翻页   夜间
乐阅读 > AI创世纪 > 第二十四部分 冷战之后是凉战_557换汤不换药(一)

第二十四部分 冷战之后是凉战_557换汤不换药(一)

    天才一秒记住本站地址:[乐阅读] https://www.leduxs.org/最快更新!无广告!

    亨德里奇·穆勒终于回到了他的家乡卡罗维发利,但是他这次回来并不是单纯的回乡养老,而是要重建他的克莱门特·哥特瓦尔德医疗中心,重新开始启动对于生物量子计算机的研究。

    而此时正是20世纪90年代前半期,美国硅谷成为计算机行业的领军地区,以硅基产业的计算机为领头羊的信息技术产业在全球方兴未艾,而这其实是经历了一个相当的历史过程的。

    1989年11月柏林墙被推倒之后,苏联解体和东欧剧变,使得西方认为,在整个20世纪90年代伊始就开始令人精神振奋。

    但是好景不长,由于美国人发动了伊拉克战争,从1990年年中开始,美国的国民经济就开始陷入低迷。从统计学上来讲,1991年3月,虽然衰退已经结束。然而经济的恢复速度缓慢,失业率仍不断上升,直到来年7月。美国国内的制造业也没能完全恢复,而而美国国内的经济结构由以工业制造业为主向服务型经济的转变的整个过程也漫长而痛苦。

    1992年到1994年底的美国,弥漫着令人抑郁的氛围。

    美国士兵死在索马里首都摩加迪沙发生的“黑鹰坠落”的画面在电视新闻中循环播放;大量的工作机会流向墨西哥,加深了美国社会对全球化和美国竞争力的忧虑。

    1992年,这股消极的暗潮把时任美国第41任总统的老布什拉下了台,并为独立候选人罗斯·佩罗赢得近20%的民众选票。这是自1912年西奥多·罗斯福独立候选人身份参选之后,除共和党和民主党之外的独立候选人的最好表现了。不管是涅盘乐队的垃圾摇滚狂潮,还是人们对精神麻醉品的痴迷,所反映的都不是希望和信心。

    那个时候的硅谷也是一片萧条,日本以其领先的技术和廉价的产品眼看就要赢得半导体之战了。

    互联网尚未起飞,一方面因为它的商业用途受到限制,另一方面是缺少好用的实用性浏览器。

    但是后来互联网改变了这一切。马赛克浏览器在1993年11月由官方发布,大众有了上网的途径。马赛克后来更名为网景,并在1994年后期发布了自己的浏览器——导航者(navigator)。导航者迅速被接受,1995年1月开始,从占浏览器市场20%到占80%,只用了不到一年的时间。甚至在1995年8月公司还没有盈利的时候,网景就首次公开募股。在5个月内,网景股票从每股28美元猛升至每股174美元。其他科技公司也是一片繁荣。

    1996年4月雅虎公司刚上市就估值8.48亿美元。亚马逊紧接着也在1997年5月以4.38亿美元的估值上市。到1998年春天,每家公司的股价都翻了两番。这些公司的收益是非网络公司收益的数倍之高,怀疑论者对此提出了质疑。显而易见,市场已经陷入疯狂。

    虽然新生的捷克共和国国内也受到了这股互联网泡沫的影响,开始发展他们自己的信息技术产业。但是,亨德里奇·穆勒并没有受到这一潮流的影响,他又重新恢复了自己的克莱门特·哥特瓦尔德医疗中心,以年近70岁的高龄继续从事生物量子计算机的研究工作。

    而他的这项研究工作也是有坚实的物质基础和政治基础作为保障的。

    捷克实际上是一个传统的东中欧工业强国,在汽车制造,船舶制造,军火制造,冶金工业等重工业领域,在世界范围内都有自己的一席之地。

    当捷克和斯洛伐克的国家联盟解体之时,捷克的工业体系正处于从国营化和苏联式的命令性计划体系中,转型为私营经济的私有化过程之中。

    受到计划经济体制被戈尔巴乔夫式的改革打破的影响,捷克的经济实力和人民生活水准较捷克斯洛伐克社会主义共和国时期有了比较大的下降。而且,捷克国内的经济结构呈现高度集中的公有化状态,私营经济的比重很小,公有制经济以96%的比重占据了绝对主导成分。

    在政治和社会心理方面,捷克虽然在实行苏联体制之前就已经拥有一定程度的议会民主、共和宪政等资产阶级国家政体。

    但同时,由于中欧地区是多种社会主义思潮的发源地和主要活动地区,身处中欧核心的捷克也因此有着深刻的左翼思想传统。

    在这种历史传统之下,民主参与、监督理念和左翼平等理念成为捷克社会根深蒂固的思想观念,并直接决定了捷克经济转轨的方式和途径。

    当时捷克的公有企业以大型企业居多。公民个人很难有财力直接收购公有企业,而且,由于历史上的发达工业国地位,捷克人的民族自豪感很强,不愿意采取大量引进外资的方式,加之受到左翼观念的影响,捷克的经济转轨从一开始就非常强调平等的作用。在这种背景下,捷克选择了“在起点平等的基础上找到最初的所有者”的转轨方式。

