现象。

    虽然苏联在很多方面还是强于欧美的,比如在先进科学技术的研发方面,苏联也得到了很多外星人的技术,而且在军事组织的力量方面,苏联当时还是要比美国和它的盟友要强大出不少。

    所以当时苏联为了弥补在政治和经济上的不足,便开始在军事上四处出击,入侵阿富汗,就是这一系列军事上四处出击的开始,后来苏联又支持越南在中南半岛上掀起了新一轮的战乱,直接威胁到了中国南方地区的安全,但是同时也为苏联自己掘出了末日的坟墓。

    就在这种国际格局发生剧烈变化的时代,“深红”也深刻的洞察到了世界格局的这种变化。

    为了防止可能出现的国际局势的系统性的崩溃型的剧烈变化,“深红”策划出了一个大规模的情报战计划。

    “深红”将自己最信任的代号为“红娃娃”的特工派往了此时风雨飘摇不定的德意志民主共和国的首都东柏林。

    很少有人知道这个代号为“红娃娃”的特工就是“深红”的亲儿子,明亮的堂哥——明阳。

    明阳是一位目前只有二十出头的小伙子,他是作为访问学者和某国内大报的特约通讯员被派到东欧去的,而此时他的第一站就是民主德国。

    此时的民主德国,已经开始出现了十分混乱的场面,此时的埃里希·昂纳克是德国统一社会党都要第一把手,他极力想要维持住民主德国的局面,但是民主德国的宗主国苏联已经不是他们可靠的后盾了。所以埃里希·昂纳克加紧了利用民主德国的情报机构史塔西对全国加强了集约化的控制,但是最终的结果还是令人失望的,因为此时史塔西已经得不到克格勃的配合,相反,他们已经成为了互相竞争的对手。

    代号“米夏”的德意志民主共和国国家安全部(简称史塔西)的对外情报局局长马库斯·沃尔夫是这一时期东德对外谍报行动的首脑。西方谍报机构一直到1978年都没能截获一张马库斯·沃尔夫的照片,因此绰号为“米莎”的沃尔夫被称为“隐面人”。而他所在时期的东德史塔西被称为历史上最有效率的谍报机构。

    1950年至1989年之间,史塔西管辖有十七个监狱,约九万一千名正式聘用的探员,十七万五千名位于民主德国国内的正式的通报合作者,即著名的“im”,另有两万名“im”通报合作者位在德意志联邦共和国。所以史塔西共拥有二十八万六千名合作探员,情报网绵密、有效。是历史上的任何国家都前所未有的,甚至超过了英国的军情五处和六处,美国中央情报局和苏联的克格勃。

    对于“红娃娃”的到来,这位被称为“隐面人”的民主德国对外情报局局长也有耳闻,但是他并不知道这位“红娃娃”究竟是何许人也,他又会什么时候进入民主德国境内。所以他命令他的手下要不惜一切代价挖出这位“红娃娃”,至少一定要在苏联克格勃、英国军情处和美国中央情报局之前找到这位“红娃娃”。

    但是“红娃娃”明阳对这些事情并不在乎,他现在是艺高人胆大,他在接受到“深红”的命令之后,整理了简单的行装,就乘上了在莫斯科中转前往东柏林的班机。
章节错误,点此报送(免注册), 报送后维护人员会在两分钟内校正章节内容,请耐心等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