    1992年5月,捷克斯洛伐克联邦开始证券私有化的第一次浪潮。政府把大中型公有企业估价分股,准备以平分股权的方式把这些公有资产分给所有捷克公民。在交纳一笔登记费之后,所有捷克公民都会领到一个含有1000个投资点的投资券,用来购买公有企业的股份。

    1993年11月,联邦解体后成立的捷克共和国又开始第二波私有化,一共有1030万公民有权得到投资券。到12月已有其中的600万人支付了登记费,获得了第二期投资券。但是直到1996年6月,捷克才正式宣布结束私有化工作,工业企业中已有92%完成私有化。至此,捷克成为继前东德之后第二个完成私有化改造的前东欧国家。

    私有化转轨开始以后,捷克的经济并没有迅速出现起色,在经历了捷克和斯洛伐克分离的事件,捷克经济开始陷入疲软之中。

    由于打着“起点公平”旗号所进行的私有化改革喂饱了一批中饱私囊的巧取豪夺者,捷克人对转轨的认可度并不是很高。

    所以为了使社会始终保持稳定,执政的克劳斯政府虽然属于右翼,但也开始大力奉行高税收高福利的左派政策,包括确保高就业率以及其他多方面的社会福利保障。

    而这种类似于北欧国家的高税收高福利的政策,并没有很好的结合到捷克的国民经济体制之中,二者出现了资源和政策性的错配,最终导致了后来的捷克经济忽然陷入停滞,增长率大幅下降,各项经济指标恶化,企业的国际竞争力下降,失业增加。

    在经济危机的压力下,一直保持稳定的捷克政局也随之动荡。1996年,右翼克劳斯政府被迫在任期内提前辞职下台。1998年提前举行新大选,反对派社会民主党获胜上台执政。东欧各国剧变后历时最久的一个右翼自由派政府结束了。

    而其实捷克经济转型的失败背后决定性的力量是德国的情报机构,在捷克斯洛伐克解体之后,德国的情报机构加紧了对中东欧各国的渗透,特别是对于捷克的渗透。

    德国的情报机构始终把捷克认为是他们的势力范围,当捷克斯洛伐克解体之后,在捷克共和国成立伊始,德国的情报机构就希望把本国的政治势力和经济势力全面渗透进入捷克国内,但是遭到了捷克民族的顽强抵抗。

    而且让德国人没能想到是,他们虽然成功的使捷克斯洛伐克解体了,使得他们在中东欧打败了一个能与他们进行竞争的工业化国家。

    但是他们仍然忽略了一个重要的事实,那就是根据冷战后揭秘的捷克国家情报局档案可知,捷克斯洛伐克原国家和原政府的秘密警察人数常年在1.8万人左右,同秘密警察合作的情报员就有14万人左右,捷克当时的人口直为1500多万,也就是说一百人之中就有一个眼线。

    而这个秘密警察队伍,系统性的被新的捷克国家和政府完整的保留了下来,也成为捷克共和国新成立的右翼的克劳斯政府,用于对抗来自外界干涉的秘密武器。

    而且捷克人对俄国人和对德国人其实都是一样的痛恨,虽然苏联的影响在解体之后大大降低了,然而此消彼长的现象就显露了出来了,那就是对于俄国影响力的下降来说,德国人的影响力开始上升了,而无论这两者谁的影响力的上升,对于捷克本民族来说,都是一个危险的信号!

    捷克人在历史上始终对于德意志民族有一种天然的反抗精神,如果说对于俄国人他们还有一丝丝反感的话,那么对于德国人他们就是深恶痛绝了!因为捷克历史上,长期处于奥匈帝国的统治下,奥匈帝国的主体民族是德意志人,而在二战终捷克人又遭盗了纳粹德国的残酷统治,他们在内心里对于德意志民族始终有抵触情绪!

    而在柏林墙倒塌之后的德国情报机关出现了一种盲目乐观的情绪,他们认为冷战已经结束了,他们可以横扫天下了。那种在从盖伦组织中一脉相承流传下来的法西斯观念又在他们的头脑又开始作祟了!他们始终认为冷战是二战的继续,而在冷战中,他们最终取得了胜利,这就弥补了他们在二战中获得的失败感,德国人开始在中东欧地区大肆伸出自己的爪子,开始干预这些国家的内政。

    用贝多伊齐的话说:“二战、冷战和冷战后的世界,实际上是换汤不换药的,我们的敌人始终还是德国和俄国,这也是我们下一步主要的工作方向。亨德里奇·穆勒先生,您所从事的研究,对于我们维护我们的国家安全和主权独立至关重要!”

    正是基于这种原因,亨德里奇·穆勒的克莱门特·哥特瓦尔德医疗中心又开始红火起来了,而只不过这回它又换了一个名字——卢德维克·斯沃博达医疗科技研究中心。
章节错误,点此报送(免注册), 报送后维护人员会在两分钟内校正章节内容,请耐心等待。